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古老地層中發現大量來自地球以外的物質或與冰河期有關


地球在其演化史上曾多次經歷過所謂的冰河期。其中一次發生在距今大約四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奧陶紀中期(早於恐龍時期)。冰河期的發生,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近日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奧陶紀中期這次冰河期的發生,可能與遙遠小行星帶中,兩顆小行星之間的碰撞有關。

碰撞導致一顆直徑大約一百五十公里的小行星被摧毀。產生的濃厚粉塵向整個內太陽系擴散。大量碎片物質在二百萬年間持續地落入地球大氣層,慢慢地改變了地球的氣候。研究結果顯示,塵埃擴散事件和中奧陶紀冰河期在時間上吻合得相當好。

研究人員發現,形成於四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地球沉積岩中,來自地球以外的物質:隕石和微隕石粉末含量異常偏高。這些粉末的母體屬於低鐵群球粒隕石,低鐵群球粒隕石是一類常見的隕石,它們的結構特徵表明它們的母體經受過毀滅性的撞擊。

地球每時每刻都在接納大量來自地球以外的物質。今天的地球每年要接受大約四萬噸的地外物質——但在四億六千六百萬年前塵埃事件發生時,每年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塵埃高達四億噸。這些塵埃會在地球大氣中積累,阻隔陽光到達地面,從而導致地球降溫。此前的研究已經確認,在這一時期,地球海平面發生了明顯下降,表明有大量的水凍結。所幸這種降溫是緩慢發生的,動植物有足夠多的時間來適應,因此結果是物種變得越來越具有多樣性。

【圖:美國西南研究所;文:節錄自星空天文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