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通告】晴天鐘因技術原因暫時終止服務 《香港天文 》天氣預報功能不能正常運行

《香港天文 》應用程式通告
葉泉志先生通知,晴天鐘因技術原因,暫時終止服務,恢復時間未定。《香港天文 》應用程式中的天氣預報、雲量分佈預測及其它有關的功能不能正常運行,造成的不便請各位諒解。

晴天鐘天氣預報功能由葉泉志先生義務提供,目前晴天鐘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中國天文科普網提供硬件及網絡支持。

板垣公一發現牧夫座超新星

牧夫座超新星發現照片
日本山形縣板垣公一於本月12日18時(世界時)發現牧夫座星系UGC 9567出現一顆15.5等的超新星候認體,春分點2000.0天體位置如下:

赤經14時51分46.97秒
赤緯43度38分40.80秒

在該超新星獲得編號SN 2017czd後,經過分光光譜觀測,確認這是一顆II型超新星。

這是板垣公一今年1月以來發現的第三顆超新星。到目前為止,他總共發現125顆超新星。

【圖:板垣公一;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黑洞合併時巨大可能形成重力波漣漪

3C186星系中的亮點為新發現的黑洞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質量相當於十億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正在朝著銀河系飛奔而來,它距離地球約六十億光年,並在以最低相當於1%的光速在運行。天文學家很好奇這個黑洞是如何被它的母星系3C186掃出門口。

大多數黑洞都非常安靜,在其星系中央貪得無厭地吞噬著偶爾經過的恆星。但偶爾,當兩個星系合併時,它們中央的黑洞就開始像跳芭蕾雙人舞那樣圍繞著彼此旋轉,最終導致毀滅性的合併。

目前徘徊前行的黑洞可能就是一次類似合併的結果。基於由圍繞黑洞的發光氣體散發的光譜線的波長,可發現該天體在以每小時約七百五十萬公里的速度運行,這一速度使它可以在三分鐘內從地球到達月球。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即將碰撞的黑洞並沒有同樣的質量和旋轉速率,重力波傳向一個方向的力量可能會比另一些方向更強,使形成的天體產生能量相當於一億超新星同時爆發時的震盪。除此之外,還有另一些提出的逃離黑洞,不過目前它們尚未被確定。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印度中微子實驗室計劃受阻

印度中微子實驗室選址
印度計劃耗資2.2億美元,在該國南部一座山底深處興建一座中微子實驗室,用來解決中微子的質量等級:確定現有三種中微子中那一種質量最輕,那一種質量最重。讓物理學家了解長期以來的謎題,如中微子如何獲得質量,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更多。

印度物理學家一開始希望印度中微子實驗室在2012年開始運行,但是印度環境部門否決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主要大象棲息地外緣建立中微子實驗室。該項目團隊隨後找到了另一個代替地點,同樣位於泰米爾納德邦的西伯帝山(Bodi West Hills)。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5年1月批准了這一選址,新的完工日期定在2020年。但是印度環境監管機構近日要求印度中微子實驗室尋找新的環境,令到設施的完工進一步延遲,損害印度科學家其做出重要發現的希望。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美國太空總署公佈朱諾號拍攝的木星黑斑和暴風雲照片

木星上的黑斑和暴風雲
美國太空總署公佈朱諾(Juno)號在今年2月2日,香港時間20時許13分,利用朱諾相機(JunoCam),在距離14,500 公里的高度拍攝木星的巨大暴風雲,顯示風暴和周圍雲層的豐富細節。

朱諾號在後日(3月27日,星期一)完成第四次木星低軌跡科學飛行,所有朱諾號上的科學儀器和攝影機都在飛行期間正常運行,收集了的數據現在正在傳送返回地球。朱諾號將於2017年5月19日進行下一次低軌道密近木星的飛行。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中國天文學家利用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揭開早期宇宙中的類星體奧秘

家構思宇宙早期類星體的模様
類星體,由於在光學上看起來像恆星一樣明亮而得名,其實它既非恆星,也非星系,而是一類活動星系核,它的中心被認為存在著千萬倍太陽質量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超高紅移意味著十分遙遠的過去,紅移大於五的區域對應的宇宙年齡只有十億年左右。探測高紅移類星體的輻射性質是研究宇宙早期天體演化的重要途徑。由於紅移越高相應的視亮度和視尺寸都會變得很小,目前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紅移大於五的類星體僅有十顆左右,這些天體為我們提供了為數不多的來自宇宙早期的射電信息。對於這類既特殊又罕見的天體,射電甚長基線干涉(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簡稱 VLBI)技術的高分辨率使其成為很好的觀測手段。

甚長基線干涉技術在射電觀測中應用十分廣泛,它通過利用多個位於不同地點的射電望遠鏡同時觀測一顆源,並將每個射電天文台站的數據進行相關處理來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圖像。通常在甚長基線干涉觀測中,將每兩個觀測站視為一條基線,基線的距離越長,基線數目越多,所得到的VLBI圖像的分辨率便越高。如今,美國、歐洲、亞洲均已建成基線達數千公里的射電VLBI觀測網絡,令天文學家能夠得到射電源在毫角秒量級的高分辨率下的圖像,從而研究更遠天體、更接近其中央黑洞和吸積盤區域的射電輻射性質。近日,上海天文台安濤研究員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在對超高紅移類星體的調研中,重點研究了類星體CGRaBS J0906+6930(z=5.47),發現它是一顆距離我們遙遠而且在射電波段明亮的耀變體,距離地球約有一百一十億光年,處在只有宇宙當前年齡約十分之一的極早期。它在2004年首次被VLBI發現,是目前紅移大於5的宇宙中射電亮度最高的類星體。該研究團隊於2015年首先利用東亞地區的VLBI網(KaVA)對這顆遙遠的類星體進行了試觀測,驗證了它在22GHz頻率上緻密結構適合VLBI觀測,然後分析了該天體的歷史VLBI數據和單天線流量監測數據,對它的射電性質進行了詳細研究。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的】

特朗普預算案提議取消一系列系外行星研究項目

位於適居帶的系外行星
美國太空總署的地球項目成為特朗普預算案的重點削減目標。這包括結束深空氣候觀測站(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簡稱 DSCOVR)等四個地球科學任務以及削減對地球科學研究項目的資助,從而節省1.02億美元。此外,美國太空總署的教育辦公室功能與其他一些機構有重疊而會關閉,從而節省1.15億美元的預算。

最受人關注的是,預算案還提議砍掉廣受關注的小行星重新定向任務。 小行星重新定向任務提出利用無人探測器從一顆小行星表面採集一塊巨石,然後將其移動到月球附近,最終派遣太空人登陸探索這塊巨石。該任務從2013年開始實施。此前,美國太空總署估計該任務費用為14億美元,並認為對美國載人登陸火星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預算案在涉及美國太空總署的章節中強調,要把美國的精力集中在遠距離太空探索而非以地球為中心的研究上,提議撥款37億美元繼續推進獵戶座載人太空船、大推動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及相關地面系統的開發,將來利用它們運載美國太空人執行深空探索任務。

此外,預算案還提出為太陽系行星無人探索項目提供19億美元資金,包括2020年發射的下一代火星車項目以及探索木星衛星木衛二的飛掠任務,但是,奧巴馬政府時期提議的木衛二著陸器項目不會再得到資助。

按照特朗普政府上任後公佈的首個新財年預算案,美國航天局2018財年預算總額為191億美元,比2017年下降0.8%。當然,最終決定DSCOVR及其數據命運的並非特朗普政府,而是該國國會。雖然美國總統每年提出聯邦政府預算報告,但最終決定權還在國會手裡,最終版本的預算案可能與總統提出的版本不一樣。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鳩邦博發現牧夫座超新星

發現照片
東京都鳩邦博於世界時1月2日19時在牧夫座的星系NGC 5685發現一顆17.7等的超新星侯認體,該天體春分點2000.0的位置如下:

赤經14時36分16.01秒
赤緯+29度54分22.60秒

美國利克天文台經分光光譜觀測,確認這是一顆Ia型超新星,目前其編號為SN 2017B。

這是鳩邦博自前年12月以來,發現的第六顆超新星。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火星火山與地球的恐龍大約在同一時間滅絕

火星上巨大的阿爾西亞山火山
美國太空總署新的研究顯示,火星上最後一次火山活動在大約五千萬年前就停止了,巨型的阿爾西亞火山(Arsia Mons)在活躍時期,每隔一百萬至三百萬年,就會產生一個新的熔岩流,當地球處於白堊紀時期,地球上的大量植物和動物物種(包括恐龍在內)滅絕時,巧合地,火星上最後的火山活動也停止了。

位於火星赤道南部的阿爾西亞火山,是塔爾西斯(Tharsis)火山群,三個巨大火山中,最南端,面積最大的傾斜盾狀結構火山。 阿爾西亞火山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雖然它的實際生命週期仍在估算之中,不過科學家認為最近的火山活動發生在火山口頂部的碗形凹陷處,其中已經確定了二十九個噴發的火山口,只是很難準確估計這個火山真正的活動時間。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鳩邦博發現牧夫座超新星

發現照片
東京都鳩邦博於世界時1月2日19時在牧夫座的星系NGC 5685發現一顆17.7等的超新星侯認體,該天體春分點2000.0的位置如下:

赤經14時36分16.01秒
赤緯+29度54分22.60秒

美國利克天文台經分光光譜觀測,確認這是一顆Ia型超新星,目前其編號為SN 2017B。

這是鳩邦博自前年12月以來,發現的第六顆超新星。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