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成功飛越地球

畫家構思「隼鳥二號」在小行星採集樣本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隼鳥二號」探測器,前日(12月3日)香港時間18時08分,成功飛越地球。「隼鳥二號」最近地球的時候是在夏威夷群島上空約3,090公里掠過。目前探測器運作正常,至於是否準確進入預定飛向龍宮小行星的軌道,要一星期後才能確定。

「隼鳥二號」是在「隼鳥一號」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作為動力源的離子發動機,其推進力增加了25%,使用時間更長,通訊天線也改良,令通訊量提高。此外,為了從小行星上採集物質,還新開發了直徑約10厘米、重約10公斤的圓筒形衝擊器,衝擊器與探測器分離後進行起爆,利用爆炸產生的壓力拋出金屬塊,人工製造出坑穴,從而採集小行星內部的新鮮物質。

【圖、文:節譯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新聞公佈】

中國嫦娥四號將實現世界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畫家筆下的嫦娥四號
中國國防科工局組織在11月30日召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嫦娥四號任務實施方案調整報告、研製總要求及後續總體研製計劃,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後備機,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後,為充分利用已有產品條件,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的探測活動,最終確定了嫦娥四號任務調整後的實施方案。

嫦娥四號的基本架構繼承了嫦娥三號,但科學載荷會有很大變化,將開展對月球背面的地質探測等。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電磁環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電磁環境非常乾淨,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開展低頻射電研究的場所。由於月球背面無法與地球直接進行通訊,因此嫦娥四號任務會發射一顆中繼衛星,該衛星將進入地月L2拉格朗日點,為嫦娥四號與地面提供中繼通訊服務,該中繼衛星可能於2018年發射,設計壽命約3年,而嫦娥四號預計於2020年前發射。

【圖、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黑洞噴流驅動鄰近星系產生多股快風

IC 5063 星系的電離原子氣體
一組由雅典大學(National and Kapodistrain University of Athens,全稱雅典國立卡波季斯特里安大學)卡利奧皮·達西拉(Kalliopi Dasyra)博士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家團隊,對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獲得IC 5063的紅外線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由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與星際介質雲相互作用,令這個星系產生分子和原子氣體混合成分的快風。他們在噴流附近檢測到四股離散的風,最遠的與黑洞的距離達到三千光年。這個發現顯示黑洞噴流可以通過氣體紊流(turbulence)的增加影響星系的演化,在更大尺度上抑制新恆星的形成。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今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板垣公一發現牧夫座超新星

牧夫座超新星發現照片
日本山形縣的板垣公一於世界時11月28.8071日在牧夫座的IC 1029星系中發現一顆16.7等的超新星,獲得編號SN 2015ba。該天體曆元2000.0春分點位置如下:

赤經14時32分29.19秒
赤緯+49度53分34.5秒

義大利阿夏戈天體物理天文台(Osservatorio Astrofisico di Asiago)經分光光譜觀測,確認其前身為II型超新星。

這是板垣公一今年以來發現的第9顆超新星,截止到上個月30日,他總共發現了109顆超新星。

【圖:板垣公一;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上海天文台研製氫原子鐘順利開機運行

上海天文台研製氫原子鐘
上海天文台研製的首台衛星搭載氫原子鐘的新一代導航試驗衛星2015年9月3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該氫原子鐘於2015年11月9日開機,目前遙測數據正常,氫原子鐘已經穩定工作。

北斗一期導航衛星配置了星載銣原子鐘,滿足了局域系統導航定位要求;北斗二期作為全球系統,將對部分導航衛星配置星載氫原子鐘,以提高全球訊號的播放質量和服務性能。

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上海天文台即開展了氫原子鐘技術研究並完成首台地面主動性氫原子鐘研製。從2003年開始,天文台啟動了衛星搭載氫原子鐘研究項目,經過團隊的努力,目前已完成兩台鑑定和兩台正樣產品研製,並分別交付航天五院和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兩個衛星總體。

上海天文台正積極開展組網星氫原子鐘備料和研製工作,計劃將每年完成4台以上星載氫鐘研製並應用於北斗導航組網衛星。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太陽或者能夠釋放比以往記錄數千倍以上的耀斑

畫家筆下沒有耀斑的寧靜太陽
一組由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太空與天體物理綜合中心女研究員克洛伊·普格(Chloë Pugh)領導的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雙星KIC 9655129爆發數千倍太陽耀斑規模的超級耀斑。採用時間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檢測KIC 9655129耀斑光變曲線的波形圖樣。

耀斑發生時存在一個準週期脈動(quasi-periodic pulsation,簡寫為 QPPs)。研究人員採用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和蒙地卡羅模擬(Monte Carlo modelling)評估這些準週期脈動的統計學意義。

分析顯示存在兩個獨立的顯著週期。最合理的解釋是源於磁流體振蕩(magnetohydrodynamic,簡稱 MHD),這個經常出現在觀測的太陽耀斑中。因此顯示太陽耀斑與恆星超級耀斑中發生了相同的物理過程,也預示太陽能產生潛在破壞性的超級耀斑。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華威克大學新聞公佈】研究全文發表於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通訊》

重力波探測衛星昨日成功發射升空

重力波探測衛星升空情況
歐洲太空總署的重力波探測衛星(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 pathfinder,激光干涉儀太空天線探路者,簡稱 LISA pathfinder)衛星昨日香港時間中午12時04分,在法屬圭亞那庫魯(Kourou)火箭發射場,利用織女星運載火鍋箭發射升空。七分鐘後衛星成功與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LISA 探路者衛星是歐洲太空總署嘗試引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出,至今唯一仍未能夠驗證的重力波理論。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LISA 探路者衛星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qqFjNcTbo

俄羅斯航天局公佈未來十年優先事項

俄羅斯航天局標誌
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12月1日公佈2016年至2025年的俄羅斯聯邦航天計劃,包括俄羅斯航天局將努力實現載人飛行任務,建立科學和技術潛力,實現與國際合作計,進行載人登陸月球及太陽系行星(火星)的探索。

【圖、文:節譯自俄羅斯航天局新聞公佈】

【通告】香港天文學會網頁改為手機版本

資訊科技部通告
隨著手機(智能手提電話)成為大眾上網的主流工具,香港天文學會的網頁亦正式改為手機版本,網址不變,仍為http://www.hkas.org.hk。而舊版會網 (http://archive.hkas.org.hk) 的資訊將不作更新,祗作封存。

用戶可以透過社交網站登入,發表迴響。網頁中的天文新聞、本港天文活動、天象資訊亦與《香港天文》手機應用程式同步。

香港天文學會的手機版本網頁也可以在傳統桌面和手提電腦上使用。此外,香港天文學會的討論區去年已經更新為自動偵測和切換的手機版本,用戶可以按左下角「外部連結」直接進入。

http://forum.hkas.org.hk/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