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眼中的璀璨星系緞帶

黃色是星系本體而藍色最X射線影像
德國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天文學家Gerrit Schellenberger等人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捕捉到拖曳在CGCG254-021星系後方的熾熱氣體流,如同隨風飄揚的緞帶般美麗。這個場景其實是發生在武仙座方向、距離約七億光年遠的Zwicky 8338星系團中。整條X射線尾的長度至少二十五萬光年,是銀河系直徑的2.5倍之多,榮膺迄今已知的最長X射線尾的頭銜。

這條X射線尾(X-ray tail)是因為CGCG254-021星系,或是以CGCG254-021星系為主的星系群,在Zwicky 8338內一團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星系際熱氣體雲(cloud of hot intergalactic gas)中移動時,被星系移動壓力拽著走的氣體所形成的。這團氣體雲溫度高達數千萬度,雖然還是比典型星系際氣體的溫度低了二千萬度,但還是很高,所以所發出的X射線輻射仍亮得足以讓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偵測到。

【圖、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台灣譯作: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

物理學家提出理論解釋大型強子對撞機出現的神秘撞擊

畫家筆下的質子碰撞可能產生了神秘的粒子
最近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超負荷運作,出現一個不尋常的信號,令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感到疑惑不解。他們懷疑這是否是先前未預知的新粒子,還是兩個新的粒子。這個碰撞無法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來解釋。

美國聖母院大學的助理教授亞當·馬田(Adam Martin)與其他理論物理學家聽說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信號,通過各種聯絡方式,集思廣益,判斷這個信號意味著什麼。他與來自辛辛那提以及紐約的合作者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四種可能,其中包括認為可能是重型版本的希格斯粒子。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聖母院大學新聞公佈】研究論文去年12月23日發表於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

聖母院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台灣及中國大陸譯作:聖母大學)

美國天文學會成為萬維天文望遠鏡新主人

中國代表參加WWT顧問委員會首次會議
近日,萬維天文望遠鏡(Worldwide Telescope,簡稱 WWT)被美國天文學會接管,成為萬維天文望遠鏡新主人,將為萬維天文望遠鏡的長遠穩定發展提供理想的平台。

2008年5月12日,萬維天文望遠鏡由微軟研究院正式公開發布。萬維天文望遠鏡基​​於先進的互聯網、數據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將全世界著名望遠鏡和天文台的觀測數據和海量信息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站式的天文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萬維天文望遠鏡與虛擬天文台的理念一脈相承,被稱為是虛擬天文台的大眾版。

中國虛擬天​​文台作為萬維天文望遠鏡在中國發展應用的推動者將繼續在平臺本地化、國產數據融合、互動式數字天象廳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國內用戶。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下星期是聯絡菲萊登陸器的最後機會

德國菲萊登陸器控制中心
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表示,棲息在彗星上飛馳的小登陸器菲萊(Philae)雖然失去聯絡六個月,下星期是菲萊與羅塞塔太空船重新接觸,傳遞訊息的最後機會。

菲萊登陸器曾經在6月13日甦醒,電腦啟動85秒後,就希望與菲萊建立通訊,但訊號不穩定,羅塞塔太空船需要調整飛行軌道,以便可以有較長的接觸時間。可惜菲萊好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直沒法與位於德國的菲萊登陸器控制中心建立長時間穩定的數據連結。經過無數次嘗試,菲萊都不回應,令控制中心一度以為菲萊沒有真正存活下來。幸好7月10日香港時間2時45分至3時07分成功穩定連結12分鐘,並且回應地面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

隨著彗星8月飛過近日點,彗星噴射出大量的水氣和塵埃,為了保護羅塞塔太空船,控制中心只好命令太空船飛到距離彗星三百公里軌道運行,這個距離超過菲萊與羅塞塔的有效通訊範圍。現在彗星開始遠離太陽,彗星活躍程度減弱,危害太空船的機會減低,控制中心指令羅塞塔漸漸靠近彗星,令到它進入有效通訊範圍。隨著彗星離開太陽,它的表面溫度降低至攝氏零下五十度,今年一月中是羅塞塔太空船能夠再度成功與菲萊連結的最後機會,當彗星距離太陽更遠,彗星表面溫度低於菲萊上的儀器可以運作的極限,菲萊就會永久停止工作。

【圖、文:節譯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網頁】

中泰70公分全自動望遠鏡在麗江建成

中泰70公分全自動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和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聯合共建的中泰70公分全自動望遠鏡近期建成,並投入使用。該望遠鏡位於雲南天文台麗江高美古觀測站園區內,主要的科學目標是發揮麗江觀測站良好的大氣觀測條件和地理位置優勢,對南天區變源進行長期監測。研究其形成、活動、爆發與演化進程,並以變源天體為探針系統搜尋恆星系統中的黑洞和褐矮星等特殊天體。
  
雲南天文台與泰國的天文合作已有二十多年,受到泰國詩琳通公主殿下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公主殿下曾於1995年和2010年兩次訪問雲南天文台。2015年是詩琳通公主的六十華誕,這台望遠鏡就是為了慶祝公主殿下的六十榮壽而建造。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

歐洲太空總署今年的太空探索展望

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探索計劃
2016年將是另一個充滿令人興奮的一年,歐洲太空總署製作了一套影片,説明今年的工作計劃。

今年的主力在火星探索,按照計劃三月發射火星外太空生物衛星(Exobiology on Mars,簡稱 ExoMars)到火星,它的登陸器在十月登陸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

今年也是羅塞塔彗星任務的完結。其它任務包括載人航天、地球觀測,導航和電訊等,都放上了討論和計劃的程序。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2Kq3Zk35g

上海天文台系列研究工作揭秘銀河系核球的X型結構

 河外星系PGC 65414 ,它有明顯的盒狀核球
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如何演化成它現在的樣子,它未來的命運又將怎樣,是目前天文學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銀河系是一個由中心核球、銀盤及暗物質暈構成的大質量旋渦星系。旋渦星系的核球與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緊密相關,理解我們銀河系的核球對於構建整個銀河系演化的圖景至關重要。

近幾年來,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星系宇宙學研究中心沈俊太研究員領導的星系動力學團組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銀河系核球方面原創性的研究工作。他們構建了高精度的銀河系多體數值模擬模型,對銀河系的核球結構做出了嶄新的全面認識,提出了銀河系核球是個偽核球,基於模擬對觀測上看到的X型結構進行了軌道分析,並實驗檢驗出X 型結構可能是核球中立體花生狀結構的視覺效應。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美國兩大太空望遠鏡發現其它星系有類似海山二的恆星

其它星系中類似海山二的恆星
著名的海山二(η Carinae)位於南天星座船底座,距離地球約七千五百光年,光度是太陽的五百萬倍。它是由兩顆大質量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軌道週期為5.5年。天文學家估計質量更大的主星約九十倍太陽質量,較小的伴星質量有超過三十倍太陽質量。這個恆星系統在1843年左右發生過一次大爆發,被認為是一個「假超新星事件」。那次爆發向宇宙空間拋擲了至少十倍太陽質量物質,而後被大量的氣體與塵埃籠罩。

一個由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熱瓦甫·漢(Rubab Khan)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與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的存檔數據中,發現星系M83存在一個孿生海山二候選體,距離地球一千五百萬光年。另外在星系NGC 6946、M101、M51中各發現一個孿生海山二,與地球的距離介於一千八百萬到二千六百萬光年之間。光學及紅外數據表明孿生海山二中五到十倍太陽質量氣體與塵埃內蘊藏著一顆大質量恆星。接下來的研究中他們將精確測定這些恆星的物理特性。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哈勃太空望遠鏡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去年12月20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通訊》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中國大陸譯作: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航天科技2016年全年宇航發射將首超20次

畫家筆下的天宮二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今年該公司計劃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飛行試驗任務、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等的二十餘次太空發射任務。是中國年宇航發射次數首次突破二十次。

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十五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征七號首次飛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將完成兩顆北斗衛星發射任務,確保區域導航系統穩定運行。高分專項將發射高分三號衛星,進一步完善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首次飛行,對於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太空站工程的實施更具有重要意義。

【: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韓國計劃在2016年發起月球探索項目

韓國的羅老號運載火箭發射情況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消息稱,韓國計劃在2016年發起月球探索項目,使登陸器在2020年登陸月球。

該部門在2016年為該1.69億美元的項目撥款超過1,700萬美元。該項目第一階段為2016至2018年,計劃發射一顆月球軌道衛星,隨後項目第二階段將使用獨立研發的運載火箭發射登陸器。

此外,該部門計劃使用韓國自己的技術,獨立研發軌道衛星和地面接收站。韓國計劃與國外機構合作,包括美國太空總署,以研發有效載荷。該部門曾在2007年披露,計劃在2020至2025年發射登陸器登陸月球。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韓文漢字名稱英語:Ministry of Science, ICT and Future Planning)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