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太空望遠鏡發現一顆矮恆星有七顆類地行星部分可能存有液態水

畫家筆下的
美國太空總署今日凌晨召開記者招待會,表示科學家從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利用掩星的凌日法,發現多三顆類似地球的岩石行星,連同早前發現,總共有七顆行星,環繞在距地球39.5±1.3光年外,一顆名為「TRAPPIST-1」的矮恆星運行,這三顆行星位於適居帶,可能存在液態水,適合生命存活,令科學家認為可能會比預期快在太陽系外找到外星生命。

Trappist-1質量是木星的84±8倍(大陽的0.080±0.007倍),表面溫度只有2,559±50 K。雖然Trappist-1又小又冷,新發現的三顆行星非常靠近母星,意味著這些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是生命。

七顆行星之中,其中六顆的數據如下:
b質量是地球的0.9倍,公轉週期1.51日,表面溫度127°C;
c質量是地球的1.4倍,公轉週期2.42日,表面溫度69°C;
d質量是地球的0.4倍,公轉週期4.05日,表面溫度15°C;
e質量是地球的0.6倍,公轉週期6.09日,表面溫度-22°C;
f質量是地球的0.68倍,公轉週期9.21日,表面溫度-54°C;
g質量是地球的1.3倍,公轉週期12.35日,表面溫度-74°C。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觀看有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list=PLTiv_XWHnOZrNBx4W9OMDy7SPlPcKWUq_&v=bnKFaAS30X8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今日下午成功靠泊國際太空站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停泊在國際太空站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昨日(2月22日)因為導航軟件問題,無法安全與國際太空站進行對接,美國太空總署經過調整後,今日下午香港時間18時44分,由歐洲太空人利用機械臂,成功抓住天龍號太空船,接收2.5公噸補給物資。

這是天龍號貨運太空船第十次送貨任務,除了日常用品外,還攜帶數十項科學研究設備。其中包括晶體生長實驗、超級細菌研究等裝置。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美國太空總署火星軌道探測器發現火星新流星撞擊地點

火星軌道探測器拍攝新流星撞擊爆炸痕跡
美國太空總署昨日發表一張由火星軌道探測器拍攝新流星撞擊地點照片。每年有超過200次太空岩石撞擊火星表面,形成新的隕石坑,從照片可以看見新的火星受流星衝擊爆炸的疤痕。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軟件問題無法安全靠近國際太空站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已經抵達太空站附近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昨日(2月21日)扺達國際太空站。因為導航軟件問題,無法安全與國際太空站進行對接,美國太空總署決定延期至明日(星期四)再嘗試將2.5公噸補給物資送到太空站。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俄羅斯進步號貨運太空船今日中午升空運送補給物品至國際太空站

進步號貨運太空船發射升空情況
俄羅斯今日香港時間13時58分,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利用聯盟運載火箭將進步號貨運太空船發射升空。貨運太空船攜帶2.3公噸各種貨物,包括維持太空站運行的燃料、補充設備、食品、水、氧氣以及科研用具,運送至太空站。預計星期五香港時間16時34分太空船會與國際太空站對接。

【圖、文:節譯自俄羅斯互聯網新聞報導】

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成功發射升空

獵鷹九號火箭發射情況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昨日利用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進行運送補給物資和科學實驗儀器到國際太空站。在發射倒數13秒時,相關人員就發現火箭第二級控制噴嘴方向的推力向量系統出問題,決定延遲一日發射至今日發射升空。

經過檢查後,獵鷹九號火箭今日香港時間22時39分成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天龍號太空船預計星期二(2月21日)扺達國際太空站。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獵鷹九號火箭故障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延期升空

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台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今日香港時22時38分,利用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進行運送補給物資和科學實驗儀器到國際太空站。在發射倒數13秒時,相關人員就發現火箭第二級控制噴嘴方向的推力向量系統出問題,決定延遲一日發射。

如果問題順利解決,獵鷹九號火箭會在明日再度發射升空。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

阿雷西博天文台捕捉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影像

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雷達影像
雖然肉眼或者藉助雙筒望遠鏡看不到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45P/Honda–Mrkos–Pajdušáková),但這顆帶著綠色彗尾的彗星逃脫不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銳利的目光。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和美國大學太空研究協會的科學家,坐鎮阿雷西博天文台,利用雷達方法研究這顆彗星,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固體核心與週圍的塵埃彗髪。

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是一顆短週期彗星,於1948年12月3日由本田實發現。這顆彗星週期為5.26年,軌道呈橢圓形。彗核呈雙葉形狀,直徑估計約0.5公里至1.5公里,自轉週期是7.6小時。

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2016年12月31日過近日點,2017年2月11日最接近地球。阿雷西博天文台由2月9日起,連續追蹤這顆彗星,至2月17日為止。

【圖:阿雷西博天文台;文:林景明節譯自美國大學太空研究協會新聞公佈】

美國太空總署決定朱諾號木星探測太空船維持在當前軌道

朱諾號距離木星十萬一千公里拍攝的木星照片
美國太空總署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太空船去年10月抵達木星軌道後,準備向低軌道推動時出現了故障,低軌道飛行任務需要推遲。美國太空總署在評估各種風險後,決定放棄讓朱諾號探測太空船進入更低的十四日木星週期軌道,繼續維持目前的五十三日週期軌道,繼續進行更多科學考察任務。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