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評估太空天氣的儀器套件整裝待發

極紫外線與X射線輻照傳感器
一套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研究與製造,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儀器包,被稱為極紫外線與X射線輻照傳感器(Extreme Ultraviolet and X-ray Irradiance Sensors,簡稱 EXIS)搭載於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衛星上,預計於本月19日發射。這個儀器將量度太陽的能量輸出,檢測太陽在5-127納米範圍內的軟X射線輻射,太陽能超紫外線光譜輻照度。 在X射線傳感器(X-Ray Sensor,簡稱 XRS)監測太陽耀斑可以破壞通訊和降低導航精度,影響衛星,太空人,高緯度飛機乘客和電網性能。 極紫外傳感器監控直接影響衛星拖/跟踪和太陽變化電離層的變化,這影響通訊和導航操作。 這些信息對於了解地球大氣層的外層是至關重要的。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與科羅拉多大學網頁】

火星凹陷地形或適宜找尋生命跡象

火星上一些凹陷的地形
一組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地質研究所研究助理約瑟·利維(Joseph Levy)博士領導的團隊,發現火星表面一個奇怪的凹陷形狀地形,或許適宜找尋火星上的生命跡象。這個地形可能是冰川下的火山形成的,或許是一個溫暖,化學元素豐富的環境,非常適合微生物生活。

【圖、文:林景明節譯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公佈】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伊卡魯斯》期刊

俄羅斯科學院和美國太空總署簽訂協議展開新的太空密閉隔絕試驗

六名參加「月球-2015」試驗的女志願者
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所長奧列格·奧爾洛夫(Олег Орлов)透露,俄羅斯科學院與美國太空總署簽訂協議,在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試驗基地,展開新的太空密閉隔絕試驗,其中包括為期一年的隔絕試驗。

奧爾洛夫表示,實驗最早將在明年啟動,計劃的目的是準備未來長途的行星際飛行活動。期間進行各種時間長度的隔絕試驗,其中包括一年期試驗,參與測試人員包括各種各樣,男性和女性,他們在體積細小的太空船內,心理生理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

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在2015年順利完成「月球-2015」試驗,六名女性志願者參加了試驗。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女性在星際飛行中適應與外界隔絕環境,試驗採用國際太空站完全相同的科學儀器,獲取參加者的健康狀況數據。

除了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均表示有意加入有關的硏究活動。

【圖、文:節譯自俄羅斯太空新聞網頁】

中國成功製造出世界最大面積中階梯光柵

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系統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系統,並製造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中階梯光柵。

光柵是一種具有納米精度週期性微結構的精密光學元件。它作為核心色散單元器件,在光譜學、天文學、激光器、光通訊、信息存儲、新能源等諸多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光柵面積大可獲得高集光率和分辨本領,精度高可獲得更好的訊噪比,但是,同時將光柵做大和做得精密則屬於世界性難題。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經過八年艱苦硏究,項目組克服了十八項關鍵技術,研製出一套大型高精度光柵刻劃系統,並成功研製出面積達400mm×500mm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中階梯光柵。

【圖、文:節錄自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緬甸境內發現懷疑是中國火箭殘骸墬落

懷疑是中國火箭殘骸
緬甸境內發現有懷疑是中國長征火箭殘骸墜落地面,根據緬甸傳媒引述軍方消息,當地星期四有一個巨型的金屬殘骸,跌落克欽(Kachin)邦帕敢(Hpakant)鎮一個玉石礦場,再反彈到五十米以外的地方。這個圓柱形狀的殘骸上面印有中文「危險」與英文「Danger」字樣,長約四米半,擊中一間房屋,屋頂損毀,幸好無人受傷,有村民表示,當時傳出很大的響聲。

在事故前一個晚上,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十一號火箭,發射脈衝試驗衛星。目前無法證實掉落在緬甸的金屬殘骸是否與長征十一號火箭有關。

【圖、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研究指美國空軍神秘的X-37B太空飛機可以成為太空人的救護車

X-37B太空飛機
美國空軍X-37B無人駕駛航天飛機上年5月20日升空執行第四次任務,至今在太空軌道上飛行超過五百日。有研究指出,X-37B無人駕駛航天飛機可以長期在太空活動,當太空人生病或發生意外時,可以輕易改變成為接載有事的太空人迅速返回地面救治的救護車。

【圖、文:節譯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中國今早成功發射雲海一號01衛星

雲海一號衛星今早發射情況
今日早上7點14分,雲海一號01衛星利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隨後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雲海一號01衛星主要用於大氣海洋環境要素探測、太空間​環境探測、防災減災和科學試驗等領域。今次發射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的第三十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百四十次發射。

【圖、文:節錄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新聞公佈;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中國成功發射全民營麗水一號遙感衛星群

畫家筆下的麗水一號遙感微小衛星
中國昨日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由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全民營麗水一號遙感微小衛星群。衛星由浙江一間民營公司研製、生產、總裝、測試,預計將由八十至一百二十顆衛星組成。

麗水一號的成功發射及其後期應用推廣,是國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航天領域的實際行動。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測量到最高能量活躍天體再次確認廣義相對論相關內容

大氣伽瑪切倫柯夫成像望遠鏡
天體物理學家測量到人類已知的來自遙遠天體迸發的最高能量。該天體是一種相對論性噴流指向地球的超活躍分子,成功測量不但打開了一個研究宇宙中最高能量放射源的窗口,還將重新確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相關內容。

這次研究對象名為QSO B0218+357,是一種宇宙中稱為耀變體最活躍的高變能量源。它可被理解成一種極其特殊類型的超大質量黑洞,處於寄主星系中央。當物質被拽向黑洞時,會有能量釋放出來,其速度接近光速,這就是所謂相對論性噴流,而耀變體就是朝地球方向噴射物質流的活躍星系核,這也導致它與其他類星體相比更為高能的特徵。

天文學家利用大氣伽瑪切倫柯夫成像望遠鏡(Major Atmospheric Gamma Imaging Cherenkov,簡稱 MAGIC)成功捕捉到來自該耀變體的高強度伽瑪射線爆發。 MAGIC望遠鏡位於非洲加那利島(Canary Islands),擅長以伽瑪射線頻譜掃描天空。直徑十七米的主鏡面使它成為同類別望遠鏡中最大的一台,其用激光自動調整聚焦,反射面能聚焦到微弱的只持續二至三納秒(十億分之一秒)的切倫柯夫光,可探測的最遠距離為八十億光年。此次的天文事件就發生在七十億年前,而當時宇宙甚至還不到現在規模的一半。

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QSO B0218+357最初被費米太空望遠鏡(Fermi Space Telescope)的大面積相機發現,當時費米望遠鏡正在以比可見光能量高五千萬倍的伽瑪射線波段巡天。一經發現,團隊立刻派駐守地球的MAGIC望遠鏡上陣,因為MAGIC望遠鏡可捕獲的光子能量是費米大面積相機測量範圍的幾千倍,最終其不負眾望成功獲得這次測量。

天體物理學家之前從未曾在遙遠天體中測量到如此高能量的光,該成果將帶領我們認識這些宇宙中的神秘領域,並將再次確認廣義相對論的相關理論。

【圖:穆查丘斯羅克天文台;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長征十一號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

畫家筆下的脈衝星試驗衛星
昨日上午7時4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

脈衝星試驗衛星屬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開展在軌技術試驗,驗證星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在軌實測脈衝星數據,為脈衝星探測及技術體制驗證奠定技術基礎。這次任務同時還搭載了四顆微納衛星,開展其他科學技術試驗。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9次飛行。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