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荷蘭天文學家施密特誕辰


馬爾滕·施密特(Maarten Schmidt,1929年12月28日-)荷蘭天文學家,1956年在萊頓天文台獲得博士學位。1959年他遷往美國並進入加州理工學院任職。一開始他的研究是關於星系動力學和質量分佈的理論。在這個時期要注意的是,他提出了涉及在星際雲氣中恆星形成率和星際物質密度相關的施密特定律。接着他開始研究無線電波源的光譜。1963年他使用帕洛馬山天文台著名的200英寸的反射望遠鏡確定一個可見光下的天體就是電波源3C 273並研究其光譜。當這個外表像恆星的物體看起來距離地球相對較近,但 3C 273 的光譜卻出現高達 0.158 的紅移,代表這個物體距離銀河系極遠,而且光度極高。施密特因此將 3C 273 稱為「類星體」(Quasar),之後並發現了數千個類星體。

【資料:維基百科】

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誕辰


今日是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誕辰。亞瑟·斯坦利·愛丁頓爵士,OM,FRS(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數學家,是第一個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家,自然界密實(非中空)物體的發光強度極限被命名為「愛丁頓極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並不太清楚德國的科學進展,愛丁頓在1919年寫了「重力的相對理論報道」,第一次向英語世界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

1905年他到格林威治天文台工作,分析小行星愛神星的視差,他發現了一種基於背景兩顆星星的位移進行統計的方法,因此於1907年獲得史密斯獎。這個獎項使他獲得劍橋大學的研究員資格。1912年達爾文的兒子,劍橋大學的終身教授去世,愛丁頓被推薦接替他的職位。1913年初,愛丁頓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天文學和實驗物理學終身教授。1914年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天文台台長,不久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愛丁頓率領一個觀測隊到西非普林西比島(Island of Príncipe)觀測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拍攝日全食時太陽附近的星星位置,根據廣義相對論理論,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的觀測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愛丁頓還從理論上研究恆星內部的結構,提出恆星由向內的重力和向外的光輻射壓力維持平衡,內部是高溫的離子化狀態的氣體,相當於理想氣體。經過他的數學模型計算,他解釋了造父變星的變化周期理論。

1920年,愛丁頓第一個提出恆星的能量來源於核聚變,為此他和詹姆士·金斯(James Hopwood Jeans)爵士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直到1939年美國天文學家漢斯·貝特(Hans Bethe)計算出太陽的能源是氫原子經過四步核聚變反應形成氦才算結束。

1938年,他擔任國際天文學聯會主席,直到去世。

【資料:維基百科】

德國天文學家刻卜勒誕辰


約翰內斯·刻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刻卜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刻卜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為了記念刻卜勒,月球上一座大環形山及美國太空總署尋找系外行星的一支太空望遠鏡,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

台中台南觀星之旅


在夜幕席捲大地,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時候,有十多人引首望天,只見幾道依稀的星光。
占星輝眼神閃爍著異彩,探出潔白修長的手指,變戲法般彈射出三張塔羅牌,卡牌劃過一道驚人的弧道,安然落在湖上。
占星輝身旁的妙曼身影輕輕拍一拍他的膊頭,安慰道:「不要緊,下次再……」
「我已經知道了!十二月台灣,是個觀星的好日子和好地方。」占星輝背負雙手,面向著台灣的方向,好讓人看不到他紅都面嗮,聲音沙啞道。
眾人默然無語。

日期:2016.12.26(一) ~ 2016.12.30(六)
地點:台灣 高雄、墾丁、清境、台中
對象: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收費活動,費用包括機票、住宿、保險、部分景點入場費及主要交通,參加必須報名,九月下旬截止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天文學會主辦。

會址開放


會址:九龍觀塘創業街36號 華基中心610 室
電話: 2547 4543

開放時間:逢星期日下午二時至五時

會員可於開放時間上會借閱天文書籍、天文期刊及天文雜誌

購買本會出版《觀星手冊》、《旋轉星圖》、記念品

以下物品須先預訂及查看是否有貨
7×50雙筒望遠鏡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天文觀測營 (截止報名)


日期:2017.02.10(五) 19:00 ~ 2017.02.11(六) 16:45
地點: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集合:2017.02.10(五) 19:00 @西貢鄧肇堅運動場上車
名額:48

收費活動,參加者必須報名,2016.12.24 截止,2016.12.30 抽籤選拔
2017.01.20 ~ 2017.02.10 候補報名

注意事項:請穿有袖外衣及包跟膠鞋,自備早餐及午膳

【活動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月月讀書樂:遨遊太空


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月月讀書樂」月會

時間:2016.12.24(六) 15:15 ~ 16:15
地點:荔枝角公共圖書館
對象:已參加本計劃之高小組組員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

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探索跟踪網絡成立53週年


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探索跟踪網絡原本是美國空軍在1950年代經營幾個小型天線,進行太空監察的設備。美國空軍在1963年12月24日移交美國太空總署,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的太空船與地面通訊的主要設施,到今日剛好是成立53週年。

現時美國除了境內有跟踪站之外,在世界各盟友國家都設置地面跟踪站,形成一個全天候廿四小時的太空探索跟踪網絡。

【圖、文:美國太空總署】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