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香港和台灣著名武俠導演胡金銓獲得小行星命名

2023年9月25日出版的第3卷第13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一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600867號小行星(臨時編號 2012 RV4)在2007年7月21日由林啟生和葉泉志在台灣鹿林天台發現。

以下是這顆小行星命名的贊詞內容

600867 Kinghu 胡金銓。胡金銓 (King Hu 1932-1997)是台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 他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執導多部武俠電影而聞名,這些電影將香港和台灣電影帶到新的技術和藝術高度。他的電影《龍門客棧》(1967年)和《俠女》(1970-19…

天文學家在四重星系中發現新的行星質量天體

天文學家在HIP 81208四重星系中發現新的行星質量Cb天體,這次發現意味著HIP 81208是一個獨特且引人入勝的系統,擁有兩顆恆星,並且每一顆都有兩個較小的天體繞其運轉,換句話說,是一種層級式的四重星系統。新發現的Cb天體的質量恰好位於行星和褐矮星之間的邊界。它是一顆褐矮星,未能成功形成恆星的天體,質量和溫度不足以將氫融合成氦。

巨大的Cb天體發現是由巴黎天文台天體物理學家安托·舒梅士(Antoine Chomez)博士帶領的天文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安裝在甚大望遠鏡(Very …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出年輕恆星雙極噴流的超精細結構

韋伯太空望遠鏡憑藉著強大的性能,不斷地提供視覺效果與科學價值兼具的觀測結果。今次韋伯太空望遠鏡展示出由一顆年輕恆星兩極噴出的超音速雙極噴流精細圖照。若將噴流本身含入周遭的其它構造,此天體統稱為赫比格-哈羅天體(Herbig-Haro object) 211 (簡稱 HH 211)。HH 211位於距地球約一千光年,遍佈恆星形成區的英仙座巨大分子雲中。

原始恆星形成時,會不斷地因重力吸引、聚積周遭的星際塵埃而逐漸增大。但同時也會藉由雙極噴流的產生,將物質直接以超音速拋出,並射入周遭濃密的星際物質,形…

韋伯太空望遠鏡在適居帶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發現二氧化碳和甲烷

天文學家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在適居帶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中發現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個探測結果與在含有豐富氫的大氣層下,可能有海洋覆蓋的系外行星特徵一致。

K2-18是一顆紅矮星,也稱為EPIC 201912552,位於獅子座,距離我們約111光年,擁有兩顆超級地球系外行星:K2-18b和K2-18c。K2-18c 的質量約為地球的7.5倍,每9天繞行母恆星一圈,但可能因為溫度太高,而無法進入適居帶;K2-18b的半徑為地球的2.2倍,質量約為地球的8倍,每33天繞行母恆星一圈,距離母恆星約0.1…

美國太空總署昨日發佈不明異常現象獨立研究小組報告

美國太空總署昨日(9月14日)發佈一份期待已久的關於地球天空中不明飛行物體的研究結果。他們審查有關不明異常現象(Unidentified Anomalous Phenomena,簡稱 UAP)的證據,該現像已取代官方過往用語中的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一詞。這個主題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公眾,但卻受到主流科學所迴避。

由16名研究人員組成的獨立團隊於5月分享了他們的初步觀察結果,發現目前所有的數據和目擊者報告,並不足以得出確切的結論,同時呼籲更系統地收集高質量數據…

物質佔宇宙中物質和能量總和的三成一

宇宙學中最有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宇宙中存在多少物質?」埃及國家天文學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及日本千葉大學的科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現在已經第二次成功測量宇宙中物質的總量。研究小組確定物質佔宇宙物質和能量總量的31%,其餘由暗能量所組成。

埃及國家天文學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Mohamed Abdullah)博士解釋,宇宙學家認為,只有大約20%的總物質是由普通或重子(baryonic)物質組成的,其中包括恆星、星系、原子和生命。大約80%是由暗物質構成,暗物質的神秘性…

神秘的宇宙絲帶似乎包著一個星系

在距離我們5600萬光年處的一個星系NGC 4632,它受到一個巨大的氣體環環繞著,而該環與星系平面的角度格格不入,是以高傾角的形式環繞著星系,那為何我們現在才發現呢?這是因為觀測波段的緣故,它在大多數的電磁波波段中根本看不見,只有使用射電望遠鏡盯著它才能發現它的蹤影。

發現顯示NGC 4632可能是極罕見的「極環星系」,但也許它們並沒那麼罕見,只是我們使用了錯誤的方法看它們罷。過往的研究顯示,大約1%至3%的星系可能有極環,但實際的觀測資料卻少得多,雖然這不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見到極環星系,但NGC…

天文學家探測到最遙遠的磁場

天文學家們藉由110多億光年遠的觀測資料,測量出至今為止最遙遠的磁場,磁場源由一個稱為ASW0009io9(簡稱 9io9)的星系發出,透過分析這項資料,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瞭解宇宙早期在磁場範圍內的星系運動狀態。

磁場在宇宙中很常見,通常藉由導體的運動將動能轉化為磁能,即發電機效應,就如同地球磁場的生成應該是由地球內部的導電流體轉動產生的。銀河系的磁場也是以類似方式所產生,星系的旋轉同時也帶動內部的帶電氣體旋轉,這種運動維持著銀河系的磁場,但它的磁場強度比地球或太陽周圍弱得多,銀河系的磁場僅在25至…

研究顯示火星上礦物的種類比地球少得多

地球上已知有近6,000種不同的礦物,火星也有一樣多豐富的礦物嗎?經過50多年的調查,科學家只在火星上記錄到161種礦物,對於一個與地球有很多共同點的星球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值。

一項新研究顯示,雖然地球和火星的礦物演化軌跡非常相似,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是因為與地球上的礦物相比,火星上的礦物形成途徑較少。在對地球上礦物的形成和演化進行分類研究之後,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地球與行星實驗室的地質及天體生物學家羅拔·希森…

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發現至今為止軌道周期最長的系外行星

天文學使用美國太空總署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簡稱 TESS),發現並驗證兩顆圍繞K型矮星TOI-4600運行的長周期巨型系外行星,其中一顆行星TOI-4600c每482.8天繞母恆星運行一次,是至今為止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發現並已驗證周期最長的行星。

TOI-4600位於天龍座,距離地球約815光年,也稱為TIC 232608943和2MASS J17134806+6433581,歸類為早期K型矮星。TOI-4600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