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美國朱諾號太空船創下太陽能飛行新記錄

畫家筆下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太空船
美國太空總署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太空船今日香港時間凌晨三時,打破了人類最遙遠的太陽能供電使用者的紀錄,成功在七億九千三百萬公里外依賴太陽能發電。

此項紀錄保持者原本是歐洲太空總署羅塞塔號太空船在2012年10月創造,當時它的軌道距離太陽七億九千二百萬公里。

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預定今年7月4日抵達木星。朱諾號是第一艘使用太陽電池板取代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木星探測太空船,之前的先鋒十號、先鋒十一號、航行者計劃、尤里西斯號、卡西尼-惠更斯號、新視野號和伽利略號都是使用核燃料。一旦進入環繞行木星的軌道,朱諾號最多只能獲得在地球上可以得到的4%的陽光。但在過去幾十年太陽電池板的技術和效率取得的進展,使它能在距離太陽五個天文單位,都能夠從太陽電池板提供足夠的動力。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中國批准興建高海拔宇宙射線觀測站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設計圖
中國國家法改委去年12月31日批准在四川省興建一座高海拔宇宙射線觀測站,以研究高海拔宇宙線的起源。項目獲得批准的消息得到國內外學術機構熱烈回應及祝賀,新建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耗資超過10億人民幣(港幣12億;新台幣51億),是人類歷史上耗資第二大的宇宙線觀測裝置,僅次於南極中微子天文台。它擁有世界最靈敏的高能伽馬射線探測器。

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高能帶電粒子,以接近光速運行、從各個方向撞擊地球。對宇宙射線起源的研究也和超新星爆發、黑洞等宇宙現象有關。

高海拔有利觀測宇宙射線。此觀測站預計建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海子山上,平均海拔4,410米,距離稻城亞丁機場十公里。

這個觀測站的有效觀測面積將達到一百萬平方米,觀測到的宇宙射線能量範圍從1垓(10^20)電子伏特到1秭(10^24)電子伏特。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新聞公佈;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費米太空望遠鏡繪製出清晰的全天高能伽馬射線圖

全天高能伽馬射線圖
美國太空總署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觀測處理方法的重大進步,在日前產生了一套擴展的、高質量的數據。使用這些數據,天文學家們得以製作出至今為止在極高能量最為詳細的全天普查結果。一幅新的天圖展現了數百個這樣的源,其中有十二個源產生出能量超過可見光能量萬億倍的伽馬射線。這項巡天也發現了四十八個在其他任何波段都仍未被探測到的新源。

圖片由美國太空總署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超過六年的觀測結果繪製而成,是首幅展現在五百億電子伏特(50 GeV)到2兆電子伏特(2 TeV)能量範圍全天面貌的圖像。相比較,可見光的能量落在二到三電子伏特之間。一團彌散的亮光充填了天空,沿著我們所在星系的中心平面,在圖的中心呈現最亮。著名的費米氣泡(Fermi Bubbles)於2010年首次發現,在這張圖上表現為星系中心向南北兩側擴展的紅色部分,且在這些能量水平上更為顯著。離散伽馬射線源包括我們星系內的脈衝星風星雲和超新星遺跡,以及由超大質量黑洞所驅動的叫做耀變體的遙遠星系。圖中標記了最高能量的源,全都位於我們的星系,發射伽馬射線能量超過一兆電子伏特(1 TeV)

【圖、文:NASA中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注意:中國大陸「NASA中文」網站與美國太空總署沒有任何關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fSweXQ4x_U

美國三大太空望遠鏡「稱重」龐大年輕星系團

IDCS J1426.5+3508 星系團
最近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挙辦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7屆會議上,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Kansas City)的馬克·布勞德茵(Mark Brodwin)報告了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他領導的團隊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三大太空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測一個非常巨大的年輕星系團獲得的最詳盡數據,測得這個距離地球100億光年之遙的罕見星系團,質量高達500萬億倍太陽質量。這個天體對於了解早期宇宙中這種巨型結構的形成與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個星系團被稱作IDCS J1426.5+3508(簡寫為IDCS 1426),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的光線發出時宇宙儘有38億歲。它是宇宙那個階段中最大的星系團。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在2012年首先發現這個天體,隨後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與凱克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量度它的距離。毫米波天文聯合陣列(Combined Array for Millmeter Wave Astronomy)的觀測顯示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星系團。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最新資料確定了它的質量,並認為該星系團中有九成質量的物質以暗物質形式存在。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研究論文已經提交至《天體物理學報通訊》

嫦娥三號登陸器月面順利工作兩週年

嫦娥三號和玉兔號模型
近日嫦娥三號登陸器實現月面第25次正常喚醒,進入第26個月晝,至此嫦娥三號著陸器已順利在月面工作兩週年。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發射,12月14日安全著陸於月面,之後按計劃順利完成了月面初始化、兩器釋放分離、兩器互拍、月面地形地貌環拍、對地成像、有效載荷科學數據探測、相關工程參數數據測量、兩器UHF器間通信、DOR訊號干涉測量試驗,經歷了月面極端惡劣的溫度環境,完成了25次月夜休眠和月晝喚醒,並在2014年4月、10月,2015年4月、9月順利經歷了四次月全食的考驗,獲得了大量科學數據和月面環境數據。為了進一步獲取在軌試驗數據,在2015年1月開展了九項登陸器拓展試驗,對不要求過月夜的設備進行超常規工作狀態的測試,驗證其在月面長期生存後的工作能力和極限環境適應性。在登陸器兩年工作期間,項目辦組織各分系統對在軌數據不斷進行階段總結,特別是月塵對太陽翼發電的影響,對熱控塗層、多層的影響等進行分析,為後續月球探測任務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網頁】

俄羅斯科學家計劃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防禦小行星侵襲地球

畫家筆下小行星撞擊地球
俄羅斯科學院天文研究所主任鮑里斯·舒斯托夫(Boris Shustov)表示,俄羅斯科學家計劃與美國太空總署新成立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的專家合作,協調防禦小行星和其它對地球有威脅的天體。

俄羅斯經歷2013年2月在車里雅賓斯克州的火流星墜落的教訓,了解太空防禦的重要性,需要國際合作,才可以解決全球性的威脅。舒斯托夫指出,俄羅斯計劃未來在不同問題上,會與美國的專家共同合作。

【圖、文:節譯自俄羅斯互聯網新聞報導】

黎明號低飛拍攝穀神星隕石坑明亮物質

古栢華隕石坑
美國太空總署黎明號太空船12月11日將軌道高度降低到385公里,拍攝古栢華(Kupalo)隕石坑的高清晰照片,照片的解像度是每個像素相等於35米。這個隕石坑有一些明亮的物質分佈在隕石坑邊緣,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鹽的物質。它的底部相對平坦,可能是撞擊時產生的高熱將周圍物質融化和跌下的碎石形成。

古柏華(按照俄語音譯)隕石坑直徑26公里,在穀神星的南半球中緯度地區,以俄羅斯植物和收穫之神命名。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天文學家檢測到兩顆金屬線恆星擁有超弱磁場

獅子座西次相
一隊以法國巴黎天文台奧羅爾·布拉則雷(Aurore Blazère)領導的天文學家小組,利用法國比利牛斯山(Pyrénées)日中峰(Pic DU Midi)天文台兩米口徑貝爾納·李奧(Bernard Lyot)望遠鏡上的納瓦爾光譜儀(NARVAL spectropolarimeter),觀測天璇(β UMa)與西次相(θ Leo)這兩顆金屬線恆星(metallic line star),發現這兩顆恆星擁有超弱磁場。這個發現或能顯示中等質量恆星的光球層上存在弱磁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圖:歐洲太空總署;文:林景明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論文發表於1月8日的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

金屬線恆星是一種在光譜類型上呈現化學性質特別的恆星,它們的光譜有著強烈和經常改變的金屬吸收譜線,像是鋅、鍶、鋯和鋇,但是缺乏其它的像是鈣和鈧。這些異常是由於一些元素被推向表面並異常的吸收了部分的光,而其它的則因為重力而下沉。這種效果是因為恆星具有低轉速的情況下才發生,它們的轉速都是受到潮汐制動(tidal braking)而減慢。

【補充資料:維基百科】

青木昌勝發現室女座內的超新星

室女座超新星發現照片
日本富山縣青木昌勝於世界時本月3日20時在室女座星系NGC 5247內發現一顆15.7等的新天體,該天體曆元2000.0春分點位置如下:

赤經13時38分05.30秒
赤緯-17度51分15.30秒

經分光觀測,確認該天體為IIP型超新星,獲得編號SN 2016C。

這次距青木上次發現(2000年8月)近15年半,截止當前,他總共發現了13顆超新星。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日本天文藝術網頁】

歐洲太空總署表示重新聯系菲萊登陸器機會近乎零

菲萊登陸彗星的位置
歐洲太空總署負責人表示,德國航空太空中心1月10日向登陸器菲萊(Philae)各個模塊發出指令,都沒有結果。相信再次成功聯絡菲萊的機會接近零。

隨著彗星離開太陽,它的表面溫度降低至攝氏零下五十度,這幾天是羅塞塔太空船能夠再度成功與菲萊連結的最後機會,當彗星距離太陽更遠,彗星表面溫度低於菲萊上的儀器可以運作的極限,菲萊就會永久停止工作。而羅塞塔太空船在今年9月亦會撞落彗星,與菲萊一起長眠「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伴隨著它環繞太陽運行。

【圖:歐洲太空總署;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