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包括香港在內的公民科學家網絡為行星防禦做出貢獻

美國地外智慧生物搜尋研究所(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簡稱 SETI)以博士後研究員阿里爾·格雷科夫斯基(Ariel Graykowski)為首的八位天文學家,連同包括香港在內的公民科學家硏究團隊,通過準確記錄有意義的觀測結果,為保護地球做出決定性的貢獻,這些結果支持美國太空總署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簡稱 DART)任務。

美國太空總署首個行星防禦…

雙衛一與太空船相撞後失去一千公噸重量

去年9月,美國太空總署局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簡稱 DART)太空船撞向一顆小行星的衛星,有意改變它在太空中的軌道,這是對行星防禦的首次測試。現在科學家對碰撞後果進行了解行,顯示動對改變小行星軌道有多成功。

雙小行星改道測試太空船的大小相當於高爾夫球車,撞擊了一顆相當於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衛星,雙衛一(Dimorphos)。撞擊使這顆小衛星的公轉軌道縮小,雙衛一現在環繞雙生星(65803 Didymos)完成一次公轉周期比撞擊前快了33…

新發現明亮彗星明年10月會接近地球肉眼可見

國際天文聯會昨日(2月28日)公佈,一顆臨時編號A10SVYR的疑似彗星天體,正式命名為紫金山-ATLAS彗星(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彗星由南非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簡稱 ATLAS)於2023年2月22日發現,但是在紫金山天文台報告的觀測照片中,在2023年1月9日也獨立發現這顆彗星。

彗星在2023年1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拍攝的照片中估計亮度為18.7等,ATLA…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旁出現一顆確實存在的嬰兒恆星

由科隆大學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弗里安·佩斯克(Florian Peißker)博士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Sagittarius A* (Sgr A*) 附近發現一顆處於形成階段的非常年輕的恆星。

這顆恆星只有幾萬年的歷史,比人類還要年輕。X3a 恆星的特別之處在於理論上它根本不應該能夠在距離超大質量黑洞如此之近的位置存在。然而,研究團隊認為它形成於一個環繞著巨型黑洞的塵埃雲中,並在形成後才沉降到其當前的軌道。

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周圍通常認…

2023年2月出版的第3卷第4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三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2023年2月27日出版的第3卷第4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三顆中文命名的小行星

343438 Gao 高樺。高樺(生於1992年)是一名中國天文學家,2019年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021年加入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泛星巡天計劃(Pan-STARRS)圖像處理流程團隊。

343441 Chienchenglin 林建爭。林建爭(生於1981年)是一名台灣研究員,畢業於台灣國立中央大學。他一直積極利用全天巡天數據庫進行他的科學研究。在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工作期間,他為泛星(Pan-STARRS…

韋伯太空望遠鏡首批結果發現大質量星系群

一組國際天文學團隊發表在大爆炸後約五億至七億年形成的候選大質量星系群。這些星系的質量超出了人們對這麼早期星系質量的預期。觀測結果來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公佈的首批數據,為早期星系形成提供了新的認知。

紅移是測量天體壽命的指標:由於宇宙擴張,遙遠天體發出的光的波長會朝光譜的紅端移動,圖像顏色越紅,天體的距離就越遠。

天文學家曾在紅移z~6的範圍裡發現恆星質量有太陽一千億倍的大質量星系,形成時間為大爆炸後十億年左右,但比這更早的大質量星系一直很難發現。

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

兩位日本天文愛好者在人馬座發現一顆9.6等新星

日本茨城縣水戶市的櫻井幸夫在2月19.8234 日(世界時,香港時間20日3時46分左右)在人馬座天區發現一顆9.6 等,編號V6596的新天體。靜岡縣掛川市的西村荣南也在19.8044日(香港時間20日3時18分左右)報告發現了同一天體。澳洲的安德魯·皮爾斯(Andrew Pearce)也在19.833日用佳能1100D數碼相機+100mm f/2.8 鏡頭,發現這顆新星,原來他在前一天拍攝的照片中已經出現。

新星的位置如下:(2000.0春分點)
赤經 17時56分27.90秒…

科學家建議向天王星派遣專用探測太空船去確定它的內部結構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嘉芙蓮·曼特(Kathleen Mandt)發表觀點文章指出,美國太空總署應該向天王星發射一艘專用的探測太空船,揭露天王星大氣層的廬山真面目,及找出這顆行星是怎樣形成。

大氣層厚的行星很難研究,如果這些行星上沒有供探測太空船登陸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 曼特認為,儘管如此,對這類行星開展研究也非常重要,而2032年是發射前往天王星探測的好時機,屆時木星與地球對齊,探測太空船…

雲南大學啟動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專項進行宇宙

雲南大學今日(2月17日)啟動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 SKA)的先導望遠鏡專項,用於宇宙磁場研究項目。項目利用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超高靈敏度和超強巡天能力,有望在宇宙磁場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是由全球多國合資建造和運行的世界最大規模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它的接收面積達一平方公里,由多國政府間國際組織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台負責建設運行,由澳洲、中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參與建設。2019年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正式簽署平…

木星新發現12顆衛星增加至92顆超越土星

利用日本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進行的觀測,再發現多12顆木星衛星,使到木星的衛星數量增加至92顆,超過土星的83顆,成為太陽系中最多衛星的行星。

過去四年,土星一直是太陽系的衛星之王,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是土星,除了可疑的衛星之外,還有83顆衛星。但是,美國卡內基科學硏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的史葛雪柏(Scott Sheppard)團隊利用日本國立天文台在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山建造的8.2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發現12顆新衛星。現時木星92顆衛星之中有…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