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完成鏡面曲率測試

工程人員測試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經過約二十年的努力,美國太空總署11月2日宣佈完成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建設工作,這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太空望遠鏡。

作為美國下一代主力的太空望遠鏡,韋伯的主鏡面由十八片巨大六邊形的金黃色鏡片構成,看上去像一幅巨大的拼圖,直徑6.5米。美國太空總署接下來將對這個主鏡面進行一系列測試,之後將把主鏡面安裝到網球場大小的遮陽板上。按計劃,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在2018年10月從法屬圭亞那庫魯(Kourou)太空中心用歐洲的亞里安(Ariane)五型火箭發射升空。

韋伯太空望遠鏡比哈勃望遠鏡強大得多,原因有兩個:一是韋伯的主鏡面集光區域比哈勃大六倍,是最大的太空望遠鏡主鏡面;二是與哈勃不同,韋伯能在近紅外波段工作,能在接近絕對零度(相當於攝氏零下273.15度)的環境中運行。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幫助觀測宇宙形成後的第一批星系,並探索圍繞遙遠恆星運行的未探索過的行星,搜尋生命存在的跡象,此外還將幫助研究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韋伯太空望遠鏡耗資約八十七億美元,除了美國太空總署外,歐洲太空總署與加拿大太空總署也參與建設。韋伯望遠鏡原計劃2014年升空,但因預算等問題不得不推遲四年發射。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0年進入太空,退役時間已多次推後,按現計劃將會在軌道上繼續工作至2021年。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小行星防禦系統成功預警近地小行星不會與地球相撞

近地小行星偵察計劃標誌
香港時間10月31日上午,一大塊太空石頭與地球擦肩而過,不過天文學家早已利用近地小行星偵察(Near-Earth Asteroid Scout)計劃電腦程式,計算出它的運行軌道,並提前預知它不會與地球相撞。
  
近地小行星偵察系統現正在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測試,其可被視為一個天體入侵者警報系統,通過不間斷掃描來自望遠鏡的大量數據,尋找是否有任何近地天體的報告。一旦發現,將迅速計算出地球是否處於危險中,並指示其他望遠鏡進行後續觀察,以確定來襲危險是否屬實。
  
美國太空總署資助著全球數架望遠鏡,它們每夜掃描天際尋找著可疑對象。噴氣推進實驗室表示,美國太空總署一晚至少會收到五顆小行星的報告,但更關鍵的是確定其中哪個可能會撞到地球。
  
偵察系統現階段主要負責發現體積較小但又非常靠近我們的天體,稍後將開啟全面運作模式。輔助它的是另一個哨兵系統,主要用來識別未來一百年內可能擊中地球並摧毀一個主要城市的大型天體。
  
目前,尚未發現的小行星數量是已知小行星數量的百多倍,其中約有一百萬顆的尺寸達到了足以摧毀紐約的程度,有的甚至危害更甚。因此先下手為強非常重要,只有精確地早期預警,才有可能快速反應,利用正在研發的技術手段提高成功偏移它們的機會。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新儀器可以在火星上搜索生命的蹤影

生物指標激光檢測雷達操作示意圖
美國軍方目前用於遠程監測空氣中潛在危害生命的化學物質,毒素和病原體的傳感技術,衍生了一種新的儀器,可以檢測火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上的生命指標,這套儀器稱為:生物指標激光檢測雷達(Bio-Indicator Lidar Instrument,簡稱 BILI)。

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技術專家包明米爾·布加耶維殊(Branimir Blagojevic),應用該技術來開發了一部鶵型儀器。測試證實,用於公共場所識別有害生物物質的儀器,利用遙控技術,同樣可以有效地檢測火星上的有機生物特徵。

生物指標激光檢測雷達是一種基於螢光技術的激光雷達,一種類似雷達原理和操作的遙遠感應儀器。儀器使用激光代替無線電波,用來檢測,並且分析大氣中的微粒分子化學結構組成。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中國快舟火箭進入商業發射市場

快舟固體運載火箭展覽模型
今年12月,快舟-1A將進行首次商業發射,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靈巧視頻03衛星」及兩顆立方體星送入太空。快舟-1A火箭採用流動發射平台實施發射,最大運載能力0.3公噸。

2013年和2014年,「快舟一號」和「快舟二號」先後發射,該型火箭採用衛星和火箭一體化設計。為了適應商業發射,「快舟-1A」在「快舟一號」的基礎改進而來,採用了標準化衛星接口,可發射不同類型的衛星。

今年2月16日,為推動快舟火箭的商業化運用,成立首家按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專業化火箭公司。到2020年,這個航天產業聚集區年生產能力將達到火箭五十枚、衛星一百四十顆。

【圖、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奇怪的鎳鐵隕石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的鎳鐵隕石
美國太空總署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拍攝到一顆奇怪的鎳鐵小隕石,科學家叫它做「蛋形石」(Egg Rock)。

這塊隕石只有四厘米濶,表面非常光滑,形狀好像一個高爾夫球,表面非常光滑,它的有幾條深的凹痕。好奇號上的化學相機(ChemCam)用高能量激光在遠處氣化分析目標,分析過程中發出的光譜,測定是一顆主要由鐵、鎳和磷構成的金屬隕石。科學家推測,這顆金屬隕石可能來自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世界最大三十米口徑望遠鏡計劃改在其它地方建造

畫家筆下毛納基山頂的三十米口徑望遠鏡
耗資十四億美元,建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十米口徑望遠鏡,建造計劃受阻,夏威夷事務委員會投票撤銷了2009年通過的支持望遠鏡的決議,不再支持建造三十米口徑望遠鏡。整個建築過程在當地夏威夷土著部落的抗議下被迫中止。

反對的土著部落則認為毛納基(Mauna Kea)火山是他們的雪神波利亞富(Poliahu)的家,象徵他們的精神文化巔峰,現正在遭受大量的天文建築行為進一步䙝瀆他們的聖地。

三十米口徑望遠鏡國際天文台董事會上週會議討論了三十米口徑望遠鏡在夏威夷的進展,並考慮可能的替代台址,包括墨西哥、加那利群島、智利、印度和中國。會後,董事會主席楊祖佑(Henry Yang)表示:經過仔細審議,董事會已經決定以西班牙加那利(Canary)群島的拉帕爾馬(La Palma)島穆查丘斯羅克天文台(Observatorio del Roque de los Muchachos,簡稱 ORM)的台址,作為夏威夷的主要替代方案。

原定的計劃是:三十米口徑望遠鏡在2018年4月開始建造,2022年完工。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櫻井幸夫發現人馬座新星

人馬座新星發現照片
日本茨城縣水戶市櫻井幸夫在10月26.380日(世界時)拍攝人馬座附近發現一顆10.4等新天體,該天體曆元2000.0 春分點位置為:

赤經18時20分52.25秒
赤緯-28度22分12.1秒

這顆新星最先由全天空自動搜尋超新星計劃在10月25.05日(世界時)拍攝到,當時光度13.7等。

【圖:櫻井幸夫;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中國首顆商用衛星計劃明年上半年發射

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衛星模型
中國首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商用衛星計劃明年上半年發射升空。衛星重三十公斤,長期功率消耗四十瓦;設計最大載荷四十五公斤(佔衛星的最大比重六成);設計承載最大載荷長期功率消耗六十瓦,短期功率消耗七十五瓦;設計最大數據傳送速率一百二十兆。

載荷系統中,包括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接收機和波束互補、對地全覆蓋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接收天線,對船舶高密度和中等密度區域有良好的檢測率,平均一天可解碼來自不少於六萬艘船舶的二百萬條消息。

【圖、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年底前將重啟發射業務

獵鷹九號火箭爆炸情況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公佈9月1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發射台準備測試獵鷹九號火箭時,發生爆炸事故。經過調查後,找出是因為低溫氦系統出現一個很大的缺口所致。

太空探索公司已經改進火箭上的氦氣加載方法,避免類似的事故再次發生。該公司還計劃11月初重新進行獵鷹9號火箭測試,有望在12月底之前重啟該火箭的飛行業務。

【圖、文:綜合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當9月1日現場監控的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AIGNzZpjk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預計明年二月出廠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小軍在珠海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表示,運送天舟一號貨運太空船升空的長征七號,正在進行組裝工作,預計明年2月出廠。

長征七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全箭總長53.1米,直徑3.35米,單個助推器直徑2.2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593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可以把13.5噸的太空船送入近地軌道,或將5.5噸的衛星送入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