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歐洲太空總署今早成功發射「哨兵一號B」對地觀測衛星

今早「哨兵一號B」發射情況
歐洲太空總署今早香港時間7時02分,成功在法屬圭亞那發射「哨兵一號B」Sentinel 1B 對地觀測衛星。「哨兵一號B」是歐洲太空總署哥白尼計劃中的兩顆衛星其中一顆。

「哨兵一號」搭載C波段合成孔徑雷達,提供日、夜和各種天氣的連續圖像。目標是對北極環境和海洋環境和海冰區(sea ice zone)的監測;監測地表運動的風險,繪製陸地表面的森林,水和土壤圖表,在危難情況下支援人道救援工作。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天宮二號定於九月發射神舟十一號十月升空

畫家筆下的天宮二號太空站
載人航天工程太空實驗室飛行任務將在今年全面展開,該任務飛行技術難度大、飛行密度高、任務關聯性強、太空人飛行時間長,將分步組織實施。其中,今年六月將發射長征七號火箭,考驗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方案;九月將發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十月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太空船,乘載兩名太空人,與天宮二號對接後停留三十日;2017年上半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太空船,與天宮二號對接。同時,中國太空站研製建造也正在向前推進:計劃在2018年前後,發射太空站試驗核心艙,開始建造太空站;太約2022年前後,完成太空站的建造。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國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嫦娥三號拍出最清晰月面照片

玉兔號月球車行駛留下的車輪痕跡
自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登月以來,嫦娥三號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嫦娥三號和玉兔號月球車拍攝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彩色照片不久前首次公佈,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月球,也給全世界科學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照片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真實景象和細節,玉兔號月球車行駛留下的車輪痕跡清晰可見,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擊坑的細節展現無遺。

嫦娥三號降落的地點是月球虹灣區,這是人類太空船第一次登陸該區域。虹灣位於雨海盆地西北角,而雨海是月球表面最大的撞擊盆地之一,遍佈年輕的火山岩、岩漿岩,具有獨特的地質背景,為我們帶來關於月球形成和演化歷史的全新資訊。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太陽神十五號登月用的相機鏡頭高價賣出

太陽神十五號登月用的蔡司相機鏡頭
在1971年,美國太空人大衛·史葛(Dave Scott)乘坐太陽神十五號太空船登陸月球。他當時用來拍攝月球表面的蔡司500mm f/8相機鏡頭,在4月14日至4月21日,由RR拍賣行(RR Auction)公開拍賣。最後由一位英國收藏家以453,281.85美元(港幣3,516,106元,新台幣14,681,355元,人民幣2,947,682元)投得。今次拍賣的鏡頭蓋有太空人大衛·史葛的簽名。

【圖、文:節譯自RR拍賣行網頁】

歐洲太空總署哨兵一號對地觀測衛星發現異常需要延期發射

在流動發射架的聯盟號火箭
歐洲太空總署原定今日在法屬圭亞那發射「哨兵一號」Sentinel 1B 對地觀測衛星。受到昨日停電影響,搭載「哨兵一號」的聯盟號火箭一些零件出現異常,歐洲太空總署決定延遲發射。視乎檢查進度,新的發射時間暫定在明日早上5時02分。

【圖、文:節譯自歐洲太空總署網頁】

明年美國日全食全食帶旅館去年訂光多個城市爭認最佳觀賞地點

美國日全食宣傳標誌
2017年8月21日,美國大陸本土出現四十年來首次可見到的全日食,見到日全食的州份包括:俄勒岡、愛達荷、懷俄明、內布拉斯加、堪薩斯、密蘇里、伊利諾、肯塔基、田納西、喬治亞、南北卡羅萊納州。視乎地點,見日全食最長時間可達2分鐘41秒。

沿全食帶的酒店旅館房間去年已經一早訂光。有天文學會屆時在卡斯珀(Casper)市最大酒店開年會,國際導遊計劃在黃石公園一帶提供與日食有關的遊覽行程,傑克遜洞(Jackson Hole)山谷準備迎接大批人潮,印第安部落計劃宣傳他們與日食有關的文化傳統。懷俄明州的大蒂頓(Grand Teton)國家公園和黃石公園連露營的營地都訂滿。有些居民考慮把家中部份房間放租,趁機賺一筆日食財。

美國多個位於全食帶的城鎮都爭認是欣賞日食的最佳地點。其中俄勒岡州馬德拉斯(Madras)市,因為沙漠的環境,見日全食機會最大,屆時會舉辦「俄勒岡日食節」。

【圖、文:節錄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中國明年發射全球首顆少年微型衛星

美國公開售買的微型衛星組裝零件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主辦,全國的少年兒童將在未來一年內、設計、親手製作全球第一顆以「少年」命名的微型衛星,並於明年上半年發射到太空。

「全國少年微星計劃」,讓全國的中小學生廣泛創意,並動手設計一顆微型衛星。是中國的少年兒童第一次參與設計和製作的衛星。這樣的微型衛星,在功能上可以完成很多任務,例如:跟踪大熊貓等珍貴動物、幫助乾旱地區尋找水源、太空與地面的對比試驗、觀察南北極冰川變化、在太空完成天文觀測等等。微型衛星體積和重量都很小,卻是多種智慧和多學科交叉的結晶。少年兒童在參與的過程中可掌握天文學、通訊測控、熱環境、機械力學、光學、微型科技、衛星應用等多種學科。同時,拓展校外教育模式,以太空教育為牽引,能夠綜合多種學科,創造新型系統工程教育理念。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國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中國批准火星全球遙感區域巡視探測計劃

中國火星探測器的展覽模型
中國首次火星全球遙感與區域巡視探測任務獲得批准,首個火星探測器預計2020年發射飛往火星,並一次完成環繞、着陸和巡視火星三項任務。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探測器接近火星後,首先要讓它被火星引力捕獲,成為環繞火星飛行的探測器。探測器在環繞軌道上做一些軌道調整,同時對儀器進行檢測,還將對火星的形貌開展探測。之後,在合適時機,與環繞器分離的著陸巡視器將進入火星大氣,著陸到火星表面並釋放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同時,環繞器繼續在軌道上進行科學探測,並為火星車提供對地面的數據中繼服務。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中國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小鼠在太空飛行發現肝損害早期病徵

乘搭過太空穿梭機的傑克遜實驗室小鼠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園(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 Medical Campus)的研究人員發現,曾經乘搭亞特蘭蒂斯號太空穿梭機的小鼠,在返回地球後出現肝臟疾病的早期徵兆。

這一批小鼠隨著穿梭機在太空飛行了13.5日,當牠們回來,研究人員收集肝臟樣本發現,在太空飛行過的小鼠與地球上同一批小鼠對比,肝臟中儲存脂肪增加,視黃醇(retinol)減少,令負責分解脂肪的基因出現變化,結果小鼠顯示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纖維化的跡象,誘發肝臟器官長期損害。

這個發現引美國太空總署關注在長期太空飛行和未來人類的火星探測任務,太空人肝功能受到損害的憂慮。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恢復探測系外行星的工作

畫家筆下的刻卜勒太空望遠鏡
美國太空總署刻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昨晚深夜香港時間23時30分,恢復常規的系外行星搜索工作。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4月7日在定期的聯繫工作時,刻卜勒太空望遠鏡控制中心發現望遠鏡已經進入緊急模式。數據顯示望遠鏡在4月5日,已經以緊急模式操作,經過工程人員調較後4月11日望遠鏡已經回復到深空模式,而上星期二(4月19日)操作人員開始啟動科學模式,指令望遠鏡重復指向一連串特定目標星體,以確定一切正常,操作無誤。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是美國太空總署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使用美國太空總署發展的太空光度計,花三年半的時間,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十萬顆恆星的光度,檢測是否有行星凌日的現象。為了尊崇德國天文學家刻卜勒,這個任務被稱為刻卜勒任務。

2013年5月15日,刻卜勒太空望遠鏡由於反應輪故障,無法設定望遠鏡方向,因此被迫停止其搜尋系外行星任務。 同年8月15日,美國太空總署宣佈放棄兩個故障的反應輪,以替代計劃使用剩下兩個正常的反應輪重新開始工作。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刻卜勒太空望遠鏡」台灣譯作: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中國大陸譯作: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