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高景一號衞星未能到達預定軌道需要提前使用修正軌道用途燃料

高景一號衞星發射情況
12月28日上午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高景一號01組兩顆衛星。根據美國軍方監察衛星運行軌道數據發現,現時這兩顆衛星在214公里至524公里高度,傾角為97.6度的橢圓軌道上飛行。

由於衛星並未進入預定距離地面500公里接近圓形軌道飛行,初步推測是控制第二級火箭引擎出現問題,所以衞星未能抵達正確的高度。

由於目前兩顆衛星的高度不足,中國唯有利用衛星內原本攜帶的燃料去提升高度。提前使用修正軌道用途的燃料會導致燃料提早耗盡,縮短這兩顆衛星的原先設計壽命。

【圖:互聯網;文:節譯自太空飛行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高景一號衞星發射情況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VWnoe9x6o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現黑洞伽馬射線爆發

畫家筆下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兩個月內頻繁記錄到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光學觀測發現CTA 102開始處於新一輪活躍狀態。這是暗物質衛星科研團隊自衛星去年發射後首次發佈觀測成果。

宇宙中廣泛存在著一類稱作超大質量黑洞的天體,幾乎在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至少一個這樣的黑洞,包括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也同樣如此。它們的質量大到數百億倍太陽質量,小的也有數十萬倍太陽質量。特別是有些巨型黑洞在宇宙極早期就已經存在了。它們如何形成,如何隨著宇宙演變,如何反作用於星系演化等問題都是未解之謎。這些黑洞是不折不扣的宇宙妖怪。其中有一類這樣的黑洞在大量吞噬它其周圍物質,在吞噬過程中物質聚集形成吸積盤並且產生強有力的噴流,使其表現得異常明亮。這一類天體稱作活動星系核,它們佔所有星系的比例不到一成。

CTA 102便是這樣一個活動星系核,距離太陽系大約八十億光年,黑洞質量約八億五千萬倍太陽質量。關於CTA 102,歷史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1963年CTA 102第一次在無線電波段被發現時,人們曾經一度認為這就是外星文明發出的訊號。甚至當後來看到變化的無線電訊號時,還有人認為是高級智慧文明在作祟。進一步的觀測發現它其實是一個活躍的黑洞,在吸積物質的時候形成巨大的噴流,產生相對論性粒子並輻射出從無線電直至伽馬射線波段的電磁波。 CTA 102上一次比較劇烈的活動發生在2012年。

在上年底發射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主要目標就是通過觀測宇宙射線和伽馬射線來探索宇宙暗物質和類似黑洞這樣的宇宙妖怪。自今年10月份以來「悟空」頻繁地捕捉到來自CTA 102的伽馬射線輻射,特別是自11月23日開始「悟空」記錄到明顯增強的伽馬射線爆發現象,在12月16日達到峰值。目前記錄到的最高光子能量為約六百二十億電子伏特,相當於靜止質子等效能量的六十六倍。根據「悟空」此前記錄的數據,天文學家還發現,在今年4月至6月,當CTA 102第一次進入「悟空」視場時就已經有較低水平的輻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米近地天體巡天望遠鏡,也觀測到CTA 102的此輪爆發,亮度持續增強。

【圖:互聯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殘骸墜落河南靈寶市

發現的火箭殘骸和現場伴有濃煙出現
昨日早上大的11時半,河南靈寶市朱陽鎮派出所工作人員接到民眾報告,空中傳出幾聲巨響,並伴有濃煙出現,地面有不少零件的墜落物。但事後官方向媒體證實,當地是預定火箭殘骸墜落地點,而墜落的是剛剛搭載「高景一號」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殘骸,暫時沒有人畜傷亡的報告。

不過有市民質疑,發射衛星當天,為什麼沒有提前通知當地民眾?如果火箭殘骸砸中人或房屋,應該如何處理?

【圖、文:綜合自互聯網新聞報導;新聞訊息由劉柱光提示】

中國今日成功發射高景一號半米級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

高景一號衛星發射情況
今日上午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景一號01組的兩顆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顆半米級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

高景一號衛星全色分辨率為半米,多光譜分辨率兩米,軌道高度五百公里,幅寬十二公里,可以連續拍攝、多重拼接、多目標和立體等多種拍攝模式。

【圖、文:綜合自互聯網新聞報導】

中國今日早上發表《201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發佈會發表《201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表《201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介紹白皮書和中國航天發展有關情況。

白皮書約一萬一千字,共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發展宗旨、願景與原則,2011年以來的主要進展,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

白皮書指出,未來五年,中國將加快航天建設步伐,持續提升航天工業基礎能力,加強關鍵技術研究,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工程,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基本建成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拓展空間應用深度和廣度,深入開展空間科學研究,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

【圖、文:節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公佈】

證實暗物質存在的美國女天體物理學家薇拉·魯賓逝世

薇拉·魯賓 (1928 - 2016)
著名的女天體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獎得獎者薇拉·魯賓(Vera Rubin)昨晚(12月25日)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八歲。她是研究星系自轉速度的先驅,著名的研究工作是發現了實際觀察的星系轉速與原先理論的預測有所出入,這個現象稱為「星系自轉問題」。

暗物質是目前解釋星系自轉問題最熱門的理論,魯賓證實了暗物質的存在 – 這種不可見的材料構成了超過九成的宇宙質量。 她是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地球磁硏究部的榮休天文學家。卡內基總裁馬修·史葛(Matthew Scott)表示:薇拉·魯賓是國家的寶藏,作為一個成功的天文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一個奇妙的榜樣。 我們對於她的離世感到非常悲傷。

【圖、文:節譯自卡內基研究所12月26月的新聞公佈;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科學家計劃向其它外太空生命傳遞問候信息

船底座星雲的恆星形成區
經過幾十年的無結果的掃描天空,尋找外星智慧生物的消息,有科學家表示,是時候人類嘗試禮儀的基本規則:先向外星智慧生物打招呼。

一個在三藩市,稱為給外星高智慧生物訊息(Messaging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組織,計劃在2018年底開始,發送存有人類信息的訊號,到遙遠的系外行星,而不是等待他們呼叫地球。該項目通過無線電或激光訊號發送一些談話,到最接近地球的半人馬座南門二恆星系統中的一些岩石行星及其它最接近的非太陽系行星,然後到更遠,數百或數千光年的目的地 。

這將會是第一次針對同一個目標系外行星,連續幾個月或者幾年,將強大、重複和有意的消息發送到太空。計劃開始向公眾每年募集一百萬美元,並在偏遠地區建造或借用一個強大的無線電或激光訊號發射器。

給外星高智慧生物訊息項目引起了爭議。有人問:如果外星人有敵意,我們真的希望他們知道我們在哪裡嗎?這種大膽的舉動,人類也需要由此承擔響應的風險:就是科學家們把全人類當做信息,出賣給外星智慧。而外星智慧對於地球的善惡,就成了問題的核心。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

天文學家發現2013年海豚座新星塵埃殻膨脹和收縮

海豚座V339紅外線光譜呈現週期性變化
海豚座V339,即2013年海豚座新星(Nova Delphini 2013),是一顆位於海豚座的新星,由日本天文愛好者板垣公一在2013年8月14日發現。新星發現時的視星等是6.8等,於8月16日達到最亮的峰值為4.3等。

一組由英國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的安艾倫·埃文斯(Aneurin Evans)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觀察這顆新星發展過程,發現它的一些特殊的變化。 這些觀測可以提高我們關於恆星殘餘物周圍的灰塵形成的知識。

埃文斯團隊從兩年的觀測數據,使區分這顆恆星周圍的塵粒質量和半徑的明顯上升和下降。團隊注意到,新星爆發後第三十四天,灰塵快速形成,之後灰塵主發射紅外線光譜。他們還發現石墨灰塵的凝結溫度在那一時刻為1,480K。形成的灰塵殼只有太陽質量的五十兆分之一,塵粒生長到幾微米的尺寸,接下來塵粒的尺寸和質量迅速增加(同時溫度降至約1,000K),在噴發後約一百天達到高峰值,之後急劇下降。

埃文斯團隊認為塵粒質量和半徑的明顯上升和下降,很可能是由於X射線發射,造成的粉塵粒充電形成。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研究全文刊登在12月19日的《arXiv》論文預印本網站

台灣與日本合作成功發射地球物理學通訊與輻射探索衛星

地球物理學通訊與輻射探索衛星發射情況
台灣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和國立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共組團隊,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之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合作的地球物理學通訊與輻射探索(Exploration of energization and Radiation in Geospace,簡稱 ERG)科學衛星,已於12月20日成功發射升空,衛星升空後太陽能板順利展開開始充電,地面接收站也順利收到衛星訊號。本衛星升空後主要任務是研究地球磁層的高能輻射帶,遠地點達到三萬公里,將是台灣自製的科學儀器航行最遠的新記錄。

地球物理學通訊與輻射探索衛星屬於小型科學研究衛星,主要的科學目標是為了深入探索地球磁層的高能輻射帶,了解當中相對論性粒子的加速機制,並對其中複雜的波動與粒子之間的關係找出關鍵性的證據。此次衛星計劃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主導,整體計劃超過三十個以上的單位共同參與。

【圖、文:節錄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科學家再次收到六次太空神秘電波

畫家筆下御夫座突然發射無線電波
近年來,科學家多次收到由御夫座發出的神秘無線電訊號。最近,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的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科學家利用美國西維珍尼亞州(West Virginia)的綠岸射電望遠鏡(Green Bank Telescope)和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 ),探測到來自御夫座的六次短而強的無線電波,每次電波爆閃僅持續幾毫秒,再次引發科技界對這種神秘電波來源的猜測。

御夫座發射神秘電波的位置距離地球三十億光年,科學家目前仍不知道這些異常電波的來源,但有些人認為這些神秘爆閃能量可能是外星人試圖與地球人聯絡的跡象,也有科學家認為神秘的電波訊號是由年輕的中子生産生。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譯自麥基爾大學新聞公佈】 研究全文刊登在已經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報》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