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及活動

不過夜觀星活動:北望神州見七星,南方天邊會老人


北望神州見七星,南方天邊會老人 (認識如何以北斗七星確定方向,並觀難得一見的南極老人)

活動地點:船灣淡水湖主壩
集合:下午5時30分大埔墟火車站外近麥當勞大型廣告牌
離開船灣淡水湖主壩時間:約晚上9時正
費用:全免 (自備車資及糧草)
查詢及報名:75813544
公共交通:
1.KMB巴士75K線或
2.進智公交專線小巴20C線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觀天會主辦。

觀星節目巡禮2017 – 天文初探黃昏營


由太空館職員及專業天文導師帶領,參觀天文公園,觀賞古今各類天象儀器。之後返回坐落度假村的遙控天文台,進行一系列星空探索活動,讓大家一起感受宇宙奧秘。

時間:2017.02.18(六) 16:00 ~ 22:30
地點:西貢天文公園及麥理浩夫人度假村
名額:45
對象:6歲或以上

收費活動,2016.12.29起,參加者必須報名,2017.01.09截止,2017.01.18抽籤選拔

【活動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中學天文及環境教育考察課程 – 天文及地理


天文及地理

日期:(可供填選)
●2017.02.17(五) ~ 2017.02.18(六)
●2017.02.24(五) ~ 2017.02.25(六)
●2017.03.03(五) ~ 2017.03.04(六)
●2017.03.10(五) ~ 2017.03.11(六)
地點:長洲 明愛賽馬會明暉營 及 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
對象:中一至中六學生 (每校須有教師帶領)
名額:45

收費課程,2015.09.13 13:00 起,參加者必須報名,最多可填選三個課程日期志願,2015.09.15 17:00 截止,先到先得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主辦。

2016-17年度天文課程 (中學天文課程)


中學天文課程

日期:
2017.02:08(三),10(五),17(五),20(一),24(五)
2017.03:06(一),09(四),14(二),21(二),31(五)
2017.04:07(五),21(五),24(一),28(五)
2017.05:05(五),12(五),16(二),22(一),26(五)
2017.06:02(五),09(五),16(五),20(二)
時段:14:00 ~ 16:30

日期:2016.10.25(二) ~ 2017.06.27(二) (指定日期晚間可選)
2016.10.25(二)
2016.10:26(三),28(五)
2016.11:14(一),21(一),22(二),28(一),29(二)
2016.12:06(二),20(二),21(三)
2017.01:05(四),06(五),09(一),10(二),16(一),24(二)
2017.02:07(二),22(三),24(五)
2017.03:03(五),08(三),13(一),14(二),20(一),21(二),28(二)
2017.04:05(三),07(五),10(一),11(二),25(二)
2017.05:12(五),16(二),22(一),23(二),25(四),31(三)
2017.06:01(四),02(五),05(一),08(四),12(一),15(四),19(一),27(二)
時段:19:00 ~ 21:30

地點:荃灣荃錦公路101號 嗇色園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高中天文課程
對象: 中四至中六級物理科學生
◎日間/晚間天文活動
對象:中一至中六學生

名額:每節45

免費課程,惟不包括交通費,2016.10.03(一) 09:00起,參加者必須報名,2016.10.13(四) 13:00截止,抽籤選拔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主辦。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鈺哲誕辰


張鈺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中國天文學家,福建閩侯人。張鈺哲曾就讀於福州明倫小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19年考入清華學校(即清華大學)高等科。1923年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康乃爾大學建築系,1925年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天文系,1929年畢業,獲天文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國立中央大學(即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講授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和天體力學等課程。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1946年─1948年3月曾赴美研究交食雙星光譜;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台長,兼任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曾連續當選為中國天文學會第一至四屆理事會理事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60年代曾參與人造衛星軌道、月球火箭軌道研究,期間亦有被提審;1984年退休成為紫台名譽會長。

1928年11月22日,張利用葉凱士天文台的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小行星,編號1125,他將其命名為中華,以紀念這是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但後來這顆小行星失去蹤跡,紫金山天文台於1957年發現一顆軌道近似的小行星,經張鈺哲本人同意後,便用來取代當年的小行星1125。而那顆丟失的小行星,則剛好在張鈺哲逝世後一個月後被尋回,並給以3789的編號及「中國」的名字,另外他亦在1965年11月1日和11日發現紫金山一號和二號彗星。
張鈺哲的研究在小行星及彗星的觀測及軌道計算,主要著作有《變化小行星的光電測光》、《造父變星仙后座CZ的研究》、《哈雷彗星軌道的演化趨勢和它的古代歷史》等。

1986年7月15日下午4時左右,張在紫台辦公室工作中突然昏迷至21日上午11時05分病逝於南京,7月30日早上在石子崗殯儀館舉行追悼會,骨灰埋在紫台內一處並不起眼的角落;為紀念張鈺哲在天文學上貢獻,小行星2051被命名為「張」。2010年8月2日, 位於月球表面的69.1°S 137.8°W的撞擊環形坑被命名為張鈺哲環形坑。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天文快樂時光


時間:2017.02.15(三) 19:30 ~ 21:00
地點:香港太空館天台
主持:(星空文化館)

免費活動,歡迎公眾參加
候備:如天氣欠佳,活動內容將作調整

【訊息由張詠倫提供】

此活動由香港太空館主辦。

美國天文學家薩金特誕辰


華萊士·萊斯利·威廉·薩金特(Wallace Leslie William Sargent,1935年2月15日 – 2012年10月9日)是一個出生在英國的美國天文學家。他通常被稱作沃爾·薩金特(Wal Sargent),雖然他是美國公民,但是他出生在英國的艾爾舍姆。他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之前曾於1959年獲得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

薩金特致力於類星體吸收線的研究。他是加州理工學院艾拉·博文(Ira S. Bowen)天文教授,在1981年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會員。

1964年,他與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研究員安妮亞·薩金特結婚直至逝世。

小行星11758以其名字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美國天文學家皮克林誕辰


威廉·亨利·皮克林(William Henry Pickering,1858年2月15日-1938年1月17日)是一名美國天文學家,土衛九的發現者。他是愛德華·查理斯·皮克林的弟弟。

1899年皮克林在1898年拍的底片上發現了土星的第九顆衛星。1905年他覺得自己在1904年拍的底片上還發現了土星的第十顆衛星,但是這個發現不是真的。

皮克林追隨喬治·達爾文的理論,於1907年猜測月球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太平洋是它分裂出去後形成的。他還提出一個類似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論(在阿爾弗雷德·魏格納之前),認為美洲、亞洲、非洲和歐洲曾經組成一個統一的大陸,但是在月球分離後分開來了。

1908年他帶領觀察日食的考察隊和研究月球上的撞擊坑。他猜測「月球昆蟲」導致艾拉托斯特尼撞擊坑外形的變化。他宣稱在月球上發現了植物。

1919年基於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異常他預言有一顆假設的海王星外天體,但是搜索威爾遜山天文台的照片未能找到這顆行星。1930年羅威爾天文台的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但是冥王星的品質太小了,依然不能解釋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今天我們知道這些異常是因為當時計算行星軌道時對行星的品質的估計錯誤導致的。皮克林認為冥王星的符號裡包括他和帕西瓦爾·羅威爾的名字縮寫。

皮克林設計和建立了多座天文台或天文觀察站,其中包括羅威爾的天文台。他晚年在牙買加他的私人天文台里待了很多時間。他發表了一份照片月球圖。

月球上的皮克林撞擊坑和火星上的皮克林撞擊坑都是以他和他的哥哥命名的。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義大利天文家伽利略誕辰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等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又發表慣性原理闡明,未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物體會保持不變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

史蒂芬·霍金說,「自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於伽利略。」

【資料:維基百科】

瑞士天文學家兹威基誕辰


弗里茨·茲威基(Fritz Zwicky,1898年2月14日-1974年2月8日),瑞士天文學家,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在理論和觀測天文學上,包括超新星、星系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於瑞士蘇黎世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就讀時,興趣轉移到數學和物理,並且接收了先進的數學和實驗物理學。1920年茲威基畢業於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922年在該校獲得博士學位。在1925年,他獲得「洛克斐勒基金的國際獎學金」之後,移民到美國,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羅柏特·密立根一起工作。

他在宇宙論中所設置的一些數值,對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宇宙有深遠的影響。他在1942年被任命為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教授,同時還是噴射飛機工程公司的研究主任/顧問 (1943-1961年),而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威爾遜山天文台和帕羅馬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員。

在1932年4月,弗里茨·茲威基和桃樂西·弗農·蓋茨結婚,她是當地顯赫的家族,參議員柏特·蓋茲的女兒。她在大蕭條時期以金錢資助帕羅馬山天文台的設備。

茲威基和他的同事沃爾特·巴德,於1953年率先在天文台的最高峰上使用施密特望遠鏡。他親手將巴納德施密特拋光處理的鏡片從德國帶回來。在1934年,他和巴德提出超新星這個名詞,並且假設它們是由普通的恒星轉變成為中子星,並且是宇宙線的來源。他有先見之明的洞察力,對之後幾十年在宇宙年齡和大小的測量,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了支持此一假說,茲威基開始搜捕超新星,在長達52年的時間內 (從SN 1921B開始至SN 1973K),他個人總共發現了120顆 (和一顆與保羅·維爾特合作發現的SN 1963J)。直到2006年,這仍然是有效的記錄 (當時的亞軍是Jean Mueller,發現了98顆超新星和共同發現9顆)。

雖然茲威基一生大部分的時間在美國工作,但他一直保留了瑞士國籍。1974年2月8日,茲威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世。為紀念他,第1803號小行星和月球上的一座環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資料:維基百科 ;訊息由林景明提供】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