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射電暴有更低頻率無線電波


自十多年前人們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以來,科學家一直困惑,究竟是什麼東西在銀河系外產生了這些強烈的無線電閃光呢?隨著對快速射電暴持續時間、無線電波頻率等資料的收集,答案範圍在逐漸縮小。

現在,加拿大麥嬌大學(McGill University)和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anadian Hydrogen Intensity Mapping Experiment,縮寫 CHIME)是快速射電暴項目的研究人員證實,快速射電暴包含頻率比以前探測到的任何頻率都低的無線電波。這一發現重新劃定了理論天體物理學家試圖找到快速射電暴來源的範圍。

麥嬌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悉之·普尼斯(Ziggy Pleunis)表示,我們檢測到110兆赫(MHz)的快速射電暴,而在此之前,我們只知道快速射電暴存在約300兆赫。表示快速射電暴源周圍的區域必須能透過低頻輻射,而一些理論認為,所有的低頻輻射都會立即吸收,永遠不會探測到。

這項研究聚焦於2018年由加拿大卑斯省(British Columbia,簡稱 BC)的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射電望遠鏡首次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源。這個稱為快速射電暴20180916B的源由於與地球距離相對較近,以及它定期發射快速射電暴而受到了特別關注。

該研究團隊將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射電望遠鏡與荷蘭的另一架低頻陣列(Low-Frequency Array,縮寫 LOFAR)射電望遠鏡結合起來。這不僅使它們能夠探測到非常低頻的快速射電暴頻率,而且還證實在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接收到的較高頻率和到達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的較低頻率之間有大約三天的延遲。

另外一位麥嬌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丹妮莉·米曹(Daniele Michilli)補充說:「這種延遲排除了不允許頻率依賴性的周期性活動的解釋,從而使我們更接近理解這些神秘爆發的起源。

【圖:荷蘭科學研究組織;文:節錄自科學網頁】 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4月9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快報》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