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台首次創建具有光譜數據的掩食雙星星表


國家天文台研究人員單素素、楊帆和劉繼峰等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光譜數據,結合帕洛馬瞬變工廠(Palomar Transient Factory)的相關數據,首次建立並發佈涵蓋光譜的掩食雙星星表。

宇宙的恆星系統中,雙星系統普遍存在。雙星在確定恆星參數、理解恆星演化、測量恆星距離以及在追蹤黑洞候選體等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建立包含光譜數據的掩食雙星星表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因為多次觀測,特別是光譜觀測,需要佔用望遠鏡非常多的觀測時間。第一個大的光譜雙星樣本由坎貝爾(Campbell)和柯蒂斯(Curtis)在1905年完成。該樣本的第九次修訂將光譜雙星數量拓展到2,386顆。類太陽光譜恆星的測量項目使到光譜雙星的數量增加了數百顆。在所有雙星觀測中,具有光譜資料的掩食雙星,能夠最全面地限制雙星的參數,光譜則可以給出可觀測恆星較豐富的數據,而光變曲線能用來確定掩食系統的軌道參數,如上圖所示。然而已經證認的為數不多的光譜雙星中,同時擁有掩食的測光光變曲線的個數非常稀少,因此擁有光譜資料的掩食雙星星表相當缺乏。

該雙星星表包含88對短週期光譜掩食雙星,其中13顆是新發現的雙星系統。星表中的每一個源都有高質量的光變曲線、軌道參數以及可觀測主星的恆星參數。本星表的雙星周期分佈,在0.22天顯示了明顯的截斷。這個結果驗證繞轉週期雙星的稀少性。該工作為進一步研究雙星的演化模式奠定了基礎,短週期的雙星系統是非常寶貴的極端物理現象的天然實驗室。研究星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利用郭守敬望遠鏡和帕洛馬瞬變工廠升級後的茲威基瞬變設施(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項目的海量巡天數據,搜尋極短週期的光譜掩食雙星,進一步探索低質量雙星的演化模式。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