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王琳、彭勃研究員,聯合曼徹斯特大學本傑明·斯塔珀斯(Benjamin W. Stappers)教授等人,利用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對武仙座M13球狀星團展開脈衝星觀測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繼續閱讀

雲南天文台天文學家獲得耀變體光變長期監測結果


耀變體是一類稀少和特殊的活動星系核,目前是最可能的高能中微子候選體,其相對論性噴流可能是超高能宇宙線和中微子的起源地,光變是耀變體最基本的特徵,光變研究的複雜性在於噴流的內秉機制和幾何結構、吸積盤的變化、超大質量雙黑洞、引力透鏡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光變,並且不同的流量模式、不同的時標下,光變的起源可能不一樣。耀變體光學波段的長期監測可以提供大量的觀測數據去研究光變的起源,為高能、甚高能伽馬射線的觀測提供預警,同時增加辨別耀變體作為高能中微子源的機率。… 繼續閱讀

黑洞噴流與星際氣體之間的碰撞解開星系中大量氣體流出機制


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簡稱ALMA)捕捉到超高分辨率的噴射流,該噴射流是從遙遠星系中心巨大的黑洞噴湧而出,震動了星系中的星際氣體雲。星系演化的早期階段顯示,噴射流對星際氣體產生重大影響,成為星系演化過程的重要一步。… 繼續閱讀

中國建造完成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宣佈,他們已經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能更有效觀察和預測太陽活動。

中國大型太陽望遠鏡口徑為1.8米,由中國科學院光學與電子研究所研制。它於2019年12月10日觀測到第一批太陽大氣的高分辨率影像。… 繼續閱讀

回顧數十年前航行者二號數據科學家發現天王星另外一個秘密


美國太空總署航行者二號(Voyager 2)太空船發射升空八年半之後,在1986年1月24日,抵達太陽系第七顆冰冷的天王星。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中,航行者二號在天王星的雲頂81,433公里內掠過,收集的數據顯示天王星擁有兩個新的環,十一顆新衛星以及溫度低於攝氏零下214度。這些數據集仍然是我們對天王星進行的唯一近距離測量。… 繼續閱讀

科學家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性物質


紐約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紐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超導性物質材料,但一直未能成功。後來他們著眼於各種各樣的隕石,他們研究了十五塊由彗星和小行星墜落地球的隕石,終於發現在1911年在澳洲發現的蒙德拉比拉(Mundrabilla)鐵隕石和在南極格雷夫斯·努納塔克斯(Graves…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研究得出可觀測的新星只是冰山一角


大約三十五年前,科學家提出了當時的激進提議,新星在爆發後經歷非常長的生命週期,逐漸消失了數十萬年,然後再一次重新演化成為成熟的新星。一項新的研究工作對首次爆發的新星進行電腦模擬,並且結合了目前已知形成新星的所有因素,既支持原始預測,又揭露新的細節,證實觀察到的整個宇宙中,閃爍的新星僅代表了這些災難性變數的百分之幾,而其餘再爆發的新星隱藏在冬眠狀態之中。… 繼續閱讀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