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恐龍的源頭揭曉


在六千六百萬年前墜入地球時,在墨西哥海岸附近留下一個橫跨一百五十公里,深達二十公里的深坑。它的毀滅性影響觸發了恐龍的突然滅絕,從而結束當時恐龍統治地球,地球上將近四分之三的動植物物種也隨之滅絕。天體在白堊紀末期與地球相撞,造成一場大災難。

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研究生阿米爾·西拉傑(Amir Siraj)和天文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提出一種新理論,可以解釋這一場災難性天體的起源和歷程。

西拉傑和勒布使用統計分析和重力模擬計算得出,木星重力場可以將位於奧爾特雲(Oort cloud)很大一部分長周期彗星拉出航道,奔向太陽。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這顆掠日彗星會經歷太陽的強大潮汐力,撕碎彗核,分裂成為岩石碎片,產生彗星碎石彈,其中一塊碎塊撞上了地球。

人們此前認為它是一顆幾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通過統計分析證明它不是一顆小行星,而是來自位於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的一顆長週期彗星。

通過統計分析和重力建模,作者證明瞭它實際上是一顆彗星,被木星的引力場推離軌道飛向太陽。太陽的潮汐力將它撕碎,其中一塊碎塊撞上了地球。

西拉傑說:「從本質上講,木星就像一種彈球機。它把長週期彗星扔到了飛近太陽的軌道上。」

這個新的假設能夠更好解釋了天體的撞擊。科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撞擊後留下奇科蘇盧布(Chicxulub)隕石坑(在墨西哥海岸),具有與碳質球粒隕石相應的類似原始成分。這種成分是小行星碎片才有的特徵,不過它對於大多數長週期彗星來說也很典型。

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這種長週期彗星應該每二千五百億年到七千三百億年與地球相撞一次。

【圖:互聯網;文:節譯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2021年2月15日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2021年2月15日出版的《科學報告》期刊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