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書籍介紹:我們去觀星


日期:2016.12.02(五) ~ 2016.12.14(三)
時間:(圖書館開放時間)
地點:鴨脷洲公共圖書館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

天文學入門


不少人有些錯覺,認為天文學內容高深,研究的都是些遙不可及的事物,其實最初人們留意日月的位置變化和出沒規律,為的只是農耕和預防河流氾濫等生活需要,但由此發展出日、月、年的時間觀念,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本課程會運用生活化的例子,從星座和以星星辨認方向等開始講解天文學的內容,又會從近年傳媒熱衷報導的藍月、流星雨等帶領參加者正確認識各種天文現象。

◎理論課
●天文望遠鏡和各種天文儀器的介紹
時間:2016.12.02(五) 19:00 ~ 22:00
●太空探險、地外生命的探索
時間:2016.12.09(五) 19:00 ~ 22:00
地點:土瓜灣 馬頭涌50號 工人俱樂部

◎實習課
日期:2016.11.11(五)
時間:(待定)
地點:(待定)

收費課程,參加者必須報名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主辦。

天文觀測營 (抽籤選拔)


日期:2017.01.06(五) 19:00 ~ 2017.01.07(六) 16:45
地點: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集合:2017.01.06(五) 19:00 @西貢鄧肇堅運動場上車
名額:48

收費活動,參加者必須報名,2016.11.24 截止,2016.12.02 抽籤選拔
2016.12.23 ~ 2017.01.06 候補報名

注意事項:請穿有袖外衣及包跟膠鞋,自備早餐及午膳

【活動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書籍介紹:天文全接觸


日期:2016.12.01(四) ~ 2016.12.31(六)
時間:(圖書館開放時間)
地點:沙田公共圖書館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

天文課程:天文攝影技術


很多天文愛好者都喜歡把所見的天象拍攝下來。其實天文攝影並不困難,但要拍攝一幅理想的天文照片,除了要對天文有基本的認識外,還要多作實習。課程內容包括基本天文攝影知識、攝影儀器及材料的選擇、感光元件基礎、天文攝影儀器的使用、特別拍攝技巧、基礎影像處理方法和資料的記錄及整理,並會到天文公園實地拍攝天文圖片。

●講座
時間:
◎2016.12.01(四) 19:00 ~ 21:0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實習
時間:2016.12.05(一) 19:00 ~ 21:00
地點:香港太空館天台

時間:2017.01.07(六) 20:00 ~ 22:00
地點:天文公園

時間:2017.01.09(一) 19:00 ~ 21:00
地點:香港太空館天台

導師:傅偉豪 (坐井會會長)
名額:24

收費活動,2016.10.01起,參加者必須報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兒童書籍介紹:星空之旅


日期:2016.12.01(四) ~ 2016.12.31(六)
時間:(圖書館開放時間)
地點:瀝源公共圖書館

歡迎公眾參加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

兒童書籍介紹:宇宙探索


日期:2016.12.01(四) ~ 2016.12.31(六)
時間:(圖書館開放時間)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青少年圖書館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

零距離科學2 – 星球海洋 (重播)


水,一直塑造地球的面貌,對生物極為重要。過去,我們一度認為海洋是地球獨有的。可是,近年天文學家發現原來海洋的蹤跡遍佈整個太陽系,大幅增加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土衛二荒涼的冰原和火星的史前海洋,還有土衛六的甲烷湖───一個美國太空總署正計劃派出太空潛艇去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未知領域。

太陽系中的外星海洋雖不罕有,但當中到底哪一個才具備孕育生命的潛能呢?這一次,攝製隊遠赴南美壯麗的亞他加馬沙漠以及酷寒的南極冰原,去尋找有關外星生 物的線索。在幾位科學家的引領下,我們攀山越嶺到地球上幾個最荒僻的地域,探訪一些擁有頑強生命力的生物,牠們有的能活上十萬年,有的甚至能在太空生存。

到底在太陽系之中,地球是否一個獨一無二地富有生命力的星球?這一次我們將會帶領大家探索一個擁有無限生機的未來。

時間:
●2016.11.27(日) 11:00 ~ 12:00
●2016.11.30(三) 12:00 ~ 13:00
頻道:港台電視31 CH031 及 港台電視31A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港台電視31主辦。

Ia型超新星的合成核、捕獲電子型超新星的流體動力學模擬及其合成核


Seminar:- Hydro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Nucleosynthesis of Type Ia Supernovae and Electron-capture Supernova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alk, the speaker will present updates on Type Ia supernovae (SNIa) and their nucleosynthesis. He carry out multi-dimensional simulations of SNIa using the turbulent deflagration models with delayed detonation transition. By spanning the physics parameters of SNIa, a database of the nucleosynthesis data for SNIa is built. Based on the database, we can predict the progenitor properties of some well observed SNIa or their remnants. The influence of our SNIa models to the galactic chemical enrichment process is also discuss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alk, the speaker will cover the hydro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nucleosynthesis of electron-capture supernova. A main-sequence star of mass 8 – 10 solar mass evolves to form a degenerate oxygen-neon-magnesium (ONeMg) core. The subsequent electron capture in the core triggers the oxygen-neon deflagration.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such explosion can disrupt the ONeMg core or lead to the collapse, which forms a neutron star. The speaker carry out multi-dimensional hydrodynamics simulations for the ONeMg core using the turbulent deflagration model. He will discus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onset of collapse and will present also the chemical signature for the models which fail to collapse.
 
時間:2016.11.30(三) 15:30 ~ 16:15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科學館北座LG23 
講者:梁成志 博士 Dr. Shing Chi LEUNG (日本 東京大學 Kavli宇宙數學與物理研究機構) 
語言:英語 
 
免費會議,歡迎參加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主辦。

407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月球


1609年11月30日,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先驅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測月球。雖然在伽利略自製望遠鏡之前,英國數學家、探險家托馬斯·哈里奧特(Thomas Harriot)已經用「窺視鏡」來觀測月球了。根據他的報告,哈里奧特注意到在月虧處有「奇怪的斑點」,但是並不能解釋現象的原因。由於伽利略接受了藝術熏陶和對明暗繪畫法的了解,他意識到這些光斑與陰影組合實際上是一些月球的地形結構。雖然伽利略不是第一個通過望遠鏡觀測月球的人,但卻是第一個能夠正確解釋為光在月球山與環形山所留下的陰影。在他的研究中,伽利略繪製了月球的地形圖表,估測這些山峰的高度。月球由此不再是之前如亞里士多德所認為的半透明的、完美的球體。

【資料:維基百科】

圖:伽利略在1609年通過使用望遠鏡觀測月球,木星的衛星及銀河等觀測結果後,發表的一本科學著作《星際信使》Sidereus Nuncius 中繪畫的月球表面特徵插圖。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