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從碳質球粒隕石發現有關太陽系歷史的關鍵線索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首次確定碳質球粒隕石(含有豐富水和氨基酸的小行星)何時到達太陽系內部。這項研究提供的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歷史,以及某些行星(如地球)能夠維持有利於生命的條件,而其它行星(如火星)卻沒有。

研究人員表示:隕石是來自外太空物體(例如小行星)的碎片。當從它們從母體中分離出來後,這些碎片通過大氣層倖存下來撞擊到星球表面而形成。因此,研究隕石的磁化強度可了解這些物體何時形成以及它們在太陽系的歷史。

為了進一步了解隕石及其母體的起源,科學家研究1969年墜落在墨西哥的阿顏德隕石(Allende meteorite)的磁數據。阿顏德隕石是最大的碳質球粒隕石,也是研究最多的隕石之一,認為是太陽系中形成的第一批固體。幾十年來一直被認為隕石的母體是原始小行星的經典例子。為了確定這些物體何時以及何處形成,研究人員首先必須解決一個與隕石有關的困惑:隕石是如何獲得磁化?

研究人員以實驗室與理論模擬認為,早期的太陽系天體圍繞太陽風,並使天體磁化。利用這些模擬和數據,研究人員確定,碳質球粒隕石的母小行星是在四十五億六千二百萬年前,也就是太陽系生成五百萬年內從外太陽系到達小行星帶。並認為巨型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重力可以驅動行星體的形成和遷移。這種早期運動也提供含有豐富水天體的散射,提供如地球進一步發展生命的機會,這也可能是系外行星系統的共同發展模式。

【圖:羅徹斯特大學;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2020年12月4日出版的《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期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