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中國天文學會成立93週年


1922年10月30日,中國天文學會成立,中央氣象台台長高魯波任第一屆會長。中國天文學會於1935年參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派代表參加1955年和195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九、十兩屆大會。中國天文學會現在同37個國家的200多個天文機構建立了書刊資料交換關係。

【資料:中國天文學會】

淺談現代天體物理的發展


現代天體物理無論在觀測和理論都有長足的飛躍。在香港我們都比較少接觸到現今天體物理前沿的觀測項目,如我國在貴州的五百米口徑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南極暗宇宙巡天望遠鏡等。另外,超弦理論在物理和宇宙學研究中起着關鍵的作用。在本講座中講者會簡介兩個比較大型的觀測項目,並淺談一課前沿的理論。此次講座集中講解基本概念,適合初學者學習。

第三講:超弦理論入門
講者:梁振聲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導師及香港天文學會理論組組長)
日期:2015年10月29日 ( 星期四)

時間: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點:演講廳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觀星活動


由2015年10月8日至11月26日期間,中心每逢星期四晚上均會於中心(崇基圖書館頂層)舉辦觀星活動,時間為晚上7時至9時,假期除外。活動舉行期間將有專人於中心介紹當晚星空及指導觀星技巧,參加者更可獲贈中心印製的精美旋轉星圖乙個。

如活動當日黃昏時分下雨或天氣惡劣,是晚活動便會自動取消。中心並會於下午6時在此網頁作出公布,參加者敬請留意。

無須預先報名,歡迎任何有興趣人士參加。

查詢詳情請致電3943 4047。

此活動由崇基學院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主辦。

24年前今日第一艘太空船掠過小行星


1991年10月29日,美國太空總署伽利略號太空船在前往木星的途中,距離951號小行星1,600公里內掠過,傳回57張小行星的照片,成為第一艘飛往小行星的太空船。

951號小行星(Gaspra)是一顆非常接近小行星帶內層邊緣的S-型小行星。

【資料:維基百科】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誕辰


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 1656年10月29日至1742年1月14日)是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計算出哈雷彗星的公轉軌道,並預測該天體將再度回歸。他也是第二任英國皇家天文學家,繼承天文學家約翰·弗蘭斯蒂德(John Flamsteed)的職位。

哈雷年幼時對於數學就很感興趣,1673年他進入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就讀,他在畢業前就發表了關於太陽系和太陽黑子的研究論文。哈雷在1676年離開牛津,到南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並在那裡研究南天星空。他在當地觀察到水星凌日,並意識到可以用類似的金星凌日來確定太陽系的絕對規模。1678年5月,他返回英國。在接下來的一年,他代表英國皇家學會前往但澤(格但斯克)。此後他發表了包含341顆南天恆星的詳細數據的《南天星表》

1705年,哈雷發表論文,指出1456年、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彗星其實是同一顆彗星,並預言這顆彗星將於1758年重返。當這顆彗星於1758年重返後命名為哈雷彗星,而這時哈雷已經去世17年了。1716年,哈雷提議利用金星凌日來精確測量地球和太陽的距離。1718年,他通過比較自己的天體測量數據和古希臘的數據發現了恆星自行運動現象。他認為大角星和天狼星在1800年內有顯著的移動。

為了記念他的成就,除了哈雷彗星外,月球及火星上各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

今日木衛現象


木衛現象預報的時間同時適用於所有東八時區 (UT+8)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只列出可見現象

日 時 分 木衛 現象
28 04 32.2 4 掩始

食始 = Eclipse Disappearance
食終 = Eclipse Reappearance
掩始 = Occultation Disappearance
掩終 = Occultation Reappearance
凌入 = Transit Ingress
凌出 = Transit Egress
影入 = Shadow Ingress
影出 = Shadow Egress

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028-1-1.html

核子物理:物質結構、宇宙的演化和元素的起源


Seminar – Nuclear Physics: structure of matter, evolution of universe and origin of element
In this seminar, nuclear physics and its understanding for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evolution of universe and origin of element will be introduced for non-expert in the field. Topics and questions including the goal of nuclear physics, specialty of atomic nucleus, impact of nuclear physics on society and daily life, why gold is expensive, the facility for matter structure, will be discussed and answered. Stories of some physicists and personal view on education in nuclear physics will be introduced as well.

時間:2015.10.28(三) 16:30
地點:香港大學莊月明物理樓522室
講者:Prof. Jie Meng (孟杰 教授)
語言:英語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大學物理學系主辦。


20時05分

南極天文和超弦論簡介


講者會分別簡介南極天文和超弦理論,與他近期於太空館所講內容不盡相同

時間:2015.10.27(二) 19:00 ~ 20:3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 Y502
講者:梁振聲 博士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理論天文組主辦。

尋找他鄉的故事 – 細談開普勒計劃


開普勒計劃係美國太空總署(NASA)領導進行嘅一個系外行星探索任務,目的係尋找喺銀河系入面、太陽系以外嘅行星系統,務求喺當中搵到一啲同地球相似,有可能有生物,甚至適合人類居住嘅星球!之前NASA宣佈搵到「地球2.0」,幕後功臣就係呢個開普勒計劃喇!而呢個探索計劃嘅首席研究員,威廉•伯魯先生(William J Borucki),更加獲頒2015年邵逸夫天文學獎,以表揚佢構思同領導開普勒計劃!究竟呢個偉大嘅計劃內有咩乾坤呢?就等講者帶我地一一探索啦!

講座之後仲會有觀星環節,湯博士會親身指導我哋睇星架!

時間:2015.10.27(二) 19:00 ~ 20:3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蒙民偉樓 LT1
講者:湯兆昇 博士

此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天文學會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