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美籍天文學家史瓦西誕辰


馬田·史瓦西(Martin Schwarzschild,1912年5月31日-1997年4月10日),德裔美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知名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的兒子。瑞士天文學家羅伯特·埃姆登的外甥。

馬田·史瓦西生於波茨坦一個在學術上相當傑出的德國猶太人家庭。根據他父親卡爾·史瓦西的要求,馬田和它的家人于1916年舉家遷往哥廷根。馬丁就讀於哥廷根大學並於1936年12月通過了博士考試。同年他離開德國後先前往挪威,再遷往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田任職於美軍情報部門,戰後他獲頒美軍功績勳章和銅星勳章。之後他和天文學家 Barbara Cherry 結婚。1947年馬田·史瓦西和他的一生好友萊曼·史匹哲一起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任職。史匹哲在史瓦西去世前十日過世。

史瓦西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恒星結構和恒星演化。他的研究讓人們更進一步瞭解脈衝星、太陽的較差自轉、恒星在主序星階段以後在赫羅圖上的演化軌跡(包含恒星如何成為紅巨星)、氫外層來源、氦閃以及星團的年齡等。他大部分的工作是和 Richard Härm 一起進行。而他在1958年出版的書《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Stars》則教一整個世代的天文學家如何應用電腦計算恒星結構與演化模型。

1950和1960年代,史瓦西是使用探空氣球裝載同溫層望遠鏡觀測天文的先驅。同溫層望遠鏡是使用氣球搭載天文儀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進行觀測。第一個同溫層望遠鏡拍攝到了高解析度的太陽米粒組織和太陽黑子,確認了太陽大氣層中的對流存在。而第二次升空的望遠鏡則以紅外線波段觀測了行星、紅巨星和星系核。在史瓦西晚年,他對橢圓形星系的動力學有極大貢獻。史瓦西是當時天文界的重要人物,並且擔任數個主要科學學會的領導職務。

1980年代史瓦西應用了他的數值計算技術建構了星系的三維模型。史瓦西是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天文講座教授,他一生中多在普林斯頓大學進行研究。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美國天文學家艾博特誕辰


查理斯·格里利·艾博特(Charles Greeley Abbot,1872年5月31日-1973年12月17日),美國天文學家,史密森尼學會的幹事,出生于新罕布夏州威爾頓市。

艾博特於1894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得到化學物理的學位。當時撒母耳·皮爾龐特·蘭利正在尋找他在史密松天文物理台的助手,儘管他對天文學缺乏經驗,但因為他的實驗技術,在1895年雇用了艾博特。

艾博特在1896年當上了副主管,並在1907年升上了主管。當他當上了研究助理之後,1928年至1944年之間都擔任著史密森尼學會的幹事。

蘭利開始專注在航空工程的實驗時,艾博特負責觀測台的太影觀測。他設計且建造一台用來量測太陽輻射的儀器,包括在1900年北卡羅萊那州威地波羅市的日食時,用來量測太陽內日冕的輻射熱測定器。

蘭利死於1906年,艾博特代替他成為史密松天文物理台的主管,沃爾科特則成了史密森尼學會的幹事。艾博特很快地便利用改善的技術來得到更精准的太陽常數數值: 1.93 cal/cm²/min。

1918年,艾博特成了史密森尼學會的助理秘書,並在1928年接替沃爾科特的幹事職務,帶領史密森尼學會經歷經濟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盪時代。他在1944年同時辭退了史密松天文物理台主管和史密森尼學會幹事兩個職務,成為史密森尼學會第一位不是死在位子上的幹事。

艾博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推動火箭研究的先驅者-羅伯特·高達德的資金籌措,但令他失望的,計劃在戰爭結束後就被取消了。艾博特和蘭利一樣,都相信太陽輻射會改變,並因此影響天氣的變化。他不斷地觀察太陽常數的變動,希望可以有助於天氣預報,並且相信他已經量測到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的變動。但不管怎樣,現今更精確的量測證實除了太陽黑子與太陽光斑所導致的變動之外,這種變動並不存在,。

他完成了太陽的紅外線光譜,並將其運用在太陽輻射變動的系統研究上,其和太陽黑子週期的關係,而且其對天氣變化的影響。他也研究地球大氣層透射和吸收的性質。艾博特製造了許多現今廣泛使用來量測太陽熱量的設備,並且發明出可利用太陽能的裝置。

月球上的艾博特環形山即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但有人因為當時他還活著而對這項命名提出抗議。他在101歲時得到他最後一個專利,是世上最老還能得有專利的發明家。

艾博特在1910年贏得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亨利·德雷伯獎章和在1915年得到了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的拉姆福德獎。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翌日截止報名)


為激發香港年青一代對天文學和太空科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中國航天事業及中國文化的認識,自2009年開始,負責統籌於每年暑假期間舉辦「少年太空人體驗營」,挑選中學生在暑假期間到內地參加航天員體驗課程。

過去體驗營活動都十分成功,社會的反應熱烈,同學們在體驗營學到了基本的太空科學和航天科技知識,並參觀重點航天設施如衞星發射中心及體驗航天員的刻苦訓練,更重要的是能與航天專家及航天員等會面交流。

新一屆招募活動即將展開,同學們千萬不要錯過參與這次學習和體驗之旅的黃金機會。

◎第一輪甄選 – 問答比賽
日期:2017.06.24(六)
地點: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

◎第二輪甄選 – 營前集訓
日期:2017.07.01(六) ~ 2017.07.03(一)
地點:保良局北潭涌渡假營及西貢麥理浩夫人度假村

◎第三輪甄選 – 面試
日期:2017.07.11(二)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營前簡介會
日期:2017.07.18(二)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出發儀式
日期:2017.07.25(二)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
日期:2017.07.28(五) ~ 2017.08.04(五)
地點:北京及酒泉

名額:30
資格:
  ●12歲或以上2016/2017學年的中二或以上香港全日制中學學生
  ●身高1.4至1.8米,身體健康
  ●能以普通話溝通

免費活動:包括甄選及內地體驗營交通食宿。2017.05.01 起,參加者必須先經所屬中學提名,2017.05.31 截止,再後經三輪甄選選拔。

#115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美國天文學家杜根誕辰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Raymond Smith Dugan,1878年5月30日-1940年8月31日),是一名美國天文學家。

杜根於1899年在美國麻塞諸塞州的私立學院安默斯特學院畢業,並於1902年在安默斯特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02年至1905年,他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王座山天文臺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天文攝影先驅馬克斯•沃夫。在這期間,他一共發現了16顆小行星[2],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行星511(511 Davida,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軌道內第七大的小行星)。

1905年,杜根回到美國,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他先後擔任過講師(1905年–1908年), 助教授(1908年–1920年)和教授(1920年–1940年)。1909年,他和Annette Rumford結婚。

1927年,杜根和亨利·諾利斯·羅素以及約翰·昆西·斯圖亞特合 作編寫一本天文學教科書《天文學-青少年天文學手冊修訂版》(Astronomy: A Revision of Young’s Manual of Astronomy,由波士頓的Ginn & Co出版社在1926-1927年出版,1938年、1945年再版)。這本書分為兩卷,第一卷是太陽系,第二卷是天體物理學和恒星天文學。它的影響非常 大,在出版後近二十年內一直是美國標準的天文學教材。

為了表彰杜根在天文學領域的突出貢獻,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杜根環形山。另外,小行星2772也以杜根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46年前美國成功發射首顆火星人造衛星


水手9號 是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探測衞星,用於探索火星,也是水手號計劃的一部份。水手9號於1971年5月30日發射飛向火星,並於同一年11月14日抵達,成為第一個環繞除了地球以外第一顆行星的太空船。經過好幾個月的沙塵暴後它終於傳回令人驚訝的地表清晰照片。

水手9號總計在軌道上349天,水手9號傳送了7,329張照片,涵蓋了超過80%的火星地表。照片揭露了河床、隕石坑、巨大的死火山(如奧林帕斯山,太陽系中最大的已知火山)、峽谷(包括超過4,000公里長的水手谷)、風與水的侵蝕作用及沉澱、鋒面、霧以及其它。火星的兩個小衞星也有照相。

水手9號用完姿勢控制氣體後,太空船於1972年10月27日結束運作。水手9號目前仍在火星軌道上,至少到2022年都能保持穩定軌道,之後這艘太空船將會進入火星大氣層中。

【資料:維基百科】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