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日環食(香港不見)


香港不見日環食,環食歷時 3 分 05.6 秒,食帶寬 99.7 公里。日環食由中非加彭,經薩伊、坦桑尼亞、馬達
加斯加,進入印度洋。

最大食分 0.9736

Image credit: Espenak

航天科技中的物理:「防禦力場」、「超光速」- 科學與科幻的狹間


在太氣層中變成可燃垃圾,還是在天體間漂流幾百萬年?太空船基礎沒學好的話,這就是太空船的下場!

●「防禦力場」、「超光速」- 科學與科幻的狹間
啟發自科幻的科學假說告訴大家。
時間:2016.09.01(四) 19:00 ~ 20:3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
●李豪 (星匯點內務副會長)
●高子翔 (星匯點助理委員)

免費講座,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157年前今日英國天文學家發現太陽耀斑


1859年9月1日,兩位英國的天文學家分別用高倍望遠鏡觀察太陽。他們同時在一大群形態複雜的黑子群附近,看到了一大片明亮的閃光發射出耀眼的光芒。這片光掠過黑子群,亮度緩慢減弱,直至消失。在當天和第二天,許多高緯度地區的人看到非常明亮的極光。這一事件使科學家們感到十分震驚。這就是太陽上最為強烈的活動現象—耀斑。由於這次耀斑特別強大,在白光中也可以見到,所以又叫「白光耀斑」。白光耀斑是極罕見的,它僅僅在太陽活動高峰時才有可能出現。

耀斑是在太陽的色球-日冕過渡層中發生的一種局部輻射突然增加的太陽活動。太陽上的等離子被加熱至一千萬度,電子、質子及一些重離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這些離子發出的電磁波波段由電磁波譜上的長波微波至最短波長的γ射線。大部份耀斑都出現在太陽活躍的區域如黑子附近,即是太陽表面磁場線露出日冕的部份。耀斑的能量主要來自於日冕突然釋放的磁能。耀斑出現後,可以觀察到亮度突然增加,無線電波、紫外線、X射線流量也會猛增,有時還會發射高能的γ射線和高能帶電粒子。耀斑所放出的X射線及紫外線可影響地球大氣層中的電離層,破壞人類的電磁通訊。十分一米的電波輻射可能破壞電達運作或其他同頻率運作的儀器。

【資料:維基百科】

37年前今日先鋒11號太空船抵達土星


先鋒11號(Pioneer 11)太空船1979年9月1日最接近土星,離土星最高雲層21,000公里以內掠過。先鋒11號在1973年4月6日發射升空,是第二艘用來研究木星和外太陽系的太空船。它也是研究土星和它的光環的第一個探測衛星,它用了木星的強大引力去改變軌道飛向土星。它靠近土星後,就順着它的逃離軌道離開太陽系。

先鋒11號1995年9月30日因電池電力耗盡,終止傳送遙測數據。

【資料:維基百科】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雲誕辰


張雲(1896年8月31日-1958年10月27日),字樂鍏,號子春,廣東省開平縣人,天文學家、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1920年考取公費留法,留學法國,先進中法大學,繼入里昂大學,獲里昂大學理學碩士、天文學博士;1925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倫敦第二屆大會中國列席代表;1929年,創建國立中山大學天文臺,兼天文臺台長、廣州氣象臺台長;1929年起,他兼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通訊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評議員;1930年-1944年,任中國天文學會變星觀測委員會主任委員;1936年起,連任中國天文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常務委員;1939年,任國立中山大學教務長,在此前後,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並為氣象天文組成員;194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學,致力變星研究,於1947年發現一顆變星;1949年6月,再次委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後離校赴香港定居,執教於中專院校,潛心天文科普寫作。

他的著作包括:《高等天文學》、《普通天文學》、《二十世紀之科學》、《天文學講話》、《地球》、《月球》等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雲誕辰


張雲(1896年8月31日-1958年10月27日),字樂鍏,號子春,廣東省開平縣人,天文學家、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1920年考取公費留法,留學法國,先進中法大學,繼入里昂大學,獲里昂大學理學碩士、天文學博士;1925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倫敦第二屆大會中國列席代表;1929年,創建國立中山大學天文臺,兼天文臺台長、廣州氣象臺台長;1929年起,他兼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通訊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評議員;1930年-1944年,任中國天文學會變星觀測委員會主任委員;1936年起,連任中國天文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常務委員;1939年,任國立中山大學教務長,在此前後,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並為氣象天文組成員;194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學,致力變星研究,於1947年發現一顆變星;1949年6月,再次委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後離校赴香港定居,執教於中專院校,潛心天文科普寫作。

他的著作包括:《高等天文學》、《普通天文學》、《二十世紀之科學》、《天文學講話》、《地球》、《月球》等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第三屆基礎天文班(理論課)


天文班資料
=========================================
目的:為了對觀星初學者或有志成為本會觀星導賞義工的會員,提供一個有系統的培訓。

內容:
1. 認識四季星座
2. 認識日、月及地球運動
3. 認識基礎曆法
4. 認識行星及一般天文現象
5. 認識天文儀器
6. 認識深空天體

形式: 8 堂理論 (每節2小時)
上課日期: (星期三) 2016年7月6、13、20日,8月3、10、17、24、31日
上課時間:19:30至21:30
上課地點:香港天文學會會址(九龍觀塘創業街36號華基中心610 室)

2 堂實習 (每節3.5小時)
上課日期:(星期六) 2016年7月9日(初六),8月27日 (廿五)
上課時間:19:30至22:00
上課地點:另行通知

1 堂筆試考核 (2小時)
考試日期: (星期三) 2016年9月7日
考試時間:19:30至21:30
考試地點:香港天文學會會址(九龍觀塘創業街36號華基中心610 室)

導師:林曉怡小姐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天文嘉年華


神秘的星空,帶給人無限的暇想,正因如此它每每令人著迷。天空中閃爍的星體看似遙不可及,原來也可以近在咫尺。香港太空館舉辦的「天文嘉年華」活動正好讓大家在鬧巿中近距離接觸神秘的星空。你可以透過「星空巡禮」在模擬的星空中穿梭宇宙;「魔幻行星」帶你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特色和面貌;而「鏡中星空」則讓你親眼窺探月球、行星 及其他天體的廬山真貌。有興趣人士可於每次活動開始前,於太空館地下大堂輪候參加,費用全免。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香港天文學會

時間:晚上7時至9時
地點:何鴻燊天象廳、宇宙劇場及天台
(如天氣欠佳,觀測活動會以室內活動代替)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中國古天文學概述:中國古代曆法編修簡史


中國天文學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直至元代到達頂峰。在望遠鏡面世前,中國天文學仍然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無論是星圖編製、天象記錄、儀器製作及曆法修編,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講座系列將為大家介紹中國古天文學的源流、成就和遺產。

●中國古代曆法編修簡史
時間:2016.08.29(一) 19:00 ~ 20:3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
●龍嘉輝 (坐井會副會長)
●凌子敬 (坐井會委員)

免費講座,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香港天文學會成立42周年


1970年,一群熱愛天文的年青人開始籌組成立「香港業餘天文學會」,並於1974年8月29日根據香港法例第151章第5A(1)條,正式註冊成為本港公開天文組織。

「香港業餘天文學會」1992年經會員大會通過後,正式改名為「香港天文學會」。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