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兒童書籍介紹:來自星星的知識


日期:2016.08.01(一) ~ 2016.08.31(三)
時間:圖書館開放時間
地點:小西灣公共圖書館

歡迎公眾參加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

2015-16學生暑期天文課程


天文觀測是學習天文學最基礎而重要的一環。此課程獲教育服務基金贊助,為全港中小學免費提供天文教育課程及觀星活動,鼓勵老師和同學前來認識宇宙之浩瀚和大自然之美。

●可供選擇晚間時段
時間:
2016.08.01(一) 19:00 ~ 21:30
2016.08.02(二) 19:00 ~ 21:30
2016.08.04(四) 19:00 ~ 21:30

●可供選擇日間時段
時間:
2016.07.05(二) 14:00 ~ 16:30
2016.07.06(三) 14:00 ~ 16:30
2016.07.07(四) 14:00 ~ 16:30
2016.07.13(三) 14:00 ~ 16:30
2016.07.14(四) 14:00 ~ 16:30
2016.07.18(一) 14:00 ~ 16:30
2016.07.19(二) 14:00 ~ 16:30
2016.07.20(三) 14:00 ~ 16:30
2016.07.21(四) 14:00 ~ 16:30
2016.07.25(一) 14:00 ~ 16:30
2016.07.26(二) 14:00 ~ 16:30
2016.07.27(三) 14:00 ~ 16:30
2016.07.28(四) 14:00 ~ 16:30
2016.07.29(五) 14:00 ~ 16:30
2016.08.01(一) 14:00 ~ 16:30
2016.08.02(二) 14:00 ~ 16:30
2016.08.04(四) 14:00 ~ 16:30

地點:荃灣荃錦公路101號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名額:每時段45名學生及5名隨隊老師
對象:全港中小學學生

免費課程,參加隊伍須經由學校報名,以先到先得形式,按選擇先後意願,編配其中一個課程時段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主辦。

52年前今日美國游騎兵七號首次成功拍攝月球表面近距離影像


1964年7月31日,游騎兵七號(Ranger 7)在撞擊前的最後幾分鐘內傳送回4,308張優質高解像度的月球表面影像,在碰撞前傳送回的最後一張照片解像度達到50厘米。

游騎兵七號是第一艘成功的將月球表面的近距離影像傳輸回地球的美國太空船,它也是游騎兵計劃中第一艘完全成功的太空船。游騎兵七號在1964年7月28日發射,設計的目的是以拋射軌道撞擊月球表面。這艘太空船攜帶了六架電視光導攝像管,兩架是廣角(F頻道,A和B攝影機),四架是窄視野(P頻道)來完成這些目標。這些攝影機分成兩組,各自有獨立的電源、計時器和傳輸設備,以最大的可能來獲得高品質的電視影像,每個頻道的影像都由獨立的管道傳送。沒有其它的實驗設備備安裝在這艘太空船上。

【資料:維基百科】

45年前今日人類首次人駕駛歷史上第一輛月球車


1971年7月31日,太陽神十五號太空人大衛·史葛(David Scott)和詹士·歐文(James Irwin)進行了人類首次月球車行駛,他們駕駛著四輪月球車,在崎嶇不平的月球表面上,越過隕石坑和礫石行駛了數公里。史葛和歐文成為在月球上漫步的第七位和第八位人類,而且是第一個在月球上駕車行駛的。他們駕車行駛了兩小時,走了八公里,之後又回到登月艙。按計劃,史葛和歐文將在後兩天駕駛月行車做更多的旅行。他們將同在指揮船中的另一名太陽神十五號太空人阿爾弗德· 活頓(Alfred Worden)會合,一起返回地球。

【資料:維基百科】

三位太空人站在月球車傍合照,從左至右:史葛、活頓和歐文

17年前今日月球探勘者撞擊月球南極隕石坑


1999年7月31日,月球探勘者(Lunar Prospector)撞擊靠近月球南極點的撞擊坑,結束任務;原本預期撞擊時揚起的表土可以檢測到水的存在,但並未成功。

月球探勘者是美國太空總署探索計劃中第三個行星探測任務。計劃花費總共六千ニ百八十萬美元,任務時間十九個月。月球探勘者是以低高度極軌道環繞月球的探測器。月球探勘者的主要任務是對月球表面物質組成、南北極可能的水冰沉積、月球磁場與重力場進行研究。

月球探勘者也搭載了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Shoemaker-Levy 9, SL9, D/1993 F2)發現人尤金·舒梅克( Eugene Shoemaker)博士(1928年4月28日-1997年7月18日)的部分骨灰。他是至今唯一葬在月球的人。

【資料:維基百科】

探索宇宙 (重播)


節目由著名天文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主持,透過嘆為觀止的電腦特效及有趣動畫,深入淺出地展現宇宙概述、人類歷史上對宇宙的認識,以及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天文現象。

時間:2016.07.30(六) 15:00 ~ 15:50
頻道:TVB 明珠台 CH084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明珠台主辦。

觀微而知著 – 物質終極結構的探索


自古以來,很多哲學家與科學家均深受原子學說影響,認為萬物皆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組成。這些「原子」- 現代稱為基本粒子 – 的互動,衍生萬物,因此基本粒子的性質便是理解各種物理現象的基礎元素。近年的幾個基本粒子物理學的重大突破 – 包括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於2012 年運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偵測到希格斯玻色子 (俗稱「上帝粒子」)的存在,及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類型中微子振蕩等 – 標誌着基礎物理學黃金時期的開始。這些發現不但本身極為重要,亦開啟了探索新物理的大門,有可能帶來能顛覆我們對物質和宇宙的基本結構的概念!講座將會淺白地介紹這些突破性發現,以及粒子物理學家在追尋哪些物理新領域。

時間:2016.07.30(六) 15:30 ~ 16: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講者:朱明中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
語言:粵語

免費講座,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科學館主辦。

追蹤幽靈粒子 – 探索中微子


追蹤幽靈粒子 – 探索中微子

所有物質皆由基本粒子組成。在所有基本粒子中,中微子為數最多,可是人們對它並不甚了解。透過最近幾項重大發現,現在人們知道中微子不但具有質量,而且會經由中微子振盪來轉變類型。中微子的特性對粒子物理學、宇宙學、以及天體物理學皆有著極深遠之影響︰它或許是解釋我們存在的關鍵——為何物質在宇宙中的數量會遠遠超過反物質。講者將會在演講簡述科學家追蹤這些「幽靈粒子」的刺激艱辛經歷,包括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最新結果。大亞灣實驗對香港亦有象徵性意義——它是香港科學家首次參與的國際性大型粒子物理實驗項目。

時間:2016.07.30(六) 14:30 ~ 15: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講者:潘振聲 博士 (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
語言:粵語

免費講座,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科學館主辦。

講座系列:天文研究與發展 – 諾貝爾「天文學獎」


香港太空館+香港觀天會

諾貝爾「天文學獎」

雖然諾貝爾獎從沒有設立天文學獎項,但自 1901 年以來,共有十多位科學家憑藉他們在天文學研究上的貢獻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將在講座中介紹這些傑出的科學家,回顧他們的重要發現如何影響近代天文學的發展。同時,我們還會展望未來,預測下一個諾貝爾「天文學獎」將花落誰家。

時間:2016.07.30(六) 14:30 ~ 16:0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鄭啟明 博士 (香港觀天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系高級講師)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星空與海洋之「澳」秘


時間:2016.07.30(六) 14:30 ~ 16:30
地點:香港灣仔告士打道160號海外信託銀行大廈5樓 香港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星空部份 – 天文學及南天星空簡介、觀星需注意事項、澳洲觀星熱點、天文攝影及拍攝星空裝備
講者:彭栩怡 (天文匯主席)

●海洋部份 – 探索澳洲海洋及海岸生態
講者:胡卓豪 (野外動向項目主任 – 環境教育)

免費講座,惟參加者必須報名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天文匯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