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現氧氣起源新機制

氧氣起源新機制
在早期大氣環境中存在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電子,田善喜研究組提出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獲低能電子,而後可能發生兩種解離反應,即產生碳原子負離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他們利用自主研製的負離子速度時間切片成像譜儀,檢測到上述兩個反應通道,並進一步闡述了各通道所佔比例隨電子貼附能量變化的原因,以及作為產物的自由氧原子和氧分子在早期大氣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繼續閱讀

航天科技2016年全年宇航發射將首超20次

畫家筆下的天宮二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今年該公司計劃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飛行試驗任務、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等的二十餘次太空發射任務。是中國年宇航發射次數首次突破二十次。… 繼續閱讀

韓國計劃在2016年發起月球探索項目

韓國的羅老號運載火箭發射情況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消息稱,韓國計劃在2016年發起月球探索項目,使登陸器在2020年登陸月球。

該部門在2016年為該1.69億美元的項目撥款超過1,700萬美元。該項目第一階段為2016至2018年,計劃發射一顆月球軌道衛星,隨後項目第二階段將使用獨立研發的運載火箭發射登陸器。… 繼續閱讀

恆星年齡時鐘需要重新校準

太陽圖像
一個以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珍妮弗·范·薩德斯(Jennifer van Saders)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最近發展回轉年代學方法(Gyrochronology),認為判斷比太陽年老於恆星的年齡,選取的標準需要重新校準。這是基於年老恆星自旋帶來的新啟示,自旋速率是了解恆星年齡的一個窗口之一。他們的發現也顯示我們的太陽可能處於磁場轉型中。… 繼續閱讀

美國太空總署研發立體打印陶瓷用於新太空船隔熱系統

立體打印陶瓷可以抵受高溫燃燒
美國太空總署目前正在研發下一代太空船技術,利用立體打印技術來生產隔熱陶瓷。

眾所周知,航天飛機再入返回大氣層時會遇到極端高溫環境,陶瓷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材料,通常被用於航天飛機熱屏蔽系統隔熱,但是該材料比較易碎,開裂後需要經常更換。近日,美國太空總署正在研發通過立體打印技術來生產隔熱陶瓷。… 繼續閱讀

動物保護組織抗議俄羅斯計劃2017年送猴子前往火星

特選的猴子正在接受相關的訓練
俄羅斯科學院的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訓練四隻獼猴(rhesus macaques),學會使用操縱桿和解決難題。希望能夠在2017年將它們送上火星,在火星上生存六個月。由於設備所限,如果計劃實現,相信都會是一個有去無回的單程任務。目前這個計劃受到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 繼續閱讀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