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第二十三屆基礎天文班 即將接受報名 (Ref : 2023eac23)
各位會員: 喜歡星空 卻對滿天星斗非常陌生嗎? 想學習天文知識 但希望有生動的講解? 很鍾情天文攝影 但想認識更多星體背後的運行和由來? 或是有志學習觀星導賞,為朋友介紹星空甚至成為本會觀星導賞義工呢? 現在機會來了!香
[天文有得講]日全食拍攝軟件工作坊 — Eclipse Orchestrator
日全食,極光,流星雨,是人生必須親身體驗的3大天文現象,尤其是日全食。 無論是用簡單的紙制濾光眼鏡,或是用專業的5.0濾光膜觀看日全食,都會讓你目瞪口呆地讚歎是如此的美,過程卻又是如此的短暫 ! 不消3-5分鐘便稍縱即逝
學會全力支持
天文新聞
日本板垣公一今日凌晨在大熊座風車星系中發現一顆超新星
日本山形縣板垣公一在今日(5月20日)香港時間1時27分15秒(世界時 5月19日.727)使用80mm口徑 f/7.5 折射望遠鏡,佳能 EOS 600Da CMOS 相機在大熊座M 101 風車星系中發現14.9等超新星侯認體。
該天體位置如下(春分點2000.0):
赤經 14時03分38.564秒
赤緯 +54度18分42.02秒
該天體的編號是 SN 2023ixf,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中的拉帕爾馬島(La Palma)的穆查丘斯羅克天文台(O…
科學家從洞察號的數據確定火星地殼的厚度和密度
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測器任務洞察號(InSight 是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的簡稱)最後一年,一場強烈的地震使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以金度賢(Doyeon Kim 譯音)博士後研究員為首的硏究團隊能夠確定火星地殼的整個厚度和密度。平均而言,火星地殼的厚度比地球或月球要來得厚。
研究團隊利用2022年5月一次大規模火星地震的數據,從這次估計為4.6級的地震中觀測到的表面…
日本板垣公一在人馬座發現新星
日本山形縣板垣公一於5月16日16時30.7分左右(世界時)使用106mm 折射望遠鏡 + CCD相機在人馬座發現12.0等新星,編號 V6597 SAGITTARII = NOVA SAGITTARII 2023 No. 2 = TCP J17583414-2652300。該天體位置如下(春分點2000.0):
赤經 17時58分34.19秒
赤緯 +15度52分29.3秒
岡山天文台晴明望遠鏡的光譜觀測證實,該天體是一顆新星。這是板垣公一發現自2021年7月的狐狸新星以來,再度發現新星…
國際天文聯會將木衛一的一座活火山口以中國古代太陽神話命名
國際天文聯會行星系統命名問題工作組(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5月15日公佈,將木衛一(Io)的一座活火山口以中國古代太陽神(sun-god)命名為神羿(Shen Yi 的譯音)。
命名是根據一本由曼弗·雷德勒克(Manfred Lurker)編著,由一間英國跨國出版商勞特利奇(Routledge)2015年4月29日再版的《諸神、女神與惡魔的辭典》(A Dictionary of Gods and God…
天文現象及活動
《星空歷險趣》親子故事工作坊
◎第一節
時間:2023.05.28(日) 10:30~11:15
對象:2~4歲 及其一位家長
◎第二節
時間:2023.05.28(日) 11:45~12:30
對象:5~7歲 及其一位家長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二樓兒童活動室
主持︰(企鵝畫室)
名額:每節 30親子對
語言:英語
免費作坊,是日09:45起,參加者必須索取入場券,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此屬轉載訊息,以主事單位發佈為準】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https://www.hkpl.gov.hk/tc/kids/a…
93年前今日,美國天文學家德雷克誕辰
法蘭克·德雷克(1930-)
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onald Drake,1930年5月28日-)美國天文學家與天體物理學家,以創立搜尋地外文明計劃與發明德雷克方程式及阿雷西博(Arecibo)信息而聞名於世。
法蘭克·德雷克出生在美國芝加哥,早年對於電子學及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8歲時便認為其它行星有可能存在生物,雖然基於個人宗教信仰,他並未告知過父母關於他的想法。
德雷克後來在康奈爾大學就讀,並在1951年時因奧托·斯特魯…
52年前今日,前蘇聯火星探測太空船火星三號與登陸艇發射升空
畫家筆下的火星三號
1971年5月28日,前蘇聯火星探測太空船火星三號與登陸艇發射升空。
火星三號的主要科學任務有:繪製火星表面和雲層圖像;測量火星溫度;研究火星表面地形、土壤構成和物理特性;測量火星大氣的性質;檢測太陽風、星際磁場以及火星磁場。另外,太空船還在登陸艇和地球之間扮演訊號傳遞者的角色。
火星三號的登陸艇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陸的探測器,雖然它僅僅火星上工作了大約14秒,甚至沒能發回一張完整的照片就與地球失去聯繫。
【資料:維基百科】
此活動由歷史上天文事件主辦。…
專題微展覽《先鋒號星際之旅》(翌日最後)
美國太空總署於1972年及1973年先後發射先鋒10號和先鋒11號太空船,旨在穿越小行星帶,拍攝木星、土星,以及研究太陽風、宇宙射線和太陽風層等。兩艘先鋒號順利通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後,執行探索木星和土星的任務。以當年的科技水平來說,先鋒號的技術創新,配備的科學儀器包括能夠拍攝星球影像的光偏振儀,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供電。先鋒號取得的「獨家」資訊極為寶貴,包括首批木星和土星的近攝影像,首次確認木星的強大磁場,發現新的土星環等。雖然先鋒10和11號分別於2003年及1995年與美國太空總署失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