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美國太空總署15日凌晨發表刻卜勒太空望遠鏡重大發現

美國太空總署在15日香港時間凌晨1時,發表刻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重大發現的新聞視象發佈會。

美國太空總署表示,他們採用谷歌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人工智能計算方法,來分析刻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得到的資料。顯示新的方法能夠更有效搜尋系外行星,判斷位於適居帶(Habitable zone),有流動液態水存在,適合孕育生命的星球。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刻卜勒」台灣譯作:克卜勒,中國大陸譯作:開普勒…

美國女子今年八月日全食時用肉眼看太陽燒壊視網膜

今年在美國出現一次稱為世紀日全食的天文現象,雖然專家警告觀看太陽需要有保護眼睛的安全設備,但是美國紐約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在8月21號日全食前的偏食時間,眼睛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直望太陽達六秒鐘之久,後來她又向路人借用太陽眼鏡,繼續觀看日十五至二十秒的日食。日食結束後幾個小時,該女子視力漸漸模糊,一個暗色區塊在她的左眼中形成,不管怎麼眨眼,都揮之不去。

事後她到眼科診所求診,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視網膜細胞已經燒出一個彎月形狀的傷痕,做成眼睛視力永久傷害。

後來醫生將她的個案發表在眼科醫學期刊…

小行星近距離掠過地球美國太空總署事後才發現

一顆直徑約16至32米,臨時編號 2017 VL2 的小行星,11月9日在117,579公里外掠過地球,這個距離只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這顆近地小行星直至11月10日才被夏威夷的毛納羅亞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首次發現。

按照監察近地天體的計劃,理論上美國太空總署應該可以探測所有直徑大於一公里,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從而評估它的影響,但這次因為小行星體積細小,美國太空總署未能成功預早發出警告,顯示小行星監測仍不能完全鎖定所有近地天體。

如果現 2017 VL2 撞擊…

新光譜儀開始搜尋系外行星

歐洲南方天文台宣佈,一架用於搜索系外行星的新設備,看到了來自宇宙的第一縷光線。這個名為岩石系外行星和穩定光譜觀測階梯光柵光譜儀(Echelle SPectrograph for Rocky Exoplanet and Stable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簡稱 ESPRESSO)能通過測量由行星引力引起的恆星光譜變化,探測系外行星。

對於這種技術而言,當其更近軌道上有更多大質量行星時,恆星擺動的訊號更大。ESPRESSO有超高分辨率、更寬的波長范圍,並被安裝於位於智利…

第二近的適居行星Ross 128b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尋光譜儀(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簡稱 HARPS),在距離地球十一光年外,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羅斯128b(Ross 128b),這是繼比鄰星b(Proxima b)之後,所發現距離地球第二近的適居行星,也是在不活躍的紅矮星旁所發現最近的系外行星,這表示這顆行星孕育生命的機會又更高了。接下來天文學家還計畫利用極大望遠鏡(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來觀測羅斯…

香港天文同好獲得2017日全食主題攝影賽獎項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舉辦2017日全食主題攝影賽,經過一個月的徵稿,共收到三百多張照片所錄影片段,經過十多位國內外的專家評審,各項專題獎項已經產生,並且在上週末(12月2日)舉行頒獎及分享會。

參賽攝影作品包括以下專題:
1 、天文篇:日全食特寫攝影,記錄日全食發生的過程及其瑰麗和精彩瞬間。其中包括微視頻和延時攝影,以動態形式展現日全食的過程和變化。
2 、活動篇:反映日全食觀測的盛況,捕捉日全食觀測及相關活動中的花絮和特寫。其中包括微視頻和延時攝影。
3 、藝術篇:主要是日全食發生時天、地景結合…

即將掠過地球的法厄同小行星有多危險

雙子座流星雨的母星,第3200號小行星法厄同(Phaethon)在12月17日香港時間7時0分(± 1分鐘)在地球10,312,011 公里外掠過。

法厄同小行星直徑大約5.1公里,是一顆熄火彗星,即是它已經耗盡大部份揮發性冰,在彗核內的揮發性物質蒸發掉之後,剩下的就是惰性的岩石或是類似於礫石性質的一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到達近日點位置時,比其他任何已經命名的小行星更加靠近太陽。

測算顯示,若直徑百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能毀滅一座大城市;若撞擊小行星直徑超過10公里,將造成全球性毀滅。…

出生已百億年第一代恆星現在還存在嗎

對於一部分天文學家來說,越古老的天體越有趣,比如第一代恆星、第一代星系等等。來自美國麻省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與墨西哥國家天體物理、光學與電子研究所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大型毫米波望遠鏡通過光譜觀測證認了一個紅移大於6.0的恆星形成星系G09 83808。這是至今第二遙遠的塵埃恆星形成星系,僅比宇宙年輕十億歲。這個誕生於一百二十八億年前的第一代大質量星系,是宇宙中最年老的天體之一。

大爆炸發生了數億年之後,第一代恆星才出現。人們普遍相信宇宙中的第一代恆星誕生…

比較行星在太空中輻射環境研究獲進展

宇宙線是劇烈天體活動釋放出來的高能粒子,其各種輻射損傷效應可對太空船和太空人構成嚴重乃至致命的危害。宇宙線是國際空間環境和航空航天領域的熱點研究問題,自1912年奧地利科學家維克托·赫斯(Victor Hess)發現以來,宇宙線起源這一根本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深入理解高能帶電粒子的加速和傳播過程及其物理機制是研究宇宙線起源問題的基礎。高能帶電粒子在湍動行星際磁場中經歷了沿磁場流動、與太陽風對流、絕熱磁聚焦、絕熱冷卻、擴散運動等基礎物理過程。傳統的準線性理論認為,高能粒子橫越磁力線…

天文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宣佈發現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的年齡超過131億年,質量達太陽的八億倍。令科學家費解的是,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8億年前左右,等於這個黑洞出現在宇宙誕生後六億九千萬年,但是質量卻達到太陽的八億倍,當時的宇宙不足以製造一個如此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的發現恐怕會顛覆現時的天文理論。

【圖: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文:節譯自麻省理工學院新聞公佈;新聞訊息由劉柱光提供】研究全文刊…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