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天文學家在矮星耀發觀測研究中獲進展


2019年7月,台灣鹿林天文台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劃望遠鏡在新疆天文台奇台觀測站安裝完成,主要開展恆星磁活動行為觀測研究等工作。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陳文屏教授與新疆天文台光學天文與技術應用研究室劉進忠研究員等相關合作者,利用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劃中五十厘米望遠鏡和南山一米大視場光學望遠鏡對一顆近鄰太陽的M型紅矮星Wolf359磁活動特徵的光學耀發現像開展觀測研究,總計探測到十餘次光學耀發(flare)事件。

恆星磁活動行為在晚型恆星中普遍存在,恆星表面的耀發現象就是磁重聯機制的一種體現形式。 Wolf359是一顆距離太陽第五近的光譜型為M6.5的紅矮星,此目標在諸如X射線、射電等多個波段都存在耀發現象,探索光學耀發現像是加深理解此類恆星磁活動行為的主要手段。

耀發事件由兩台望遠鏡聯合觀測,設備之間距離約三百公里,總計獲得27小時的有效觀測數據,觀測到十三次能量大於10^29爾格(erg,1爾格=1.0×10ᐨ⁷焦耳)的耀發事件,包括一次能量高達10^31爾格超級耀發事件(上圖)。因取樣不同,研究推導出耀發時的輪廓曲線發現,耀發強度超過單一望遠鏡的估計結果。儘管目前研究工作還不能證明這次超級耀發是否與其繞行的行星有關,但為研究恆星磁活動行為提供重要參考。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網頁;新聞資訊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2022年3月11日由美國天文學會出版的《天文學報》;標題是: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Optical Flares of the Magnetically Active M-dwarf Wolf359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