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中國在南極中山站投用首台光學望遠鏡追尋宜居星球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拍攝的杜鵑座47球狀星團
中國在南極中山站投用的第一台光學望遠鏡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開光,拍攝到璀璨明亮的杜鵑座47星團 ( NGC 104) ,並正式投入實際觀測。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極夜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監測,這是其它天文台址不可能實現的。它將追尋可供太空移民的宜居星球,為行星起源、生命演化提供科研數據。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超新星能達到多亮

畫家筆下的超新星爆炸形成粉塵
超新星是恆星終結生命最壯烈的告別。爆發機制也各有不同,進而也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超新星。最新的觀測顯示了許多超亮超新星,當我們用現有的模型去解釋它們時,卻令我們舉步維艱。一個特殊的例子就是去年發現的超新星 ASASSN-15lh,它的峰值光度達到約每秒2*10的三十五次方千焦耳(kJ),接近太陽光度的十兆倍。

那麼超新星最亮可以達到多少呢?為此加州大學的圖古多爾·蘇克博爾德(Tuguldur Suklbold)斯坦·伍斯利(Stan Woosley)探索了核心塌縮超新星的多種模型,計算出超新星最大的光度介於每秒5*10的三十次方千焦耳到每秒2*10的三十六次方千焦耳,總輻射光度達到3*10的四十次方千焦耳到4*10的四十二次方千焦耳,達到這個上限的超新星光度是太陽的五兆倍。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美國天文學會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3月30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通訊》

焦耳(Joule,符號 J)是國際單位,能量相等於施加一牛頓的作用力於任意物件,使之移動一米距離;也等於在地心引力影響下將一個重102克的蘋果抬高一米。或是一瓦特的功率作一秒所釋放的能量。

一千焦耳等於10,000,000,000爾格(erg)

飛龍號貨運太空船抵達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加拿大機械臂爪住飛龍號太空船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飛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經過超過一天的航程,抵達國際太空站。貨運太空船為達國際太空站帶來3.2公噸貨物,包括太空人的食物、用品、生物及科學實驗使用的設備和摺疊起的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Bigelow Expandable Activity Module,簡稱 BEAM)。

「飛龍號」太空船停泊在國際太空站直至5月11日,屆時會將太空站一些硏究完成的實驗品和部分器材運返地球。而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會在下星期六和國際太空站接駁,在五月底充氣,進行為期兩年的試驗。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0&v=lEYQ4oBxGtA

日本天文學家在遙遠恆星的拱星盤發現水冰

圖片顯示光譜提取區域的位置
日本久留米大學本田光彥(Mitsuhiko Honda)組成的天文學家團隊使用位於智利南雙子望遠鏡,安裝的近紅外日冕成像儀(Near-Infrared Coronagraphic Imager,簡稱 NICI)發現圍繞恆星HD 100546拱星盤含有水冰。

HD 100546距離地球約320光年,有一億歲。它在0.2至4個天文單位,然後在13至幾百個天文單位的距離,有一個相當平坦的原行星盤,相信是已經進化到一定程度。哈勃太空望遠鏡顯示,這個原行星盤具有一些複雜的螺旋圖案,但是原行星盤的性質和來源仍然不明朗。

天文學家提取圍繞原行星盤的不同區域的散射光的光譜,建立光譜數據模型。 近紅外日冕成像儀幫助他們觀察原行星盤的散射光譜中的3.1微米的吸收線,這些吸收線是水冰晶粒存在的證據。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3月31日出版的《arXiv》預印本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上星期突然進入緊急模式

畫家筆下的刻卜勒太空望遠鏡
美國太空總署刻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控制中心上星期四(4月7日)在定期的聯繫工作時,發現望遠鏡已經進入緊急模式。數據顯示當時望遠鏡已經在三十六小時前,就已經以緊急模式操作,工程人員現正在調查原因,設法令望遠鏡回復正常運行狀態。

緊急模式是探測器的最低限度可操作模式,因此刻卜勒工程團隊須首先透過美國太空總署的深空通訊系統與距離地球一億二千萬公里的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取得聯絡,而無線電訊號來回需要十三分鐘。

美國太空總署會隨時提供關於刻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最新消息。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台灣譯作: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中國大陸譯作: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俄羅斯東方發射場四月底將進行首次運載火箭發射

東方發射場鳥瞰圖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宣佈,仍然在建設中的東方發射場,計劃於4月27日進行首次運載火箭發射。此次發射將使用「聯盟2.1A」運載火箭將「AIST-2D」衛星、「羅蒙諾索夫」科研衛星及「SamSat-218」微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目前,發射場正在對發射系統和航天設備進行最後的測試,計劃於4月23日進行火箭吊裝工作。

為保證首次發射成功,3月底東方發射場進行了大量試驗工作,以檢驗發射系統的可靠性。俄航天國家集團公司計劃為此次發射投保18億盧布(港幣2億元,新台幣8.7億元,人民幣1.7億元),投保招標工作將於4月22日完成。

東方發射場是俄羅斯第一個民用航天發射場,位於俄羅斯阿穆爾州(Amur)齊奧爾科夫斯基市(Tsiolkovsky),2012年開工,原先計劃在2015年11月30日完成建設,並在年內進行首次運載火箭發射。由於工程進度問題,首次發射推遲至2016年進行。東方發射場第一階段建設工作將於2016年底完成,之後將進行載人航天發射準備工作。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獵鷹九號火箭今早最終成功降落海面回收

獵鷹九號火箭成功降落海上回收台
歷經四次失敗後,太空探索科技公司今日香港時間早上4時43分,在范登堡空軍基地利用獵鷹九號火箭,將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發射升空,運送補給物資前往國際太空站。接著成功把火箭降落在太平洋中一艘由平底駁船改裝的火箭回收降落台。

去年12月,太空探索科技公司成功在陸地回收獵鷹九號火箭。之前曾經多次嘗試回收降落,都未能成功。由於陸地回收火箭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許可證,時間和費用都難以控制;海上流動回收降落台沒有上述限制,可以選擇最節省燃料的位置和時間,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

【圖:太空探索科技公司;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飛龍號貨運太空船今早携同一個可充氣活動艙前往國際太空站

屆時國際太空站加拿大機械臂將會爪住飛龍號太空船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飛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今早香港時間4時23分,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貨運太空船為達國際太空站帶來3.2公噸貨物,包括太空人的食物、用品、生物及科學實驗使用的設備和摺疊起的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Bigelow Expandable Activity Module,簡稱 BEAM)。

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由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畢格羅航天公司生產。模塊由柔軟、可折疊而且能夠適應太空嚴苛環境的纖維構成。模塊將會在軌道上充氣,為太空人提供可擴張而且安全的額外空間休息和工作。

「飛龍號」預計在星期日抵達國際太空站,將會在太空停留兩年。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印度下月一次發射二十二顆衛星將創亞洲紀錄

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情況
印度計劃於5月中旬使用無輔助火箭推動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 Core Alone,簡稱 PSLV-CA),以一箭多星的方式發射二十二顆衛星。如果發射成功,將超越中國去年9月20日長征六號一箭二十星,創造亞洲國家發射一箭多星的新紀錄。

一箭多星是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將數顆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中國和印度等有一箭多星的技術。國際上利用一箭多星技術的競爭激烈,2014年6月,俄羅斯第聶伯運載火箭(Dnepr rocket)成功將三十七顆衛星同時送入地球軌道,創造了世界紀錄,。

發展一箭多星技術,是因細小和微型衛星單獨發射的成本高,使用一箭多星可降低每顆衛星的發射成本,同時對發展彈道飛彈分層式多彈頭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圖:印度太空研究組織;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在南極中山站投入觀測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4月1日在中國南極中山站正式開光,望遠鏡拍攝了杜鵑座47球狀星團,效果非常理想,標誌著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正式在南極中山站投入實際觀測。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南京天光所負責望遠鏡主體設備的研製,中科大負責相機系統和遠程控制系統,極地中心負責運行觀測。 望遠鏡是首台安裝於南極中山站的光學望遠鏡,主要科學目標是利用極夜連續觀測窗口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監測,研究目標天體的變化規律,這是其它天文台址不能實現的觀測模式。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口徑300毫米,視場4.8度,實現了多波段,大視場的觀測。望遠鏡充分考慮了南極的極端運行環境,鏡面防霜、精密調焦、濾光片切換和自動指向跟踪功能,實現了無人看守的全自動運行。 望遠鏡在2013年12月開始研製,2015年4月至6月,在雲南麗江高美古觀測站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測試,對望遠鏡的整體性能進行了測試。 2015年10月,望遠鏡由雪龍號考察船運往南極中山站。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在中山站觀測,不但測試望遠鏡應對極端環境的能力,而且要發揮中山站在南極崑崙站天文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網頁】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