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在極緻密X射線雙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王博等人在極緻密X射線雙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形成極緻密X射線雙星的中子星+氦星模型,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極緻密X射線雙星的形成,並為觀測上區分這類天體的起源通道提供了一種方法。

極緻密X射線雙星(Ultracompact X-ray binaries)是一類低質量X射線雙星,兩顆子星的軌道距離非常近,其軌道周期小於1小時。在該系統中,一顆緻密天體(通常為一顆中子星)通過洛希瓣從其貧氫伴星吸積物質,在物質的吸積過程中釋放引力能產生X射線輻射(見圖1)。

極緻密X射線雙星是研究雙星演化中一些極端物理過程的重要天體,並且對多信使天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類天體既可以產生X射線等電磁輻射,同時也是銀河系中重要的低頻引力波源。由於能夠產生持續的引力波輻射,極緻密X射線雙星有望成為LISA、太極、天琴等空間引力波探測器的第一批目標源。作為雙星演化晚期的重要階段,極緻密X射線雙星可以產生毫秒脈衝雙星,並且可以提供雙星演化過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緻密天體吸積過程、角動量損失機制以及公共包層拋射效率等。此外,極緻密X射線雙星中的緻密天體可以作為研究大質量恆星演化的探針,同時也是檢驗極端強引力條件下廣義相對論的理想實驗室。

  由於雙星軌道距離近,極緻密X射線雙星的伴星通常被認為是一顆白矮星。但是,該模型很難解釋觀測上的一些長軌道周期的極緻密X射線雙星。為此,王博等人提出了中子星+氦星模型。在該模型中,由於雙星軌道距離近,引力波輻射強,由引力波輻射提取雙星軌道角動量使雙星距離拉近,從而使氦星充滿洛希瓣,進行物質交流。該模型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極緻密X射線雙星如何形成的難題,並為觀測上區分這類天體的起源通道提供了一種方法,即在質量轉移率與軌道周期平面上來區別不同的形成通道(見圖2)。基於中子星+氦星模型,王博等人還給出了極緻密X射線雙星的一些統計特徵,比如:能夠被LISA等空間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的數目、引力波信號等(見圖3),在我們銀河系內約有1到26顆極緻密X射線雙星能夠被LISA探測到。

由中子星+氦星模型產生的極緻密X射線雙星將演化為毫秒脈衝雙星,若存在掩食現象則為伴星質量較小的一類黑寡婦星,最終將形成孤立毫秒脈衝星。近年來,隨著大型射電望遠鏡(比如中國天眼FAST等)的投入和使用,在觀測上發現了越來越多伴星質量較小的黑寡婦星,這些毫秒脈衝雙星的發現是對中子星+氦星模型的支持。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網頁;新聞資訊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7月21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標題是:Ultracompact X-ray binaries with He star companions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