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在空洞星系的性質領域取得新進展

星系樣本空間分佈圖
星系在宇宙中的立體空間分佈並不是均勻的,大型紅移巡天發現宇宙中存在網狀結構:在網狀結構的節點處,星系分佈的密度非常高,星系和星系之間相互作用的頻率較高,科學家們把這樣的區域叫做星系團,星系團的尺度大約為幾百萬光年;在網狀結構的孔洞處,星系極其鬆散的分佈在宇宙空間中,科學家將這樣的大尺度結構稱為宇宙學空洞,空洞的尺度可以達到數億光年,但是每個空洞中平均只有十幾到幾十個星系,空洞佔宇宙總體積的比例超過六成。星系和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被認為可以很大程度的影響星系一生的演化,宇宙學空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驗室,可以更好地了解星係自身演化的情況。

上海天文台郝蕾研究員團組對宇宙學空洞中的星系的性質展開了基於光譜發射線的觀測數據的分析,發現宇宙學空洞中星系光度比較低,星系質量比較高,恆星形成率比較高,星族更為年輕,這些現象完全是由於空洞中恆星形成星系的更高比例造成,其比例比空洞外高出接近兩成。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發表評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