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不明物體昨日如期進入地球大氣層燒毀

WT1190F進入大氣層燃燒的情況
昨日(11月13日)香港時間14時18分34.3秒 (±1.3 秒),一個編號WT1190F,帶外殼的中空物體如期進入地球大氣層,在空中解體燃燒,初步觀察並無殘餘物體墜落地面或海上。科學家判斷這件不明物體大小僅一至二米,但是無法判斷物體的來源。

歐洲太空總署追蹤這個物體一段時間,能夠非常準確預測它進入大氣層的時間和位置。美國和德國天文學家得到國際天文中心和阿聯酋航天局的贊助,乘坐包機到斯里蘭卡上空成功觀測這次事件。可惜當地因為密雲,民眾未能看見好像火流星的燃燒現象。

【圖、文:節譯自國際天文中心新聞訊息】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國際天文中心是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的一個天文機構,成員分佈世界各國,主要從事伊斯蘭新月觀察項目及監視人造衛星進入大氣層計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T-q8_dl88

天文學家發現黑洞超級噴流穿過整個星系團

MS 0735.6 + 7421星系團
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太空總署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觀測發現,在MS 0735.6 + 7421星系團內發生了一次大爆炸,星系團內部的超大質量黑洞釋放出強大的噴流,穿過了整個星系團。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對本次事件進行了觀測,並發布了一個新的合成圖像,噴流輻射長度超過200萬光年,這是宇宙中最強大的黑洞噴射流。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MS 0735.6 + 7421星系團黑洞就存在異常能量,暗示黑洞已經開始釋放巨大的噴流前奏。

MS 0735.6 + 7421星系團內的噴流是科學家所沒有見過的,周圍充滿了炙熱的氣體,如圖中的藍色集群。這些噴流被認為已經存在了超過1億年的時間,完全來自星系團內部的超大質量黑洞。天文學家估計其質量相當於數億個太陽,這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超級噴流。我們可以看到X射線輻射在星系團附近存在,因為錢德拉望遠鏡可以在這一波段上進行成像,讓我們了解星系團的X射線情況。

在200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MS 0735.6 + 7421星系團中的黑洞噴流爆發,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保羅博士發現,如果黑洞處於進食狀態,那麼黑洞的行為會變得非常暴躁,各種極強的噴流會隨之而來,比如X射線。如果黑洞處於禁食,那麼黑洞會變得非常安靜。如果本次噴流爆發,科學家能夠洞察到宇宙中最暴力的事件。

【圖、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美國天文學家提出簡易方法去定義行星

穀神星在新定義下仍然是矮行星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近五千顆系外行星。但天文學家還在努力研究這些系外行星是屬於行星、矮行星。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馬各(Jean-Luc Margot)教授提出一個更簡單的方式來定義行星和矮行星。目前採用的國際天文學聯會於2006年頒佈的官方定義,只適用於太陽系天體,無法判斷系外行星是屬於那一類。馬各教授的行星定義能夠擴展到所有的行星系統。

新方法只需要計算恆星的質量、行星的質量和軌道週期, 所有這些數據都可以很容易從地面和太空望遠鏡獲得。據馬各教授的標準,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和矮行星與現在國際天文聯會所定義的相同。所有目前已經證實的系外行星均確認為行星。

目前還不知道新方法是否會在2018年的下屆國際天文聯會年會前討論和通過委員會審議,到時候給會員投票。

【圖、文:節譯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聞公佈】

493號小行星今年三月受到其它物體撞擊

493號小行星出現的尾巴
493號小行星Griseldis可能今年三月受到其它物體撞擊,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天文學家利用毛納基火山(Mauna Kea)上的八米的昴宿星團望遠鏡,在3月17日拍攝到Griseldis出現一條長尾巴。這條尾巴與彗尾不同,並非由於太陽風流動,吹向反日點(Antisolar point),而且只是短暫時間出現,相信是物體撞擊,物質飛向太空形成。

【圖、文:節譯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新聞公佈】

伽利略衛星將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上的氫氣原子鐘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由歐洲太空總署負責。該系統由三十顆衛星組成,發射的衛星將可以組成網絡發揮地面精確定位的功能。

2014年8月歐洲太空總署發射的第五和第六顆伽利略導航衛星在與火箭分離後未能成功進入目標軌道。歐洲太空總署將利用重新調整後的第五和第六顆伽利略導航衛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更確切地說,這些衛星將研究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深度觀察這些現象的細節。
  
伽利略導航系統地面控制人員已通過遠程操控成功對進入目標軌道的第五顆和第六顆衛星進行了軌道調整。衛星上裝備航天系統上的原子鐘將測量時間的波動,因為這兩顆衛星通過其不規則的軌道每天經歷兩次八千五百公里的上升和下降過程。該實驗將持續一年,他們通過驗證得出的精確度將比以前的研究提高四倍。

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描述了關於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一個大質量物體(比如行星)壓縮周圍的空間,並且越靠近它,壓縮的幅度就越大。隨著某個物體落向這顆行星的表面,穿過這些被壓縮的空間所需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

【圖:歐洲太空總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天文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畫家筆下的新矮行星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e of Science)兩位天文學家,史葛·薛柏(Scott Sheppard)和查域·朱特魯(Chadwick Trujillo )利用日本在夏威夷的8米「昴星團望遠鏡」發現新矮行星。這顆矮行星編號 V774104,初步估計直徑在496至992公里之間,目前距離太陽154億公里,比冥王星距離太陽還要遠三倍,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最遙遠的天體。

【圖、文:節譯自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新聞公佈】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類地系外行星

畫家筆下的 GJ1132b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貝塔·湯普森(Berta Thompson)博士前日(11月11日)宣佈發現一顆位於船帆座,距離地球僅39.3光年的新類地系外行星,這可能是至今為止發現最重要的系外行星。

這顆行星稱為GJ 1132 b,質量是地球的1.6倍,直徑是地球的1.16倍,環繞母星公轉一週只需要1.63個地球日,表面溫度高達500K。母星 GJ 1132 是顆紅矮星,質量只是太陽的0.18倍,表面溫度只3,270K。湯普森博士指出,利用2018年升空的新太空望遠鏡,有希望可以觀測到這顆行星的大氣化學成分、風速、日落顏色等其他變化。

【圖、文:節譯自麻省理工學院新聞公佈;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bNnU2bcII

菲萊登陸彗星一週年

影片截圖
紀念人類首個探測器在2014年11月12日成功登陸彗星一週年,歐洲太空總署發佈一套動畫回顧菲萊(Philae)登陸「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 Comet Churymov-Gerasimenko)的事件和成就。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o3ppiv8Zk

美國太空總署發佈採用立體打印技術製造的新太空衣

新太空衣的式樣
美國太空總署確認要為第一批登上火星的太空人穿戴一款全新的太空衣。這款名為Z-2的太空衣採用立體打印技術製作,能夠令太空人在火星表面更加方便行動。新太空衣的設計太空人可以通過背後的開關,直接穿著太空衣。

Z-2太空衣採用先進複合材料,特性是質地輕盈,耐用,可以在火星的極端環境下承受長時間任務,肩部與腰部的尺寸可以調節,外表還添加了紅色的發光設計,令到太空人在黑暗中更容易辨認。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智利昨日動土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

畫家筆下的巨型麥哲倫望遠鏡
智利昨日舉行動土典禮,建造全球最大的巨型麥哲倫望遠鏡(Giant Magellan Telescope,簡稱 GMT),智利總統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出席破土儀式。望遠鏡預計在2020年完工,2021年開始運作,提供比哈勃太空望遠鏡清晰十倍的影像。巨型麥哲倫望遠鏡包含7個直徑8.4米的主鏡,解析力相當於24.5米的主鏡,而集光力等同於21.4米的單塊望遠鏡。這架望遠鏡的集光力是現時最大望遠鏡的四倍。

望遠鏡的位置在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Las Campanas Observatory),位在智利賽雷納(La Serena)東北偏北約115公里,它也是麥哲倫望遠鏡的所在地。由於這兒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是晴天,除了之前著名的望遠鏡之外,未來還有許多的新儀器也選擇設置在此處。此外,由於遠離人口聚集的中心和其他有利的地理條件,在亞他加馬沙漠(Desierto de Atacama)周圍的大部分地區,夜晚的天空不僅完全免除大氣污染,並且是受到光污染最少的地區,因而成為天文觀測的最佳地點之一。

【圖、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