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模糊了大行星和小恆星之間的界線


發現新的系外行星已不再是新聞。自從1995年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至今已經發現了四千多顆系外行星。天文學家早就懷疑恆星系統中的行星似乎無處不在,而且在我們的星系中,行星可能比恆星的數量更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發現一顆圍繞小恆星GJ3512運轉的大系外行星,挑戰對行星形成方式的理解,並進一步模糊了稱為紅矮星的小型低溫恆星與大型氣態行星之間的界限。

這顆恆星本身是一顆紅矮星,距地球約三十光年,光度只有太陽的0.2%,質量約為太陽的12%,半徑為14%。如此低溫,暗淡的恆星實際上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目前已知有十分之一的系外行星繞著紅矮星運轉。

GJ3512b是一顆氣態行星,質量至少是木星質量的一半,其直徑很可能約為其繞行恆星質量的70%,公轉週期204天。 因此,它是一顆相對大的行星,以橢圓寬闊軌道上環繞著這麼細小的恆星旋轉,它如何形成為天文學家帶來問題。

研究團隊指出有進一步證據顯示,GJ3512系統中還有第二顆巨型系外行星(暫定為GJ3512c),其軌道周期超過1400天。 可以解釋為什麼GJ3512b有一個異常偏心的橢圓軌道,由於行星形成後不久兩顆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引起,過程中可以從系統中彈出第三顆行星。 如果三顆大行星曾經圍繞這樣的小恆星存在,那麼它們形成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分解原始的行星盤。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