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揭開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的形成機制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等人對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行星環繞雙星中的一顆運行)形成機制進行研究。揭開環雙星的多行星系統內部發生的散射過程和恆星與行星之間的潮汐作用,可在近距雙星(間距為0.5到3個天文單位)內部形成S型行星。該項成果對深入了解雙星系統中行星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繼續閱讀

哈勃太空望遠鏡描繪出宇宙進化史最完整的圖像


天文學家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其他太空和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資料,描繪出宇宙進化史上最完整的圖像之一。特別是,哈勃的紫外線視野打開了一個不斷變化的宇宙的新窗口,追踪過去一百一十億年間恆星誕生,即大爆炸後約三十億年宇宙最繁忙的恆星形成時期。這張照片的區域包含大約一萬五千個星系,其中大約一萬二千個正在形成恆星。這塊區域的面積是2014年發佈的哈勃深紫外線(Hubble… 繼續閱讀

香港太空館重開不足四個月六成四新展品損壞維修


香港太空館耗時兩年半的翻新工程,花了三千二百萬港元,今年4月底重開,新增不少互動展品。重啟後參觀人數超過十八萬人次。目前至少有十幾件展品因為損壞而需要暫停使用,以便維修。重開不足四個月,一百一十件新展品中,有七十件需要維修,比率高達六成四。… 繼續閱讀

撞地小行星探測計劃擴展至南半球


由美國美國太空總署資助的一個用於探測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望遠鏡網絡將會首次擴展到南半球,而南半球目前還缺乏此類大規模的小行星監測工作。這些額外的天文台不僅可以探測到可能傷害人類的小行星,還能探測到彗星、超新星和其他天體。… 繼續閱讀

印度將按照計劃準備好發射印度太空人升空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日在印度獨立日對國民發表講話時表示,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將啓動送印度太空人飛上太空。使用的太空船命名為天舟號(Gaganyaan)。印度早在2009年就已經提出送人上太空的計劃,目前正在研製太空衣和其它送人上太空時的必要設備。… 繼續閱讀

巨型麥哲倫望遠鏡昨日在智利動工


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的巨型麥哲倫望遠鏡(Giant Magellan Telescope),昨日正式動工。這個耗資十億美元的龐大望遠鏡定於2024年開始運行。它包含7個直徑8.4米的主鏡,分辨率相當於24.5米的主鏡,而集光力等同於一台21.4米單一口徑望遠鏡,精密度高出哈勃太空望遠鏡十倍。其中一個先進的設備是利用電腦,每秒鐘對副鏡陣列進行數百次調整,可以矯正地球大氣擾動效應。… 繼續閱讀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