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我們的宇宙(重播).4

A Place in Time and Space
 
今集集中研究宇宙的來源和終局、與人類的關係。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驅使我們不斷尋找自己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為何我們會在這個時代和地方出現?我們從前和將來的世代,宇宙的模樣是如何的?粒子物理學家Brian Cox將會為你娓娓道來。

時間:
  ●2018.02.04(日) 13:30 ~ 14:30
  ●2018.02.05(一) 01:00 ~ 02:00 (重播)
頻道:TVB 無綫財經台 CH085
此活動由TVB主辦。…

立春

05時28分立春,太陽黄經315度。
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

月掩內屏増六

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4時11分,月掩室女座5.4等恆星內屏増六,月齡十九。掩終現象,恆星由月球暗面出現。

掩始時月球仰角69度,地平方位211度

內屏增六是顆雙星,伴星14.5等,兩星相距3.2角秒,方位角218度,預測伴星會提早2秒出現

上圖是用雙筒望遠鏡肉眼所見的模擬影像

有關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937-1-1.html…

月掩內屏増六

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4時11分,月掩室女座5.4等恆星內屏増六,月齡十九。掩終現象,恆星由月球暗面出現。

掩始時月球仰角69度,地平方位211度

內屏增六是顆雙星,伴星14.5等,兩星相距3.2角秒,方位角218度,預測伴星會提早2秒出現

上圖是用雙筒望遠鏡肉眼所見的模擬影像

有關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937-1-1.html…

講座系列:月映萬川:神話、科學與藝術之天文反照 – 藝「述」創造

近代,「天文學」已理所當然地被視為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亦彷彿只有專家才可參與相關討論,其所涉及的技術層面亦予人遙不可及的感覺。然而,這真的是天文的本來面目嗎?古人說:「三代(夏商周)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明顧炎武《日知錄》),可見天文在古代跟人們的生活十分貼近,亦曾經為「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三位身份不同的資深天文工作者會以不同角度理解天文及探討天文如何與人類文明的幾個重要部份,包括宗教神話、哲學思辯、科學探索和藝術創作之間相互交織,與聽眾別開生面的天文之旅。

時間:2018.02.04(日) 1…

委員會會議

第44屆第4次會議
時間:15:00 – 18:00
地點:會址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會址開放

會址:九龍觀塘創業街36號 華基中心610 室
電話: 2547 4543

開放時間:逢星期日下午二時至五時

會員可於開放時間上會借閱天文書籍、天文期刊及天文雜誌

購買本會出版《觀星手冊》、《旋轉星圖》、記念品

以下物品須先預訂及查看是否有貨
7×50雙筒望遠鏡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美國天文學家湯博誕辰

克雷爾·威廉·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1906年2月4日-1997年1月17日)美國天文學家,1930年獨立發現冥王星。

湯博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後來隨父母遷居堪薩斯州,他自己製作了一架天文望遠鏡,將觀察木星和火星的結果送到亞利桑那州的羅威爾天文台,因此被羅威爾天文台僱用,從1929年到1945年他一直在這個天文台工作。自從發現冥王星後,他被堪薩斯大學和北亞利桑那大學授予天文學學位。1955年起,他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任教直到1973年退休。…

零距離科學 – 日蝕全接觸(重播)

2017年8月21日,千百萬個美國人見證了九十九年來第一個橫跨美國大陸的日全蝕。一如其他的日全蝕,當天月球遮擋住太陽,顯露出太陽稀薄的外大氣層──日冕。在觀賞日全蝕的人群當中,科學家亦佔據了有利位置進行觀測,原因卻與其他人不同:他們要研究太陽神秘的大氣層。在日蝕短暫的黑暗中,他們搜集了新線索,希望更加了解太陽運作的方式、致命的太陽風暴是如何產生,以及它的大氣層為何這麼熱。

時間:2018.02.03(六) 00:30 ~ 01:30
頻道:港台電視31 及 港台電視31A
此活動由香港電台TV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