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聞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今日下午成功靠泊國際太空站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停泊在國際太空站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昨日(2月22日)因為導航軟件問題,無法安全與國際太空站進行對接,美國太空總署經過調整後,今日下午香港時間18時44分,由歐洲太空人利用機械臂,成功抓住天龍號太空船,接收2.5公噸補給物資。

這是天龍號貨運太空船第十次送貨任務,除了日常用品外,還攜帶數十項科學研究設備。其中包括晶體生長實驗、超級細菌研究等裝置。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美國太空總署火星軌道探測器發現火星新流星撞擊地點

火星軌道探測器拍攝新流星撞擊爆炸痕跡
美國太空總署昨日發表一張由火星軌道探測器拍攝新流星撞擊地點照片。每年有超過200次太空岩石撞擊火星表面,形成新的隕石坑,從照片可以看見新的火星受流星衝擊爆炸的疤痕。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軟件問題無法安全靠近國際太空站

天龍號貨運太空船已經抵達太空站附近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昨日(2月21日)扺達國際太空站。因為導航軟件問題,無法安全與國際太空站進行對接,美國太空總署決定延期至明日(星期四)再嘗試將2.5公噸補給物資送到太空站。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俄羅斯進步號貨運太空船今日中午升空運送補給物品至國際太空站

進步號貨運太空船發射升空情況
俄羅斯今日香港時間13時58分,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利用聯盟運載火箭將進步號貨運太空船發射升空。貨運太空船攜帶2.3公噸各種貨物,包括維持太空站運行的燃料、補充設備、食品、水、氧氣以及科研用具,運送至太空站。預計星期五香港時間16時34分太空船會與國際太空站對接。

【圖、文:節譯自俄羅斯互聯網新聞報導】

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成功發射升空

獵鷹九號火箭發射情況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昨日利用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進行運送補給物資和科學實驗儀器到國際太空站。在發射倒數13秒時,相關人員就發現火箭第二級控制噴嘴方向的推力向量系統出問題,決定延遲一日發射至今日發射升空。

經過檢查後,獵鷹九號火箭今日香港時間22時39分成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天龍號太空船預計星期二(2月21日)扺達國際太空站。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獵鷹九號火箭故障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延期升空

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台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龍號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原定今日香港時22時38分,利用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進行運送補給物資和科學實驗儀器到國際太空站。在發射倒數13秒時,相關人員就發現火箭第二級控制噴嘴方向的推力向量系統出問題,決定延遲一日發射。

如果問題順利解決,獵鷹九號火箭會在明日再度發射升空。

【圖、文:節譯自物理學機構網頁】

阿雷西博天文台捕捉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影像

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雷達影像
雖然肉眼或者藉助雙筒望遠鏡看不到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45P/Honda–Mrkos–Pajdušáková),但這顆帶著綠色彗尾的彗星逃脫不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銳利的目光。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和美國大學太空研究協會的科學家,坐鎮阿雷西博天文台,利用雷達方法研究這顆彗星,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固體核心與週圍的塵埃彗髪。

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是一顆短週期彗星,於1948年12月3日由本田實發現。這顆彗星週期為5.26年,軌道呈橢圓形。彗核呈雙葉形狀,直徑估計約0.5公里至1.5公里,自轉週期是7.6小時。

本田-姆爾科斯-帕伊杜莎科娃彗星2016年12月31日過近日點,2017年2月11日最接近地球。阿雷西博天文台由2月9日起,連續追蹤這顆彗星,至2月17日為止。

【圖:阿雷西博天文台;文:林景明節譯自美國大學太空研究協會新聞公佈】

美國太空總署決定朱諾號木星探測太空船維持在當前軌道

朱諾號距離木星十萬一千公里拍攝的木星照片
美國太空總署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太空船去年10月抵達木星軌道後,準備向低軌道推動時出現了故障,低軌道飛行任務需要推遲。美國太空總署在評估各種風險後,決定放棄讓朱諾號探測太空船進入更低的十四日木星週期軌道,繼續維持目前的五十三日週期軌道,繼續進行更多科學考察任務。

【圖、文:節譯自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美國太空總署研發新型固態電池可給微型衛星供能源

新型固態電池的原型結構
美國太空總署與邁亞美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合作,研製一種新型固態電池,其體型小巧,節省空位,可用在微型衛星上。研究人員表示,新電池有望徹底改變操控小型載荷的方式。

這款電池的原型由美國太空總署甘迺迪太空中心探索研究與技術理事會首席研究員盧克·羅拔臣(Luke Roberson)博士和邁阿美大學複合材料專家賴安·卡基倫(Ryan Karkkainen)博士聯手研製;電池的化學性能和結構則由邁阿美大學力學和航空航天工程學副教授周襄陽(音譯)負責研發。

這種電池體型纖巧,厚度僅為2毫米到3毫米,非常適合微型衛星使用。羅拔臣解釋稱,對於微型衛星來說,空位至關重要,新電池所佔空位僅為現有電池的三分之一,因此可節省出大量空位,供研究人員進行更多科學研究。羅拔臣表示,該電池也能應用於其它領域,包括用於汽車車架或桌面電池充電器上。

【圖:美國太空總署;文:節錄自科學網頁;新聞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