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質學來幫助天文學家找到可居住的行星


天文學家已經確認了四千多顆系外行星,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中,但只有一小部分有可能維持生命的潛力。

現在,加拿大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歐肯納根(Okanagan)校區的一項新研究正在利用早期行星形成的地質條件來幫助識別那些可能支持生命的行星。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地質學助理教授班頓·戴克(Brendan Dyck)指出,僅以岩石行星是否存在液態水並不意味著它就適合居住。看看我們的太陽系,火星也在宜居帶內,雖然曾經存在液態水,但它早已乾涸。

我們發現,如果知道一顆行星地幔中的鐵含量,就可以預測它的地殼有多厚,進而預測是否存在液態水和大氣層。這是一種更精確的方法來識別潛在的類地球新世界,而不是僅依靠它們在適居帶的位置。

隨著行星的形成,具有較大核心的行星將形成較薄的地殼,而具有較小核心的行星將形成較厚的富含鐵的地殼,如火星。然後,行星地殼的厚度將決定該行星是否能夠支持板塊構造,以及可能存在多少水和大氣,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是否存在生命的關鍵因素。

戴克博士指出,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任務之一,包含研究系外行星系統的化學性質,也能夠測量鐵的含量,進而提供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線索。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4月13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快報》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