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第八屆學界天文營回顧

8th Summer Astronomy Camp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簡介:方煒壹 整理:黃嘉軒   本營已於今年8月4至6日假香港小童群益會白普理營順利舉行,共有81名同學報名

170年前今日發現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


海衛一是環繞海王星運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顆,它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天體之一,具有複雜的地質歷史和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年輕的表面。1846年10月10日威廉·拉塞爾(William Lassell)發現了海衛一(這是海王星被發現後第17天)。拉塞爾以為他還發現了海王星的一個環。雖然後來發現海王星的確有一個環,但是拉塞爾的發現還是值得懷疑,因為實際上海王星的環太暗了,不可能被拉塞爾用他的儀器發現。

在所有太陽系的大衛星中海衛一的軌道特別,它有一個逆行軌道(軌道公轉方向與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逆行的衛星不可能與其行星同時在太陽星雲中產生,因此它們是後來被行星捕獲的。海衛一可能是被海王星捕獲的古柏帶天體。

【資料:維基百科】

412年前今日發現刻卜勒超新星


刻卜勒超新星(SN 1604)是位於銀河系內的一顆超新星,位置在蛇夫座內。到目前為止,SN 1604是銀河系內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距地球僅4,000秒差距(約13,000光年)。高峰時曾成為全天最亮的恆星,也比金星以外的其它的行星光亮,視星等為−2.5。

超新星在1604年10月9日首次發現。到10月17日,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發現是次現象,他深入研究後寫了一本書鉅細無遺地記錄此事,書名為《De Stella nova in pede Serpentarii》(蛇夫座足部的新星)。

中國《明史》志第三 天文三(卷27)對此次超新星爆發也有記載:

「(萬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彈丸,色赤黃,見西南方,至十月而隱。十二月辛酉,轉出東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漸暗,八月丁卯始滅。」

【資料:維基百科】

附圖是刻卜勒超新星爆發後的遺骸

月掩畢宿五


2016年10月9日(星期日)19時05分,月掩人馬座5.8等恆星建增八,月齡初九。掩始現象,恆星由月球暗面消失。

掩始時月球仰角 49度,地平方位192度

有關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452-1-1.html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朱文鑫誕辰


朱文鑫(1883年10月9日-1939年5月15日),字貢三,別號槃亭;江蘇蘇州昆山陳墓鎮(現錦溪鎮)人,中國近代天文學家、教育家。朱氏為家中長子,15歲經鄉試錄取副貢,19歲考進江蘇高等學堂,三年後肄業參加上海的愛國學社,1906年發起創辦蘇州女校。1907年考取江蘇庚款生赴美威斯康辛大學天文系留學,獲理學士。回國後任南洋大學(1916年7月─1924年12月)、復旦大學(1917年─1919年)教授與執掌東華大學(1913年─1927年),1927年任江蘇省建設局技正、江蘇省政府秘書兼課長、《江蘇通志》編纂兼總務主任等官職,翌年起更涉足中國天文學會職務,至晚年出版十數部中國古天文研究著作;1938年中風期間仍堅持寫作,1939年5月初病況突轉嚴重,至5月15日於上海逝世。2003年12月9─11日曾在錦溪鎮舉行紀念朱文鑫誕辰120周年暨中國天文學術研討會。

朱氏從美國留學回國後起著力於中國古代天文史籍的整理與研究,在當時最專者僅此一人,除此並譯介歐洲數理、天文之理論專著。已出版的包括《天文考古錄》、《近世宇宙論》、《天文學小史》(以上均被編入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歷代日食考》、《曆法通志》、《〈史記•天官書〉恒星圖考》(以上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十七史天文諸志之研究》(科學出版社出版)等等。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布拉格天文鐘落成606週年


布拉格天文鐘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中世紀天文鐘,座落於老城廣場的老城市政廳的南面牆上,是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機械鐘和天文錶盤是布拉格天文鐘最古老的部分,1410年10月9日由鐘錶師傅Mikuláš of Kadaň和Jan Šindel製做,後者是查理大學的數學和天文學教授。。大約在1490年,天文鐘加了日曆錶盤,外觀上加了歌德式的雕塑。

天文鐘是一種機械式的星盤,在中世紀是一種天文學的設備。另外,也可以將布拉格天文鐘當成是一個原始的天象儀,顯示目前的宇宙狀態。天文鐘的背景顯示出地球和天空,圍繞著它有4個主要的移動元件:黃道環、一個旋轉的外環、代表太陽標幟的圖示、代表月球標幟的圖示。

【資料:維基百科】

丹麥天文學家赫茨普龍誕辰


埃希納·赫茨普龍(Ejnar Hertzsprung,1873年10月8日-1967年10月21日)生於丹麥哥本哈根,著名天文學家。

赫茨普龍最初是一位化學工程師,專門研究照相技術。他也是一位天文愛好者。他曾在格丁根大學及波茨坦天文台工作。1919年,獲聘為萊頓大學天文台副台長,並於1935年晉升為台長。

他最早提出絕對星等的概念;1905年提出恆星有巨星和矮星之分。1913年他以統計視差的方式對數顆造父變星的距離進行研究。他還注意到了恆星顏色和亮度之間的關係,他的這個發現最初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美國天文學家亨利·諾利斯·羅素發表了他的發現之後,人們才重視起他的研究成果,也因此,恆星光譜光度圖被稱為赫羅圖。

為紀念他對天文學的貢獻,小行星1693及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

摘星之旅


兩日一夜,悟道。取日之精,月之華,星之卡比,練成曠世奇功;能輕易細數點點繁星,訴盡一切星座故事。

日期:2016.10.08(六) ~ 2016.10.09(日)
地點:長洲救世軍白普理營
集合:2016.10.08(六) 13:45 @中環五號碼頭
解散:2016.10.09(日) 13:00
對象: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收費活動,不包括交通費用,參加者必須報名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天文學會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