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星近距離合木星專題報導之七】
除了兩萬年才出現一次的木星掩土星之外,還有什麼罕見的太陽系天象?【先說內行星 Part 1 of 2】
水星和金星同時凌日
水星和金星同時凌日將會出現在公元69163年7月26日
公元69163年的金星水星同時凌日是先金星後水星,兩者中心時間相隔3小時44分鐘
上次水星和金星24小時內(不是同一時間)凌日是公元前13426年9月26日(世界時)23時57分先金星凌始外切至翌日7時30凌終外切。大約9小時後水星16時27分凌始外切至22時26分凌終外切。
嚴格來說,水星和金星不是同一時間凌日
…

【土星近距離合木星專題報導之六】
行星互相掩食是罕見的現象,那麼木星掩土星又有幾罕見呢?
當兩顆行星相合至一個非常小的角度,就會出現行星互相掩食的罕見現象,現在看看到底木星掩土星有幾罕見。
初步計算,在公元前後三千年(總共六千年時間),都沒有出現過木星掩土星的現象,故此要搜尋更長的時間。
目前最長時間的星曆表是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行星和月球星曆表 DE431》,它涵蓋JED -3100015.5(-13200年8月15日)至JED 8000016.5(17191年3月15日)之間,總共30,391年的行星軌道數據。經過…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今早第一次月地軌道轉移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經歷了約六天的環繞月球軌道等待,在今日(12月12日)9時54分,進行了第一次由月球轉向地球飛行軌道軌跡,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二百公里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軌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改變,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稍後攜帶月球樣本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選擇適當的時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從而擺脫月球重力,進入由月球飛向地球的轉移軌道,返回地球。
【圖、文:節錄自國家航天局2020年12月12日新聞公佈】…

【土星近距離合木星專題報導之五】
從2020年12月21日土星近距離合木星,談太陽系行星互掩的罕見現象
當兩顆行星相合至一個非常小的角度,就會出現行星互掩的罕見現象。對地球軌道以內的行星(內行星)而言,水星和金星互掩的現象,可以是水星掩金星(或者是水星凌金星)或者是金星掩水星(不會出現金星凌水星)。對地球軌道以外的行星(外行星)而言,必定是最內層的外行星掩或者凌外層較遠的外行星,至於是掩或者是凌,要視乎掩和被掩行星的視直徑。
有趣的是,絕大多數行星互掩出現在太陽角距相對較小的位置。
歷史上只記載過一次行星互掩現象,就是1737…

以色列太空昨日宣佈硏製創世二號再次登陸月球
以色列硏製的創世號(Beresheet)探月太空船上年(2019年)4月12日在月球表面澄海(Mare Serenitatis)降落。太空船主引擎未能正常啟動成功減速,當日香港時間上午3時35分左右在月球表面撞毀。美國谷歌月球探索大獎(Google Lunar X PRIZE)隨即宣佈頒發一百萬美元的登月里程碑獎,以鼓勵以色列太空(SpaceIL)團隊繼續工作。
以色列總統魯文·李佛林(Reuven Rivlin)和科技部長伊扎爾·謝伊(Izhar Shay)昨日(12…

中國今日凌晨成功發射重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中國今日(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以一箭雙星方式將重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重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由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太空科學(二期)部署,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星座佈局,將對重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研究中子星、黑洞等緻密天體及其並合過程。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太空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

【土星近距離合木星專題報導之四】
12月21日土星和木星大接近的説法是否正確?天文學上對這次現象是否有對應的名詞呢?
在日本,他們稱這一次土星和木星近距離相合為「大接近」或者「超大接近」,這個名稱是否正確?
天文學上是有「大接近」closest to的名詞,最常見是用在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每十五至十七年間就有一次火星大接近(Mars closest to Earth 或者 Mars nearest to Earth),是真正的物理上兩顆星體比較其它互相接近時的距離特別近,而這段時間的火星衝日也稱為「火星大衝」以辨別每兩年零二個月一…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今早試射星艦火箭成功但火箭回程着陸失敗爆炸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今日(12月10日)香港時間早上於德克薩斯州卡梅侖郡(Cameron Country)發射場發射無載人星艦(Starship)第八枝雛形(prototype)火箭,進行高度測試。火箭成功抵達12.2公里高空,升空五分鐘後火箭開始回程,不過在着陸在火箭回收降落平台時發生爆炸。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表示,著陸失敗原因是燃燒期間燃料總箱壓力過低,導致著陸速度過高,引致按照原定計劃快速拆卸裝置裝未能及時展開,不過我們獲得了所需的所有數據,可以很快改良再試飛。
【圖、文:節譯自…

【土星近距離合木星專題報導之三】
天文學上沒有「大合」現象
方位天文學上,沒有兩顆行星非常接近而稱為「大合」這種錯誤名詞,是有些天文機構、科普機構、傳媒習慣甚麼都用「大」來形容比較特殊的天象去吸引民眾的注意。當兩顆行星相合至一個很細小的角度時,就會出現行星互「掩」或者「凌」的現象。至於是「掩」還是「凌」要視乎兩顆完全相合的天體視直徑,如果視直徑較大的遮擋視直徑小的天體就是「掩」,相反就是「凌」。
例如:月掩恆星、月掩行星、木星掩土星、行星掩恆星、小行星掩恆星;水星凌日、金星凌日、國際太空站凌日、國際太空站凌月,木星衛星凌木星或者…

讓人屏息的太陽黑子圖像
雖然夏威夷的井上建太陽望遠鏡(Daniel Ken Inouye Solar Telescope,簡稱 DKIST)還未完成,但是它在2020年1月28日拍攝的第一張黑子圖像已經是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太陽黑子,黑子強烈活動的細節另人屏息凝視。井上建太陽望遠鏡所拍攝太陽表面的磁場結構可以小至二十公里,太陽黑子解析度是以前的兩倍半。
太陽黑子所在位置的太陽磁場特別強,恆星的正常對流活動受到抑制。因為磁力線阻止了熱電漿從內部升起,所以黑子的溫度比周圍的溫度約低三分之一,看起來也更暗。
當這些磁力線斷裂、纏…