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零距離科學2- 做個太空人(重播)


在2015年12月15日,添‧皮克(Tim Peake)升上太空,成為了首名登陸國際太空站的英國太空人。

在過去兩年,添一直有為自己拍攝影片,記錄自己將要面對的危機,如何接受嚴格密集的訓練,以及過程中承受的壓力。節目攝製隊還訪問了他的妻子和兒子,見證他們如何送別即將踏上太空之旅的添‧皮克。

時間:2017.03.18(六) 11:00 ~ 12:00
頻道:港台電視31 及 港台電視31A

此活動由香港電台主辦。

天文望遠鏡操作訓練課程


除了教授望遠鏡的操作外,還會講解望遠鏡的結構和原理、指導觀日和觀星的技巧。課程結束時,參加者需要接受筆試及望遠鏡操作的測試。

時間:2017.03.18(六) 13:00 ~ 15: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頂層 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
導師:
●彭金滿 博士
●王裕龍
●朱偉恩
名額:12
對象: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生

免費課程,惟合資格之參加者須先報名,後抽籤選拔,2017.03.01(三) 12:00截止
#51

此活動由崇基學院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主辦。

天文學講座 – 系外行星的新世界


香港科學節2017 – 中文大學天文日 – 天文學講座:系外行星的新世界

時間:2017.03.18(六) 14:00 ~ 15: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科學館L1演講廳
講者:葉永烜 教授 (特邀講者)

免費活動,歡迎公眾參加

#71

此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主辦。

天文電影:雪亮的眼睛、星雲萬象、璀璨雲光、獵戶座星雲


「天象畫廊:鏡頭下的宇宙奇觀」電影系列 – 雪亮的眼睛、星雲萬象、璀璨雲光、獵戶座星雲

時間:2017.03.18(六) 14:30 ~ 15:30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語言:英語旁述,配以中文字幕

免費電影,歡迎公眾參加,座位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天文學講座 – 恒星的誕生


香港科學節2017 – 中文大學天文日 – 天文學講座:恒星的誕生

時間:2017.03.18(六) 16:00 ~ 17: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科學館L1演講廳
講者:梁寶建 博士

免費活動,歡迎公眾參加

#71

此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主辦。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蔡章獻誕辰


蔡章獻(1923年3月17日-2009年2月3日)知名台灣天文學家。曾任台北圓山天文台台長。

蔡章獻生於台灣台北市的艋舺(今萬華區),因對天文有所興趣,中等學校畢業後的1938年,他就任職於日治時代的台北公會堂(今台北中山堂)所附設的「天體觀測同好會」。該同好會的主要設備「四吋望遠鏡」,主要是由台灣日日新報於1937年所捐贈。該望遠鏡為1930年代台灣少見的天體觀測設備,只略遜於當時台灣總督府氣象局的台北觀測所。

在日本讀高中期間曾獲京都大學天文學教授山本一清賞識,收為入門弟子;但蔡本人並未受過正規天文教育,對天文觀測專業知識全由自修學得。1941年,火星與地球的大接近,於公會堂任職的蔡章獻以該四吋望遠鏡觀測到的結果,以日文寫成「小望遠鏡下之火星觀測」小品,投稿日本《南之星》雜誌,並獲得刊載。同年9月21日他亦以折光鏡等設備觀察日全蝕,並手繪日全蝕日冕模樣。該手繪圖,也成為日本最著名天文雜誌《天界》(東亞天文學會出版)的第246期封面。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蔡章獻回到臺北公會堂續任原職。1947年,公會堂改名為中山堂,天體觀測同好會則更名為台北中山堂天文台。1948年發起成立「台北市天文同好會」(今台北市天文協會)。

蔡章獻於天文第一次貢獻是於1952年1月18日發現麒麟座不規則變星(BDI8o1642,065208C)。隨後,1957年10月4日,蘇俄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即起直追,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呼籲全世界協助觀測人造衛星,於是蔡章獻受美資助委託,隔年於台灣組織「中國人造衛星觀測委員會」,協助美國監視人造衛星,同時並獲得美方資助12架2吋觀測鏡。

受此影響,天文觀察於台灣受到重視,有鑒於台北西門町鬧區附近的台北中山堂,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工作,於是經台北市政府同意後,決定另覓新址以替代台北中山堂天文臺。

959年,蔡章獻以技佐身份參加圓山天文台的設計與建造,並於1969年升任為圓山天文台台長。位於台北劍潭山山腰,圓山大飯店前方的天文台,一直到公元2000年因安全問題才拆除。

蔡章獻創立天文台台後,於擔任該台長期間,陸續添購41釐米反光望遠鏡、25釐米折光赤道儀、12.5釐米攝星鏡、15釐米折射望遠鏡連赤道儀。此外,他也在70年代以後將圓山天文台的天文觀察重點,從人造衛星移至太陽黑子觀測,並積極推動天文教育。

除了觀察太陽黑子工作受到肯定外,蔡章獻也於1980年擴建天文台,購入天象儀設立天象館,積極推動民眾參與天象觀察。當時圓山天象館的參觀人數,一年可達十數萬人,為舌北新興的休閒場所。

1978年12月30日,當時任職於美國的哈佛天文台的美籍華人天文學家邵正元發現第2240號小行星,為了感謝蔡章獻對他在天文上的啟蒙,1980年邵正元將這顆小行星取名為「蔡」(Tsai),以表揚蔡章獻在天文推廣教育上的功勞。蔡章獻不但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台灣人,該小行星也是第六位以中文名字留名的小行星。

1991年,蔡章獻以67歲高齡退休,不過仍積極從事著作、演說與不少天文書籍出版前的審訂。因此,在退休後仍陸續獲得日本東亞天文學會金質獎章,中華民國金鼎獎,中國天文學會(台灣)名譽會員等眾多獎項。另外,1990年代後,蔡章獻亦涉足不明飛行物體研究,並於2005年率隊參加中國舉辦的世界UFO大會。

2009年2月3日因心臟衰竭去世。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德國女天文學家卡羅琳·赫歇爾誕辰


羅拉琳·盧克雷拉蒂婭·赫歇爾(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1750年3月16日-1848年1月9日),出生於德國漢諾威,德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的妹妹。

1772年,卡羅琳拉移居英國巴斯與當音樂家的哥哥威廉一起生活。她曾經是哥哥的聖樂團的主音,並獲邀出席伯明翰音樂節,但她卻推辭了這個演出機會。但後來威廉全身投入天文學,卡羅琳成為了他的全職助手。

1782年威廉獲英王喬治三世聘用為天文學家,卡羅琳亦隨他遷住斯勞。在那裏,卡羅琳協助威廉觀測及計算數據。她的最大興趣是透過一台小型牛頓望遠鏡欣賞星空,這台望遠鏡讓她於1783年發現3個星雲;於1786年至1797年發現8顆彗星,其中5顆在歷史曾被人觀測過,包括恩克彗星。她於1786年8月1日發現的第一顆彗星——35P/Herschel-Rigollet也是首顆被女性發現的彗星。翌年,她獲喬治三世發薪聘用為威廉的助手。1797年,她向英國皇家學會提交一份約翰·佛蘭斯蒂德觀測資料的索引,以及列出561顆英國星表(British Catalogue)中遺漏的恆星和勘誤表。

在威廉·赫歇爾死後,她回到漢諾威,但她沒有放棄天文研究。在1828年她整理好自1800年威廉發現的二千個星雲列表。1828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向她頒發金獎章,並於1835年推選她為該會的榮譽會員。1846年,她獲普魯士國王頒發金獎章。

為紀念她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小行星281「盧克拉雷蒂婭」以她中間的名字命名。谷歌公司於2016年3月16日更改網站首頁的標誌,以紀念卡羅琳·赫歇爾266歲誕辰。

【資料:維基百科 】

香港郵政代銷海外郵品:南極光


新西蘭郵政發行:南極光 – 小全張 及 已蓋銷首日封連郵票

日期:2017.03.16(四) ~ 2017.09.15(五)
地點:香港38所郵政局 及 樂滿郵(香港郵政網上購物坊)

郵品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75

此活動由香港郵政主辦。

天文望遠鏡操作訓練課程


除了教授望遠鏡的操作外,還會講解望遠鏡的結構和原理、指導觀日和觀星的技巧。課程結束時,參加者需要接受筆試及望遠鏡操作的測試。

時間:
●2017.03.16(四) 18:30 ~ 20:30
●2017.03.18(六) 13:00 ~ 15: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頂層 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
導師:
●彭金滿 博士
●王裕龍
●朱偉恩
名額:12
對象: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生

免費課程,惟合資格之參加者須先報名,後抽籤選拔,2017.03.01(三) 12:00截止
#51

此活動由崇基學院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主辦。

星空攝影初探


想用手機都影到星?或者有相機嘅你想學下影星嘅專業技巧?咁就唔可以錯過啦

時間:2017.03.15(三) 19:00 ~ 21:00
地點:嶺南大學 林炳炎樓 G02
講者:
●吳偉堅 (香港天文學會副會長)
●林中適 (香港天文學會推廣部委員)
對象:嶺南大學學生

免費講座,參加者必須報名

#73

此活動由嶺南大學天文學會主辦。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