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的大小可以幫助識別我們太陽系外的潛在宜居行星


有一天,人類可能會踏上另一顆宜居的星球。那顆行星看起來可能與地球截然不同,但其中一件事會讓人感到熟悉的,就是雨。

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Harvard 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在不同的行星環境中,雨點非常相似,甚至與地球和木星完全不同的行星也是如此。了解其它星球上的雨點不僅是揭開好像火星這樣行星上古老的氣候,而且是確定我們太陽系之外潛在可居住性行星的關鍵因素。

當我們考慮行星宜居性時,雲的生命週期非常重要。但是雲和降雨確實很複雜,因為太複雜,無法完全建立適當的模型。我們正在尋找更簡單的方法來理解雲如何演化,第一步是雲的水份是在大氣中蒸發還是在雨中到達地面。

雨點的行為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雨點是否會到達地球表面,因為大氣中的水在行星氣候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此,大小很重要。太大,並且由於表面張力不足,會破裂,無論是水,甲烷還好像WASP-76b系外行星一樣,溫度高到打鐡溶成為液態。太小,水滴會在降落星球表面之前已經蒸發。水點的形狀,下降速度和蒸發速度確定了雨點的大小存在區。

雨點形狀在不同的液態材料上是相同,並且主要取決於它的重量。儘管我們許多人可能會想到傳統的淚水形狀,但雨點實際上很小的球形,隨著雨點增大而逐漸擠壓,直到變成好似漢堡包的頂部。下降速度取決於這種形狀以及重力和周圍空氣的厚度。蒸發速度更為複雜,受大氣成分,壓力,溫度,相對濕度等的影響。

考慮到所有這些特性,研究團隊發現,在各種各樣的行星條件下,雨點的數學計算意味著只有很小部分的雨點可以到達雲層。當在系外行星上模擬出現的雲週期時,可以用這種行為來指引我們。

【圖、文:節譯自美國哈佛大學2021年4月5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3月15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學報:行星》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