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鐘準確性創新高頻率比值不確定度首次達到小數點後十八個位 2021-03-312021-03-27 科學家正在以空前準確度部署並比較不同基準的原子鐘,他們詳細比較了鋁、鍶、鐿的三種原子鐘,這些發現使到復現每秒定義的目標邁出極其重要的一步。有助於尋找暗物質,宇宙中難以捉摸的組成部分,並研究為部署可移動、機載、遠程原子鐘網絡奠定基礎。… 繼續閱讀
利用光束能量探索月球的永夜區域 2021-03-292021-03-27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美國太空人將會首次重返月球。作為月亮女神(Artemis)計劃的一部分,它的目的不僅是將載人飛行任務帶回月球表面探索和收集樣本。這次,還有一個目標是建立重要的基礎設施,以實現持續的月球探索。… 繼續閱讀
新理論認為地球地幔中有原行星世亞的大量殘餘物質 2021-03-282021-03-27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隊科學家小組認為,地球地幔中的大塊物質可能留在世亞(Theia,希臘文:Θεία… 繼續閱讀
香港天文台開放日(網上直播) 2021-03-27 香港科學節2021:香港天文台開放日 除了透過沙畫表演帶出與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相關的信息外,亦會公布吸引逾五千人次投票的「2016-2020十大矚目天氣及氣候事件選舉」網上投票活動結果。… 繼續閱讀
零距離科學:奇妙的月亮(重播) 2021-03-27 血月、日全食、超級月亮...月球造就了這些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文奇觀,而月亮的週期變化,還能夠影響自然生態,例如大堡礁珊瑚的繁殖過程。本集將利用低光攝影技術與天文望遠鏡,以全新角度拍攝月球,紀錄月亮鮮為人知的一面。… 繼續閱讀
零距離科學:金星傳奇(重播) 2021-03-27 幾十億年前,最接近地球的行星───金星之上,可能有湖泊、海洋,就像早期的地球,是適合滋養生命的環境。今天,金星的狀況卻出現大倒退,就像被重擊後,徹底改變了一般,星球表面因火山爆發而燒毁,被厚重稠密的毒性大氣層所籠罩。科學家對於這位「地球的鄰居」很感興趣,視之為研究行星演化的實驗室,希望從中了解在行星環境孕育生命的過程中,會遇上甚麼挑戰。科學家們正大膽構想新策略,嘗試在環境極端的金星表面降落;並希望在金星大氣層高處設置飄浮的太空基地,發射新一代探測器去捜集線索,務求了解金星仍有生氣時的狀態。到底這個星球是如何淪落至現時地獄般的景況?而她的姊妹行星───地球,為何又得以存留呢?… 繼續閱讀
地球一小時 2021-03-27 地球一小時 2021 世界各國領導人須決心制定一項人與自然的新協議,使大自然在2030年前得以保護和恢復:保護至少30%的自然空間,並以可持續方式管理其餘空間,同時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內。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須從自己做起,從家裡做起,逐漸將香港變成亞洲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繼續閱讀
香港科學節:星空遊樂園 2021-03-27 太空館將於一夜間化身成一個「星空樂園」,讓每位走進來的觀眾在館內各處自由地參與不同的活動及遊戲,包括在演講廳內透過互動環節認識星空;走到天台使用天文望遠鏡觀賞維港上的月光;在大堂參與攤位遊戲認識四季星座、八大行星及其他天體。不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可以在館內度過一個充實而有趣的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