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測地球準衛星和雙重彗星小行星任務會採用俄羅斯科學儀器


中國深空探測規劃中的小行星探測任務已經確定,即通過一次發射衛星前往一顆編號461219 「振盪天星」(Kamo`oalewa = 臨時編號 2016HO3)的地球準衛星取樣送返地球,然後向一顆是小行星又是彗星的埃斯·皮薩羅彗星(133P Elst-Pizarro,7968號小行星埃斯·皮薩羅)環繞飛行探測。

小行星探測任務將採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探測衛星將會攜帶一些由俄羅斯設計和製造的科學儀器,對地球準衛星,「振盪天星」展開環繞飛行探測,然後選擇適當時機,降落小行星表面並採集小行星表面土壤樣本,之後返回地球附近釋放返回艙,將小行星樣本送回地球,這一過程大約在三年內完成。

上述過程完成後,探測衛星經地球、借助火星重力,經歷約七年時間飛行到達小行星帶,對一顆同時是埃斯·皮薩羅彗星和埃斯·皮薩羅小行星展開環繞飛行探測。探測衛星配置相關科學載荷,以飛越、伴飛、附著、採樣返回等方式,對目標小行星進行遙感探測、就地探測和採樣返回。

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具體包括以下科學活動:準地球衛星的近地小行星探測方面,(1)測定「振盪天星」軌道、自轉、形狀大小和熱輻射等物理參數。(2)探測「振盪天星」形貌、表面物質組分、內部結構,獲取小行星樣品的背景信息。(3)對「振盪天星」返回樣品開展實驗室分析研究,測定小行星樣品的物理性質、化學與礦物成分、同位素組成和結構構造;測定和研究小行星樣品的年齡;與隕石進行比較研究,建立返回樣品與隕石、地面觀測與遙感就位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

彗星探測方面,(1)測定埃斯·皮薩羅彗星的軌道、自轉、形狀大小和熱輻射等物理參數。(2)探測主帶彗星133P形貌、表面物質組份、內部結構、臨近空間環境,以及可能的水和有機物等信息。

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研究所(IKI RAN)副所長奧列格·科拉布廖夫(Oleg Korablev)博士表示,中國這次探測任務其中一些儀器選擇採由俄羅斯設計和生產的設備。

【圖:互聯網;文:綜合中國及俄羅斯互聯網新聞報導】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