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俄羅斯富豪與霍金聯手用激光將微型太空船送往南門二探索外星智慧

尤里·米納在發佈會展示微型太空船的線路板
俄羅斯富豪尤里·米納(Yuri Milner)和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宣佈,啟動一項耗資一億美元,建造一群信用咭大小的微型太空船和一群激光發射機,把這些太空船送往離地球最近,位於半人馬座的一顆稱為南門二(Alpha Centauri)的恆星,加速人類對外星智慧的探索。

微型太空船要用二十年的時間,飛行4.3光年(40兆公里)距離,去到南門二的行星系統。微型太空船沿途會拍攝它們發現的星體,然後利用激光將資料傳回地球,預計在出發四年後將會傳回第一批資料。

計劃名為「突破星擊」Breakthrough Starshot ,整項計劃全數由俄羅斯富豪尤里·米納(Yuri Milner)贊助。董事會成員包括俄國富豪米納、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臉書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另外以美國太空總署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前主任(Pete Worden)為首的二十五人顧問委員會將會監督這項計劃的執行。

米納表示,計劃會將探測獲得的所有數據開放提供給公眾,還會開發一個高效率的公開軟件來整理這些數據,以便更多人參與探索外星生命。

【圖、文:節譯自突破星擊計劃新聞公佈 ;新聞訊息由張詠倫、林景明提示】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突破星擊」計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kWGN1G6Kg

天體物理學家霍金開通微博一日內超過二百萬名網友關注

霍金微博帳號首頁截圖
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3月12日開通了中國社交軟件「微博」的帳號,並在昨天發出一條帖文,吸引許多中國網友留意。在短短一日內,超過二百萬名網友關注,並繼續增加。

霍金的官方微博是由社交媒體公司 Stradella Road 管理,如果發帖尾後的屬名是「SH」,就是霍金本人所撰寫的內容。

【圖:家史蒂芬·霍金微博;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中國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接近完工

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全景
位於貴州平塘克度鎮的中國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直至4月10日,已經完成4,185塊反射面板的安裝工程,完成了整個工程的94%。整個項目預計2016年5月份完成施工。

中國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2011年3月正式開工,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擁有約三十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德國波恩一百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高約十倍。

總面積達二十五萬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來像一口超級大鍋。它最大的特點是索網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自動變化,帶動索網上活動的4,450個反射面板產生變化,足以觀測到任意方向的天體。

科研人員將根據索網節點坐標數據以及單元的安裝尺寸要求,採用參數化設計方法,準確高效地給出每種單元的尺寸數據,構件數量達上百萬件的單個子單元的表面精度最終能夠控制在1毫米以上。正因為如此,4,450個反射面每一個都可以進行對焦,靈敏度可以達到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圖、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破曉號變軌成功觀測時間延長

破曉號金星探測太空船軌道改變前後的比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破曉號金星探測太空船本月4日成功改變軌道,避開2018年金星夏季,太空船處於金星的影子位置。改變軌道令破曉號觀測時間延長2.5倍,從原來大約八百日,提升到約二千日。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恆星輻射剝離鄰近超級地球的大氣

畫家筆下恆星的強烈輻射將行星的大氣層剝離
一隊由來自美國、澳洲、丹麥和德國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根據美國太空總署刻卜勒太空望遠鏡獲得的數據,發現一系列接受母體恆星輻射超過地球接受太陽輻射六百五十倍的系外行星,它們的大氣受到這些強烈的輻射剝離。這項發現將有助於了解諸如太陽系這樣恆星系統及它的行星如何在歲月的長河裡慢慢演化,以及母恆星在行星系統演化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耶魯大學新聞公佈】研究論文發表於《自然通訊》

全球氣候變暖改變地球自轉軸的角度和位置

地軸的擺動受到地球重量分佈改變而變化
美國太空總署利用衛星追蹤地球上的水流動情況,得到的數據解決長期以來,地球自轉軸擺動的兩個謎團。這個研究有助科學家改進我們對過去和未來的氣候知識。

全球暖化正改變地球軸心擺動路徑,冰層的融化,特別是格陵蘭冰層融解,改變地球重量分佈,導致地軸移動和兩極的位置變遷的路徑改變。

自從有記錄以來,地球的自轉軸慢慢靠近兩極漂移,從開始觀至今,移動已經達到十二米。這些細微的擺動雖然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它卻嚴重影響導航衛星的準確程度、地球觀測衛星和地面天文台的觀測結果。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科學進展》期刊

美國今年中將會一次發射八十八顆衛星將創世界紀錄

畫家筆下太空飛行公司搭載大量微衛型星的雪巴接環
美國今年年中計劃利用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X)建造的獵鷹九號(Falcon 9)運載火箭,同一時間發射八十八顆中型、小型及微型衛星升空。

獵鷹九號火箭整流罩裡面,安裝有兩個主要的火箭承載衛星的銜接環,上格搭載是衛星傳統衛星,下格是太空飛行公司(Spaceflight Inc.)發明的雪巴(Sherpa)接環。這種接環能提供大量微衛型星的空位供民眾租用,當火箭抵達軌道以後,會將搭載的微型衛星雪巴接環彈射出太空。接環提供火箭與衛星的電動和機控制介面,並且能夠監控衛星的健康狀態,回報控制中心。令到微型衛星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發射,這種服務在市場上相當有競爭力。

【圖、文:節譯自太空飛行公司網頁】

雪巴人(Sherpa people)是尼泊爾東部的一批主要做挑夫的族群,為登上喜瑪拉雅山的登山客提供嚮導、紮營、背負笨重的行李和補充物資服務。太空飛行公司將他們發明的接環命名為雪巴,以表示工具承擔類似挑夫的工作,將大量微型衛星送上太空。

「雪巴」台灣譯作:夏爾巴

天體物理學家猜想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模樣

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模型
今年初,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透過數學模型及電腦模擬發現,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事件令到瑞士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ern)物理系天體物理學家基斯托夫·莫達西尼(Christoph Mordasini)教授和他的女博士生愛斯德·蓮達(Esther Linder)建立電腦模型去分析太陽外圍行星的演化,探索太陽系如果有第九顆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倍、半徑是地球的3.7倍,高層大氣層的溫度約是攝氏零下226度。由於行星的核心仍然在冷卻過程,故此它的溫度較由太陽輻射所得理論溫度高30度。

電腦模型顯示,第九顆行星的大氣外圍是氫氣、氮氣,內層由冰和岩石組成,行星核心的物質是鐵。由於這顆行星質量小、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遠,所以至今仍然未被任何的太空望遠鏡發現到。

【圖、文:節譯自伯恩大學4月7日的新聞公佈】 研究全文將會刊登在稍後出版的《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報》

窄帶濾波片追尋宇宙的早期黑歷史

放置布蘭科四米望遠鏡的天文台圓頂室
中科大天文系王俊賢教授組織領導的一個由中國智利美國三國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為安裝於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際天文台(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簡稱 CTIO)布蘭科(Blanco)四米望遠鏡的暗能量相機,新配置的一塊N964窄帶濾波片,近日投入使用。

截至2016年3月,該團隊已經申請獲得暗能量相機七晚的觀測時間,開展紅移7.0的發射線星系搜尋工作,是當前世界上該紅移段唯一的大天區巡天,以研究宇宙早期星系形成演化和宇宙再電離等關鍵物理過程。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天文台快遞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中國在南極中山站投用首台光學望遠鏡追尋宜居星球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拍攝的杜鵑座47球狀星團
中國在南極中山站投用的第一台光學望遠鏡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開光,拍攝到璀璨明亮的杜鵑座47星團 ( NGC 104) ,並正式投入實際觀測。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極夜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監測,這是其它天文台址不可能實現的。它將追尋可供太空移民的宜居星球,為行星起源、生命演化提供科研數據。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網頁 ;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