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宮小行星和班努小行星是由大型小行星破碎而形成


龍宮(Ryugu)小行星和班努(Benna)小行星的起源以及它們為什麼都呈現陀螺形狀?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拉格朗日實驗室(Laboratoire Lagrange)的研究人員帕特里克·米歇爾(Patrick Michel)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朗努-路易斯·巴盧茲(Ronald-Louis Ballouz)提出是由大型小行星破碎而形成。

研究團隊模擬大型小行星破碎,例如:進行模擬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發生的破壞,結果顯示,在此類事件中,碎片彈出並重新聚集,形成聚集體,其中一些具有陀螺形狀。

模擬顯示,即使龍宮小行星和班努小行星的水化水平(levels of hydration)不同,它們也可能是由同一母體小行星的破壞形成的。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小行星的整體特性可能直接源於其母體破碎。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隼鳥二號(Hayabusa 2)和美國太空總署歐西里斯號(OSIRIS-REx)太空船對龍宮和班努小行星攜帶返回地球樣本進行分析,將使科學家能夠通過精確測量其中的成分,並確定其形成年齡來驗證這一點。

【圖、文:節譯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2020年5月27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0年5月27日出版的《自然-通訊》期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