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近鄰超新星工廠利用孿生超新星提高標準燭光量度精度

近鄰超新星工廠團隊成員
在過去不到二十年時間內,學界了解到暗能量令宇宙加速膨脹。這個發現可能源於Ia型超新星,它們非常明亮,彼此亮度類似,作為「標準燭光」用於探測宇宙的歷史。

實際上,這類超新星卻偏離標準。干擾的塵埃會令它們變紅,降低它們的亮度。它們的熱核爆炸物理機制相差各異。這些「正常」Ia型超新星的亮度變化高達四成,雖然使用一些成熟的方法可以降低亮度分散,但宇宙學研究的期望是亮度變化最多達到一成半。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近鄰超新星工廠(Nearby Supernova Factory)的成員大大降低了超新星亮度的散射。他們使用近五十顆鄰近超新星樣本,發現光譜非常匹配的孿生超新星,可以令亮度分散降低到8%,量度這些超新星距離的精度比先前提高一倍。

【文: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網頁新聞公佈】研究全文發表於昨天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近鄰超新星工廠計劃是一個國際合作實驗團隊,目地在蒐集更多之前在過別的計劃中所研究過的Ia型超新星資料,和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以增加對宇宙膨脹和暗能量的了解。

這個計劃是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超新星宇宙學計劃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開始,但是超新星宇宙學計劃偏重於紅移值大約在1.2,也就是八十七億光年距離上的超新星。近鄰超新星工廠計劃搜索紅移在0.03到0.8的超新星,對應的是4億到11億光年的距離。

【補充資料:維基百科】

印度天文觀測衛星軟X射線望遠鏡開光測試

距離15億年編號PKS 2155-304的類星體
印度首顆天文觀測衛星(Astrosat)上的軟X射線望遠鏡(Soft X-ray focusing Telescope)在10月26日香港時間14時30分根據指令,對準PKS 2155-304這個特殊的類星體,拍攝了它的第一幅圖像。

【圖:印度達它基礎研究學院;文:林景明節譯自每日科學網頁】

天文觀測衛星是印度的第一個多波段太空望遠鏡,於2015年9月28日由PSLV-XL火箭發射。衛星位於近地近赤道軌道,它搭載的五項設備可觀測電磁波譜上的可見光(320–530 nm)、近紫外線(180–300 nm)、遠紫外線(130–180 nm)、軟X射線 (0.3–8 keV和2–10 keV)以及硬X射線(3–80 keV 與 10–150 keV)。

【補充資料:維基百科】

美國太空總署公開招募太空人

太空人入職要求
美國太空總署再度公開招募新的太空人,申請者,必須要是美國公民,擁有大學工程、生物、物理或數學學位及三年的相關專業經驗,或者累積至少一千小時的噴射機機長飛行時數經驗,還需通過適合美國太空總署太空飛行的身體檢查,在執行任務時,需要完善的團隊合作技巧、強健的體力、艱忍的心理素質,及機靈敏捷的應對。

入選太空人有機會參與商業太空船飛行任務,或加入獵戶座的探測計劃,年薪只有6.6萬至16萬美元(港幣51萬至124萬;人民幣42萬至102萬;新台幣215萬至522萬),招聘結果在2017年公佈。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六名俄羅斯女士完成模擬登月實驗

女志願者完成測試踏出試驗艙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Problems,簡稱 IBMP)昨日完成一項名為「月亮2015」的模擬載人飛行到月球實驗。六名接受測試的女志願者,在模擬太空船艙內接受長達八天的觀察和實驗,以測試她們在模擬登月任務中,生理和心理所產生的反應。

六名接受測試的女孩子,年齡介乎22到34歲之間,分別是科學研究員、醫生和心理學家。實驗在10月28日開始,八日後,11月5日結束,但該項目的組織者決定進入一個虛擬的飛行應急計劃,模擬地球上出現颶風,令太空船不能降落,不得不延長行程一日。實驗過程中,女志願者還面對另一個不正常的情況,就是在飛行途中有人虛擬受傷,她們需要設法使用遠程醫療技術,在地球上視頻直播提供援助進行救援。

【圖、文:節譯自俄羅斯互聯網新聞報導】

太空漫步時氨氣洩漏太空人需要提早撤離

太空人在太空站外修理氨氣冷卻系統工作情況
兩名美國太空人史葛·凱利(Scott Kelly)與謝爾·林格倫(Kjell Lindgren)香港時間昨晚步出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漫步,修理氨氣冷卻系統。

兩小時後,林格倫在冷卻喉管連接過程發現洩漏氨氣,同時凱利的工作手套損壞,因此需要提早撤離,稍後重新外出,修理冷卻系統。

美國太空總署聲明指出,小故障未對太空站工作的太空人構成任何危險。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中國人民銀行月底發行航天紀念幣及紀念鈔

面值一百元的中國航天紀念鈔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5年11月26日發行面值人民幣十元的「中國航天普通紀念幣」和和一百元「中國航天紀念鈔」,發行量分別為一億枚紀念幣及三億張紀念鈔。

中國航天普通紀念幣背面主景圖案為神舟九號近軌對接太空船圖案,背景外環上方自右起分別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神舟五號、嫦娥一號、玉免號月球車、代表中國古代飛天夢的民間圖騰圖案,左下方為抽象的地球和長2F運載火箭圖案,右下方為由和平鴿演變成的五角星和星星圖案。

中國航天紀念鈔以藍色作主色調,正面主圖是神舟九號太空船與天宮一號交接圖案,其右側為嫦娥一號衛星圖案。人民銀行行名下方為東方紅一號衛星圖案。背面主圖由左至右依次為嫦娥一號衛星、2020年天宮太空站、噴射客機、馮如二號雙翼螺旋槳飛機及飛禽海東青圖案。

【圖、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日本建成世上首個重力波望遠鏡用來驗證相對論

零下253度低恆溫器裝置用於冷卻藍寶石鏡面
日本東京大學在岐阜縣飛騨市神岡町的地下二百米深處,建造完成世界上首個可以直接觀測重力波的大型低溫重力波望遠鏡(Large-scale Cryogenic Gravitational wave Telescope,暱稱「神樂」KAGRA 是神岡引力波偵測器英文字首幾個字母 KAmioka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 組成的混合字)。

望遠鏡以L字狀構造一條長三公里的隧道,由中心部位向兩個方向同時發射激光。「神樂」在接收到重力波時隧道內部的空間將表現出拉伸和擠壓現象,但激光在受到鏡面反射並返回的這段時間內將產生一些微小誤差。「神樂」裝置內部保持在真空狀態,反射鏡用於反射的激光束冷卻到攝氏零下253度,以抑制分子的振動。

整個重力波望遠鏡建造費用達155億日元(港幣9.8億元;人民幣8億元;新台幣41.2億元),預計今年開始進行觀測試驗。2017年正式觀測,希望能夠在一年之內偵測到重力波。

【圖、文:節譯自日本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新聞公佈】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日文旁述)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重力是時空曲率所產生的一種現象。質量可以導致這種曲率。當物質在時空中運動時,附近的曲率就會隨之改變。大質量物體運動時所產生的曲率變化會以光速像波一樣向外傳播。這一傳播現象就是重力波。

【補充資料:維基百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_jx0-VKIw

日本天文同好發現人馬座新星

西村榮男拍攝的人馬座新星發現照片
香川縣的藤川繁久在世界時10月31.986日拍攝的CCD圖像上發現一顆11.8等的新天體。靜岡縣西村榮男,愛知縣山本稔各自在世界時10月31.376日與10月31.392日拍攝的圖像上獨立發現這顆天體。千葉県清田誠一郎,野口敏秀確認了他們的發現,該天體的(2000.0年春分點)位置如下:

赤經18時22分59.29秒
赤緯-19度14分12.8秒

岡山縣藤井貢在11月2.417日與 3.389日,意大利帕多瓦天文台(Osservatorio Astronomico di Padova)在本月2.758日與 3.718日對該天體進行分光光譜觀測,根據光譜判別這是一顆經典新星。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文昌航天發射場即將啟用當地推廣航天旅遊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坐落於海南省文昌市,隨著基地建設工程的穩步推進,文昌市近日發佈七大航天主題線路:航天生態之旅、航天文化之旅、航天風情之旅、航天宜居之旅、航天高爾夫時尚之旅、文昌美食文化之旅A線路與B線路。七條線路以航天元素為主打,分別涵蓋了文昌的美麗鄉村、風情小鎮、著名文化景點、航天發射場等多個各具特色的景點。

這七條線路均包括文昌航天發射場與海南航天工程育種基地這樣主題鮮明的景點。海南航天工程育種基地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文昌市共同建設,在這裡游客可以觀賞到航天產品、航天種子育苗、航天種植科研推廣等內容,主要是科普教育為主。如果遊客想採摘瓜菜,需提前和這邊工作人員申請,視情況決定是否可採摘。

舉世矚目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目前仍處於只限旅遊車觀光模式,在文昌新發射場規劃中,設計了系統的遊客參觀遊覽路線,設置專用遊客出入口,在不影響發射任務的情況下,航天設施均向遊客開放,並設置專用參觀通道。知名的航天專家何質彬認為,相較於成熟的航天遊,這種遊覽方式屬於一個全新的旅遊概念。

航天建設遊:從航天城的開工儀式到發射場的完美落成,再到航天員登上月球返回文昌,整個過程都將被一一記錄,航天建設遊是一個見證歷史的偉大旅程。

文昌市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文昌市旅遊控股公司旗下的航天旅行社正在和航天發射場進行洽談,發射場將特許航天旅行社經營發射場的參觀活動。屆時,遊客可通過航天旅行社報名進入發射場參觀,甚至有機會親眼目睹火箭在發射場的組裝過程。預計該旅遊產品將於今年年內推向市場。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系外行星上有熔化金屬雲氣層

畫家筆下的PSO J318.5-22系外行星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天文學研究小組利用位於智利歐洲南方天文台新技術望遠鏡的紅外線裝置,發現一顆距離地球75光年,編號PSO J318.5-22的系外行星,存在由熱塵埃和鐵水液滴雲層,伴隨著行星自轉,從而導致行星反射光線出現變化。這顆神秘行星的出現,存在著一個超出了我們太陽系天氣模式的機制。

這顆系外行星大約20億歲,體積比木星大8倍,因為它自轉需時約5小時,研究人員需要拍攝數百張紅外圖像,通過比較PSO J318.5-22的光度與鄰近星體,研究小組發現,它的大氣層覆蓋著多層不同厚、薄的雲層。雲層的內部溫度超過攝氏800度。

【圖、文:節譯自愛丁堡大學新聞公佈】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