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美國太空總署慶祝噴射推進實驗室成立八十週年

加州帕薩迪那的噴射推進實驗室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Pasaden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是美國太空總署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太空總署開發和管理無人太空探測任務,行政上由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在1936年10月31日成立。

噴射推進實驗室的歷史可追溯到1930年。當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en)開始在當地進行火箭推進器的實驗。實驗室的聯合創建者包括火箭科學家錢學森和傑克·帕森斯(Jack Parsons)。

儘管被稱之為噴射推進實驗室,它從來沒有進行過對渦輪增壓推進器或者其他類型的噴射發動機的研究工作。火箭發動機直到1940年代中期經常被稱為噴射發動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委託噴射推進實驗室對由納粹德國研製的V2火箭及其他的軍事項目進行戰果評估。基於此研究成果,噴射推進實驗室首先研製了MGM5型導彈,此後又研製發展了MGM29A型短程地對地導彈,此項研究直到1958年才停止。

到了1958年,噴射推進實驗室的政府職權全部轉移到了新成立的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無人星際探索的任務就此開始。在職權轉移後,噴射推進實驗室保留了其原來的名字。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維基百科】

小行星2013 TX68今日近距離掠過地球

2016 UR36 小行星軌道圖
國際天文聯會通報,2016年10月26日發現的小行星2016 UR36今日香港時間11時14分(± 1分)接近地球掠過。在最接近地球的時候,2016 UR36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499,364公里,是月球與地球的距離。

小行星直徑估計介乎5米至19米之間。

【圖、文:節譯自國際天文聯會網頁】

國際太空站三位太空人今日乘搭聯盟號太空船返回地球

三位太空人降落後合照
國際太空站三位太空人今日從國際太空站返回地球,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在香港時間11點59分在哈薩克(Kazakhstan)的傑茲卡茲甘(Jezkazgan)南約148公里安全降落。

返回地球的三位太空人包括:俄羅斯宇航員伊凡尼辛(Anatoly Ivanishin)、美國女太空人魯賓斯(Kate Rubins)以及日本宇宙飛行士大西卓哉。他們總共在國際太空工作了接近四個月,在這段期間,他們完成了上百項科學實驗,此外魯賓斯還成為了首位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DNA排列次序的人。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天文學家發現新生恆星在隱伏旋臂的環抱中

新生恆星Elias 2-27周圍的原行星盤
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射電望遠鏡在新生恆星Elias 2-27 周圍發現了外觀呈旋臂特徵的塵埃盤正環繞新生恆星轉動,令人驚豔的「旋臂」特徵是由密度波造成,盤中的重力擾動造成大旋臂。這特徵看起來就像螺旋星系,只是尺度小很多。

先前天文學家已有注意到,原行星盤表面上有清晰的旋臂狀特徵出現,但這些旋臂的形狀是否也深入到盤的表面以下則未知;在原行星盤盤中間的地方,是行星形成的場所。這次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射電望遠鏡在首度完成深入至盤面中層的探測後,確實發現很清楚的由密度波所造成的旋臂形狀的印記。

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射電望遠鏡觀測中,緊鄰恆星的地方發現的是熟悉的表面平滑的塵埃盤,這部分延展到比太陽系裡海王星軌道還遠的地方。超過平滑區以後,可以發現一道窄窄的環,環裡塵埃量明顯較少,暗示行星正在形成。從這道塵埃量較少的缺口的外側開始向外延伸,兩條很大的旋臂,一直拉到距離中央恆星一百億公里外的地方。

【圖: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射電望遠鏡;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香港天文學會今日下午舉行會員大會

香港天文學會會員大會合照
香港天文學會今日下午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會員大會,期間討論學會本屆的工作成績,學會的發展計劃;會內亦通過財政預算,頒發服務獎及推選下屆委員。

會後向會員介紹雲南天文台在高美古的寛視場遙控巡天望遠鏡合作計劃進度。

【圖:吳偉堅】

蜘蛛星雲內最古老星團的年齡比先前預測得更古老

蜘蛛星雲內的古老星團
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 = NGC 2070,又稱劍魚座30),編號為Hodge 301,距離地球有十六萬八千光年之遙。這個星團由於高頻率的超新星活動而聞名遐邇。科學家估計裡面至少有三十八顆恆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結束自己的生命。先前的研究認為這個星團的年齡介於兩千到兩千二百萬歲。

現在,一組由比薩大學(University of Pisa)米歇勒·西格諾尼(Michele Cignoni)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執行的哈勃蜘蛛珍寶項目(Hubble Tarantula Treasur Project)巡天所具備的光度測量能力,更好地了解這個星團的形成歷史,比以往更準確地量度它的年齡。從擬合特徵中,他們認為該星團的年齡比以往預測得更加古老,介於兩千六百五十到三千一百五十萬歲之間。

【圖:歐洲南方天文台;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本月19日發表於論文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

澳洲射電望遠鏡陣列開展巡天

銀河系中心射電頻譜合成的假色照片
一個耗資五千萬美金的射電陣列-默奇遜廣角陣列(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將會在澳洲傑來爾頓(Geraldton)東北的一處沙漠地帶,開展星系與河外星系全天巡天,編輯一個達三十萬個星系的星表。

來自科庭大學(Curtin University)與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adio Astronomy Research,簡稱 ICRAR)的娜塔莎·胡莉-沃爾克(Natasha Hurley-Walker)博士提及該陣列執行的巡天將以令人驚奇的波段巡天,是一個大範圍,高解像度的巡天項目。工作波段介於70到230MHz,這些觀測的射電波在時空中旅行了數十億年。她們期待這個巡天可以發現星系團是何時發生碰撞,目睹銀河系內最古老恆星爆炸後的殘骸,找到最初與最後的超大質量黑洞。

【圖:皇家天文學會;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本月26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天文學家月報》

中國虛擬天文台取得成果

中國虛擬天文台標誌
天文學的發展源於觀測基礎上的數據挖掘,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就是不斷觀測,不斷積累數據的過程。從古至今,天文學家們一直努力地在從浩瀚的夜空中收集各種關於恆星和星系的數據,從中國戰國時期的《石氏新經》到近現代的天文望遠鏡,我們不用像古人那樣靠肉眼觀測星空,利用互聯網,中國虛擬天文台把國內外天文望遠鏡的無數觀測數據都融合匯聚在一起。

中國虛擬天文台匯集了許多的天文數據,郭守敬望遠鏡的數據是其中之一。郭守敬望遠鏡已經通過中國虛擬天文台進行了多次數據發佈,天文學家利用這些數據發表了一百多篇論文,取得了許多精彩的研究成果,包括美國天文學家利用這些數據發現了超高速星。

虛擬天文台平台上的大量的匯集在一起的科研數據,除了能夠幫助天文學家進行更加高效的科學研究,產出優秀成果,滿足科學家的研究需求,同時也降低了公眾獲取天文數據,進行天文學研究的門檻,成為公眾科普的重要資源。

目前中國虛擬天文台平台已經利用真實天文數據開展了多個公眾科學項目,如:由星明天文台和中國虛擬天文台合作開展的公眾超新星搜尋項目。通過中國虛擬天文台發布的數據,一個十歲的小學生廖家銘發現了一顆超新星,他也成為全球年齡最小的超新星發現者。

【圖、文:節錄自中國虛擬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昨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運送途中的長征五號火箭
昨日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初選擇適當時機發射升空。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在現場指導垂直轉運工作。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9月上旬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 28日上午8時25分,承載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台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兩小時後,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加註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作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首次採用五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全新研製高可靠的控制系統,對中國運載火箭發展具有升級換代的里程碑意義。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系統和測控通訊系統已完成執行此次任務的相關準備工作。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歐盟鼓勵企業使用更多人造衛星數據

歐盟委員會標誌
歐盟日前與歐洲太空總署簽署《歐洲太空戰略》宣言,表示將推動歐洲企業對人造衛星數據的使用,不斷提升歐洲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力。

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工業與中小企業事務的委員埃爾茲別塔·賓科夫斯卡(Elżbieta Bieńkowska)出席宣言簽字儀式時表示,太空領域的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歐洲如果想保持領先優勢,需要更多創業者和民間資本的投入。

宣言指出,人造衛星數據正廣泛應用於導航系統、信號傳輸、災情預警等,但還有更多潛力有待開發。歐盟鼓勵企業在安全、氣候變化、交通運輸、數據經濟等領域更多地應用這些數據,還將支持企業不斷開發新的應用領域,並希望更多的初創企業能參與其中。

歐盟目前擁有十八顆在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衛星,併計劃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中再發射三十多顆衛星。數據顯示,2014年歐盟太空產業估值在四百六十億到五百四十億歐元之間。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表示,《歐洲太空戰略》宣言的簽署是歐洲實現其太空領域目標的重要一步。推動人造衛星數據的廣泛應用,不僅將使普通民眾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有助於推動歐盟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安全。

【圖:歐盟委員會;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