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啟動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專項進行宇宙


雲南大學今日(2月17日)啟動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 SKA)的先導望遠鏡專項,用於宇宙磁場研究項目。項目利用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超高靈敏度和超強巡天能力,有望在宇宙磁場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是由全球多國合資建造和運行的世界最大規模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它的接收面積達一平方公里,由多國政府間國際組織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台負責建設運行,由澳洲、中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參與建設。2019年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正式簽署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台公約,同時中國科技部設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專項。

由雲南大學牽頭申報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專項2022年度項目,進行宇宙磁場研究,獲得2,940萬元人民幣經費,參與單位有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

宇宙磁場是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最初規劃時確定的五個主要科學方向之一,並一直驅動著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設計和建設。

宇宙磁場也是中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磁場在恆星形成、活動星系核噴流、星系和大尺度結構形成和演化等重要天體物理過程起關鍵作用。射電偏振觀測是測量宇宙各個尺度磁場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世界上已有的和在建的大型射電望遠鏡都把利用偏振巡天探測宇宙磁場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

由於觀測設備和技術的限制,至今仍缺乏對宇宙不同尺度磁場的測量,導致學界還不完全清楚磁場如何起源和演化,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超高靈敏度和超強巡天能力將能獲得上千萬個河外射電源的法拉第旋率(Faraday rotation),繪製宇宙立體磁場結構圖像,有望在磁場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雲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專項項目負責人孫曉輝介紹,項目的目標是建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宇宙磁場數據處理系統並部署數據處理管線(data processing pipeline),建立基於偏振觀測獲取宇宙多尺度磁場的技術方法,並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究,同時培養國內磁場研究隊伍,為在未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時代主導或者牽頭磁場相關的關鍵科學項目奠定基礎。

【圖: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台;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資訊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