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新照片顯示NGC 1365 星系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活動細節


韋伯太空望遠鏡繼續提供令人驚嘆的宇宙照片,證明多年的發展和延遲是值得等待。最新消息來自天文攝影師朱迪·施密特(Judy Schmidt),她處理韋伯拍攝的棒旋星系NGC 1365的照片。NGC 1365也稱為大棒旋星系,是一個雙棒旋渦星系,由一個長棒和一個較小的棒組成。棒狀結構位於約五千六百萬光年外的天爐座南部。

NGC 1365星系的直徑超過二十萬光年,大約是銀河系的兩倍,以其寬臂從中央棒延伸的方式而聞名,使其外觀呈Z 狀。韋伯太空望遠鏡之所以選擇該星系進行觀測,是因為它具有標誌性的性質,以及它的內部結構有多少被塵埃遮蔽。特別是,它的第二條棒狀結構在紅外線照片中更為突出,而以前的儀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在可視化方面受到限制。

天文學家推測,這個棒狀結構在星系的演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氣體和塵埃吸引到核心,形成新的恆星,並為大約二百萬個太陽質量並以接近速度旋轉的超大質量黑洞提供食物。也有人懷疑這個區域是由該區域的動力學不穩定性引起,可能是由於恆星軌道、密度波、圓盤的整體旋轉,以及內部棒狀結構比較大棒移動得更快的可能性。

這張照片是由韋伯的中紅外線儀器獲得的,它提供了對該星系內部運作的新見解。這包括對中央禁止區域的最詳細外觀以及從該區域延伸出的許多更小、更纖細的旋臂。發光的中心顯示超大質量黑洞(中間的亮點)和暈狀的恆星形成區域,以及它周圍的明亮塵埃。兩條較大的旋臂上也散佈著明亮的斑塊,看起來更像是延伸的群島,而不是單一的結構。

正如施密特所指出的那樣,她使用附近星系巡天團隊中高角分辨率物理學提供的數據處理圖像。由於新的觀測顯示銀河系也可能是一個棒旋星系,因此天文學家對NGC 1365和其它棒旋星系非常感興趣。據估計,這樣的星系佔宇宙中所有螺旋星系的三分之二,他們的研究可以揭露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鑑於韋伯太空望遠鏡先進的紅外線光學套件,它是非常適合研究這些星系的核心,並觀測驅動恆星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相對論噴流等事物的力量。

在其眾多科學目標中,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研究在可見光天文學中基本上無法進入的宇宙部分,例如分子雲(恆星形成區域)、產生行星的環狀行星盤和活躍星系的核心。這包括銀河系的中心,由於它與地球之間的所有宇宙塵埃,一直很難觀察到。這些觀測將揭開關於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圍繞它運行的恆星以及圍繞它的密集銀河系凸起部份的線索。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譯自今日宇宙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