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獵戶座流星雨極大

相關流星群:獵戶座流星雨 (ORI)

出現日期:10月2日至11月7日
極大日期(香港時間):
10月21日(星期五)12時36分
月閃高峰期:早1.3小時

天頂每時出現率 ZHR:20 顆
速度:每秒 66公里(中速)
亮度指標:2.9(暗淡)

輻射點 (曆元 2000):
赤經 6.3時/95°赤緯 16°

有關今次天象更詳細資料請按左下角「外部連結」

http://forum.hkas.org.hk/thread-9449-1-1.html

從「嫦娥」探月到無創外科手術


探索太空奧秘為科學家多年來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如何將精密的航天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並應用於社會大眾層面,亦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課題。本講座將介紹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多年來所參與的幾項重要深度太空探測工程,以及憑藉為探測任務開發創新精密儀器所得的經驗與專業技術,研發出嶄新的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 (NSRS),為開拓未來無創外科手術的領域踏出了重要且歷史性的一步。

時間:2016.10.21(五) 15:25 ~ 16:25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講者:容啟亮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主持:劉培生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部研究員兼副教授)
語言:粵語 (設普通話即時傳譯服務)

免費活動,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木星 – 征服太空的前哨站


探索太空奧秘為科學家多年來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如何將精密的航天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並應用於社會大眾層面,亦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課題。本講座將介紹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多年來所參與的幾項重要深度太空探測工程,以及憑藉為探測任務開發創新精密儀器所得的經驗與專業技術,研發出嶄新的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 (NSRS),為開拓未來無創外科手術的領域踏出了重要且歷史性的一步。

時間:2016.10.21(五) 16:35 ~ 17:35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講者:葉永烜 院士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主持:劉培生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部研究員兼副教授)
語言:普通話 (設粵語即時傳譯服務)

免費活動,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觀星活動


活動期間將有專人介紹當晚星空及指導觀星技巧

時間:
2016.10.20(四) 19:00 ~ 21:00
2016.10.27(四) 19:00 ~ 21:00
2016.11.03(四) 19:00 ~ 21:00
2016.11.10(四) 19:00 ~ 21:00
2016.11.17(四) 19:00 ~ 21:00
2016.11.24(四) 19:00 ~ 21: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圖書館頂層 科普中心

免費活動,歡迎參加
如遇當日黃昏時分下雨或天氣惡劣,活動取消

查詢詳情請致電3943 4047。

此活動由崇基學院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主辦。

講座系列:從天體觀測及發現談到地外生命


自望遠鏡發明後,人類於天體觀測及發現展開了新一頁,及後互聯網日漸的興起及電腦軟件的發展,不論職業或業餘的天文學家均可透過自動化天文台來進行天文觀測及天體發現。隨著不同的觀測技術日漸成熟,利用天體測量學及光度學也可以觀測到不同類形的天體,從而引伸一連串與地外生命相關的研究課題。本講座將一連三講為各位介紹就算是一般業餘的天文愛好者亦能涉及的自動化遙控天文觀測技術,小行星與系外行星天體的發現及觀測,以及有趣的地外生命探討等課題。

●小行星與系外行星發現及研究
時間:2016.10.20(四) 19:00 ~ 20:3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楊光宇 (香港天文學會會長)

●新「星」- 介紹夏威夷觀星好去處
時間:2016.11.03(四) 19:00 ~ 20:3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梁威恆 (香港天文學會委員)

免費活動,觀迎公眾參加,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星空初探」課程觀星營 (營前預備會)


香港天文學會與業餘進修中心聯合主辦

凝望著夜空中晶瑩閃耀的繁星,最是令人心嚮神往。這一份樂趣,未必是每個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都曾有機會領略過。「星空初探」的意思,就是讓從未接觸天文的參加者,在觀星營內,嘗試一下夜觀天象、探索宇宙的樂趣。觀星活動由富有經驗的天文導師指導辨認星座,學習使用星圖,並透過天文望遠鏡,飽覽星際間各個引人入勝的媲麗天體。

●營前預備會
時間:2016.10.19(三) 20:00
地點:土瓜灣 馬頭涌50號 工人俱樂部
●觀星營
日期:2016.10.22(六) 14:00 ~ 2016.10.23(日)
地點:長洲

導師:(香港天文學會)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工聯會、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基礎天文攝影證書班 (基礎及理論課二)


每逢晴朗的晚上,舉頭望上夜空,可以看到我們浩瀚的宇宙,由一閃即逝的流星,皎潔的月球,以至遙遠的深空天體,透過不同的天文攝影技巧,可以把眾多美麗天體一一留住倩影,而有系統的天文攝影,更可以為天文科學作出貢獻。是次基礎天文攝影證書班由本會資深天文攝影導師主講,利用課程提供不同的天文儀器,學員出席四堂課堂及實習,並完成指定習作,將獲香港天文學會頒授基礎天文攝影證書乙張。
課程大綱:
• 天文攝影入門概述
• 星野攝影 (星座及星流跡)
• 長時間曝光追踪攝影
• 中高倍天文攝影基礎知識及理論概覽
• 直焦點 (Prime Focus) 攝影應用及實習 (數碼單反相機接駁鏡頭及望遠鏡)
• 無焦點 (Afocal) 放大法技巧及實習 (傻瓜數碼相機及手機接駁望遠鏡)
• 淺談動態相機應用
• 初階天文圖像處理
實習使用器材,其中包括:
• 美國Celestron C9.25吋折反射式望遠鏡
• 日本高橋 TSA 102 Super APO 折射式望遠鏡
• Canon EF 600mm f/4L IS定焦鏡頭
• 赤道儀及追星儀
導師:
梁威恆 威Sir(香港天文學會推廣部委員)
吳偉堅 Eric Ng(香港天文學會副會長)
費用:
會員: HK$880
非會員: HK$980
名額: 15
課堂及實習:
基礎及理論課二(3小時)
日期:2016年10月19日19:00-22:00
固定及追踪攝影
戶外觀測及實習一 (4小時)
日期:2016年10月8日18:30-22:30
中高倍月球拍攝
戶外觀測及實習二 (4小時)
日期 :2016年10月22日18:30-22:30
固定及追踪攝影
證書頒發儀式、作品及圖像處理分享會
日期: (待定)
授課語言:廣東話

此活動由香港天文學會主辦。

印度裔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誕辰


錢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15日)是一位印度裔美國籍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體結構和演化的研究而與另一位美國體物理學家威廉·福勒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是另一個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拉·拉曼的親戚。錢德拉塞卡從1937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職,直到1995年去世為止。

錢德拉塞卡在1933年夏天獲得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在當年十月成為三一學院的研究員(1933年-1937年),他在這段時期認識了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與愛德華·亞瑟·米爾恩。

錢德拉塞卡最知名的成就是錢德拉塞卡極限,他描述白矮星的質量限制是1.44倍的太陽質量,如果超過這個界線,恆星將塌縮成中子星、黑洞(在成為超新星之後)。錢德拉塞卡極限是由錢德拉塞卡於1930年所計算出來的,當時他正從印度前往英國的劍橋。

為紀念錢德拉塞卡,1999年發射的X射線天文衞星在1998年時更名為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

【資料:維基百科】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